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采用“一对一护理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培训新护士的成效。方法 将2009年招聘的75名新毕业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一对一护理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进行培训。将2008年招聘的62名新毕业护士作为对照组,仅采用“一对一护理导师制”进行培训。比较2组培训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培训结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一对一护理导师制”联合“PBL教学法”培训新护士成效可靠,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元新 《天津护理》2011,19(4):216-216
对93名转科护士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中进行带教,提出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实施要点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自主与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个阶段,达到了提高年轻护士学习的主动性和协作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轮转输液室对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入职的 136名新护士轮转到输液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静脉输液培训,培训期满比较每周穿刺总量及穿刺成功率,并比较培训前后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新入职护士第一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24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78.4%),第二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38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84.9%),第三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42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92.7%),第四周静脉穿刺总量为156次/人,静脉穿刺成功率(98.6%),穿刺量及成功率逐次提升,比较培训前后对静脉输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明显。结论 新入职护士轮转输液室,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化培训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加强对静脉输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新入职护士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考核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010年及2011年7月入职的138名新入职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结果:多数新入职护士能完成静脉输液操作,但存在评估不到位、查对欠准确、操作中沟通交流欠缺、健康宣教欠针对性、无菌观念薄弱等问题.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护士层级培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训练中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扎实基本功,明确输液安全重要性.以提高新入职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7例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行头皮静脉输液。结果一次成功率91.76%,成功率与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手法有很大关系。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头皮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良好的社会效率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杜广哲  陈慧琴 《护理研究》2006,20(9):2408-2408
静脉输液是小儿治疗和抢救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小儿输液时间相对较长,加之哭闹、不配合、头皮容易出汗等易导致穿刺失败。我们采用弹力帽固定头皮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由于吸收好,疗效快,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每个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操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夏天,尤其因穿刺导致婴幼儿哭闹不安时,头部因出汗使胶布粘贴困难,极易使针头滑脱。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对婴幼儿头皮针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加用了固定带,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新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对照组选择2008年8月门急诊输液患儿(年龄1个月~3岁)97例,由新护士按常规操作,进行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的统计。观察组先对新护士系统培训穿刺2个月后,选择2008年10月门急诊输液患儿(年龄1个月~3岁)106例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对成功率及家长满意度作统计,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与家长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系统培训新护士对小儿头皮静脉的穿刺,包括技术、心理素质训练,注意家长、患儿的心理状态,注意创造良好的穿刺环境,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矛盾,提高家长满意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负压穿刺术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将2000例门诊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0例.对照组常规穿刺,常规法固定针头;观察组采用负压穿刺,穿刺成功后改良法固定针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负压穿刺术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2种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对输液过程和拔针过程产生的效果.方法 对60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选用传统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与新的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对输液和拔针过程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对2种针头固定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种针头固定方法对静脉输液和拔针过程产生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的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稳妥,返修固定少,并且可减轻病人拔针过程中的疼痛,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约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3.
梁秀芬  安月勇 《全科护理》2012,10(6):567-567
婴幼儿静脉输液常选用头皮静脉。因为婴幼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多且吻合成网,表浅易见,静脉管壁被纤维隔固定,不易滑动;头皮静脉没有静脉瓣,正逆方向均能穿刺,只要操作方便即可;用头皮静脉输液便于保暖,不影响小儿肢体活动及其  相似文献   

14.
头皮静脉是小儿输液时选择最多的穿刺部位。熟练地掌握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是治疗和急救复苏的基本操作技巧。其技术直接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因次,儿科护士必须练就一手过硬功夫。结合临床实践,就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及输液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头皮针新固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常敏  刘增香 《现代护理》2006,12(20):1884-1885
目的比较2种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对输液过程和拔针过程产生的效果。方法对600例静脉输液病人分别选用传统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与新的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对输液和拔针过程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分析,对2种针头固定方法进行评价。结果2种针头固定方法对静脉输液和拔针过程产生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的静脉输液头皮针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稳妥,返修固定少,并且可减轻病人拔针过程中的疼痛,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节约了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6.
黄亚玲  卢丹 《临床护理杂志》2014,(4):F0003-F0003
<正>小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是1岁左右患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常因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为了充分暴露视野,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前的必备工作之一是备皮,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备皮工具多为普通剃须刀或一次性备皮刀,刀口锋利,缺乏保护。因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躁动不安,护士常因患儿头部固定不牢而刮伤患儿头部皮肤,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  相似文献   

17.
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佩  余晓琴 《天津护理》2004,12(1):32-32,45
为使老年病人床上活动和输液两不误,将9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两组,即治疗组和实验组各45例,分别给予肢体静脉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比较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故障率、压疮及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实验组在确保输液顺利完成的同时,压疮和院内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认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微格教学法”在儿科婴幼儿静脉输液技术操作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儿科护理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将微格教学法的概念及方法导入婴幼儿静脉输液技术的教学及技能训练中,将2015年-2017年来我科实习的共92名护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格教学法进行教学及技能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及技能训练,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婴幼儿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微格教学法能充分提高婴幼儿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反复穿刺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成功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王颖  王婉秋  曹萍  孟棣  苗春林 《护理研究》2008,22(11):2962-2963
[目的]减轻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拔针时的疼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方法]将158例行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蘸有液状石蜡的棉签辅助拔针,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两组平均拔针所需时间与患儿平均哭闹时间以及发生血管周围淤斑例数。[结果]两组平均拔针时间和患儿平均哭闹时间、血管周围淤斑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蘸有液状石蜡的棉签辅助拔针可以明显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