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剂量并联用西罗莫司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复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例,确诊复发后即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减量并联合应用西罗莫司(3 mg/d,连用3 d后改为1.5 mg/d,按血药谷浓度4~8 ng/ml调整用量)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超"UCSF标准"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治疗的83例超"UCSF标准"的成年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取TACE治疗分为TACE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急性排异、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TACE治疗组在肝移植术前平均进行了(2.0±1.3)次TACE疗程,末次治疗至肝移植的平均时间为(15.7±8.4)d。TACE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表明,TACE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无反应组(P0.05)。TACE治疗后肿瘤降期至"UCSF标准"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降期治疗后未达到"UCSF标准"的病人(P0.05)。结论:肝移植术前TACE治疗可延长病人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肝移植术前TACE降期治疗安全,仅1例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采用以西罗莫司联合两剂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共为92例超出米兰标准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施行了肝移植.其中89例纳入研究.前54例患者采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后35例患者采用以西罗莫司为主的新免疫抑制方案.术后对两组受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检测受者的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等生化指标,监测受者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肿瘤复发、存活率及药物副作用等表现,并对两组免疫抑制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间1年肿瘤复发率、3个月内感染发牛率、术后1个月高血糖发生率及术后1年肾功能损害和高脂血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癌肝移植受者采用以西罗莫司联合两剂激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和有效的.该方案在有效抑制排斥反应的同时可显著降低受者的肿瘤复发率,还可减少感染发生率、高血糖及.肾功能损害,但增加了高脂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肝癌肝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对肿瘤复发和受者存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行肝癌肝移植的142例受者的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应用西罗莫司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80例).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带瘤生存时间及受者对西罗莫司的耐受性.结果 两组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米兰标准者、超过米兰标准且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者、超过UCSF标准者分别相比较,受者无瘤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35例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其中21例肿瘤复发后加用西罗莫司,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14例复发后继续使用原有免疫抑制剂,带瘤生存时间中位数为8个月;两者带瘤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研究组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口腔溃疡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发现西罗莫司能明显降低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但移植后肿瘤复发者应用西罗莫司可延长其带瘤生存时间;应用西罗莫司者移植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联合应用西罗莫司(雷帕霉素)对他克莫司(FK506)剂量的影响。方法6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西罗莫司+他克莫司+泼尼松;对照组30例,采用麦考酚吗乙酯(MMF)+他克莫司+泼尼松联合治疗。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率,他克莫司用量,肾功能变化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全部如期完成观察,两组的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研究组、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30)、10%(3/30),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研究组在维持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对照组相当情况下,其用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60%比70%,P0.05)。结论联合西罗莫司+他克莫司+泼尼松方案用作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能减少他克莫司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本例不可切除性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确诊直肠癌时已合并肝内不可切除多发转移, 切除原发病灶后采用FOLFOX方案化疗+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2年后患者肝内转移灶增多增大, 未见肝外转移灶及原位复发, 实施肝移植手术, 术后采用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免疫抑制方案, 雷替曲塞化疗。肝移植3年后, 本例患者肿瘤复发, 总生存期为6年。本例提示, 对于不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 在未发现原位复发及其他远隔转移的情况下实施肝移植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超“UCSF标准”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术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肝移植治疗的83例超“UCSF标准”的成年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采取TACE治疗分为TACE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急性排异、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 TACE治疗组在肝移植术前平均进行了(2.0±1.3)次TACE疗程,末次治疗至肝移植的平均时间为(15.7±8.4) d。TACE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肝动脉栓塞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表明,TACE治疗后获得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治疗后无反应组(P<0.05)。TACE治疗后肿瘤降期至“UCSF标准”的HCC病人行肝移植1、3、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降期治疗后未达到“UCSF标准”的病人(P<0.05)。结论: 肝移植术前TACE治疗可延长病人无瘤生存及总生存时间。肝移植术前TACE降期治疗安全,仅1例发生肝动脉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患有银屑病的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以5例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肝癌)伴银屑病的肝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其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阳性。术前采用诱导方案,术后早期采用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1周内停用激素。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患者1个月内逐步转换为西罗莫司替代治疗;2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受者患者一直采用FK506加或不加MMF方案。全部患者均予抗HBV治疗。分析其基本情况、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变化及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的调整情况。结果 5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至投稿日随访(8.3±1.5)年,均存活。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PASI评分明显降低(P0.05)。2例乙肝后肝硬化肝移植受者患者在术后2年后出现银屑病复发,PASI评分显著升高,改为西罗莫司替代FK506的治疗方案后逐步下降,术后3年开始维持在稳定状态,无进展;3例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癌肝移植受者无复发。结论以西罗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肝移植受者的银屑病病情,对HBV阳性患者应同时进行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肝移植治疗的3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3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均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术后2例行全身化疗。2例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例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3例患者均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复发。术后2例分别无瘤生存141个月和38个月,1例于术后3年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选择适当病例施行肝移植手术,可能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的胆汁淤积型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1~3个月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胆汁酸水平升高,并伴有明显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胆管吻合口通畅,胆管未见明显狭窄及扩张,也未发现移植肝动脉病变.移植肝组织活检提示肝内胆汁淤积、胆栓形成.停用或减量使用FK506,同时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ERB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球囊胆道扩张术引流,并辅以护肝及抗炎治疗.结果 4例患者经ERBD或ENBD治疗,3个月后黄疸消退,血清转氨酶及胆管酶逐步恢复正常;1例经上述治疗3个月,未见明显好转,后行3次PTC及球囊胆道扩张术引流,于术后9个月血清转氨酶及胆管酶逐渐恢复正常,黄疸消退;1例上述治疗无效,接受再次肝移植.结论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所致的胆汁淤积型肝损害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4个月,应与移植肝缺血性胆道病变相鉴别,治疗方法主要是停用或减量使用他克莫司,早期行胆道引流术,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并辅以护肝、抗炎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影响男性外伤性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中心的237例外伤性尿道狭窄的初次治疗效果,采用多因素分析,用卡方、卡方分割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在狭窄复发的因素中,狭窄长度分组(0~2cm,2~4cm)的P〈0.05,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的P〈0.05,狭窄初次治疗方式(尿扩,尿道内切开,尿道吻合)的P〈0.05;狭窄的初次治疗方式,尿扩与尿道吻合比较P〈0.01,尿道内切开与尿扩比较的P〉0.05,尿道内切开与尿道吻合比较P〈0.01。结论外伤导致的尿道狭窄长度、围手术期尿路感染、狭窄初次治疗方式是影响尿道狭窄复发的重要因素;尿道狭窄的长度与尿道内切开的疗效相关,狭窄长度〈2cm复发率低,〉2cm复发率高;尿道吻合术的影响因素与狭窄长度、狭窄部位、既往手术史无关,与围手术期尿路感染及手术本身有关,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尿道狭窄复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大口径导管保留支撑治疗肝移植术后近期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管吻合口狭窄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4例,1个月以上2例.对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发病的患者,先给予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引流,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迅速下降接近正常范围,然后采用大口径导管保留支撑的方法引流.肝移植术后1个月以上发病的患者PTCD后直接采用大口径导管保留支撑的方法引流.随访并观察6例患者的疗效.结果 6例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成功使用10~14 F导管保留支撑的方法治愈.术前血清总胆红素中位数135 μmol/L,治疗后1个月内下降至中位数48 μmol/L,导管保留支撑的时间4~10个月.6例患者引流管撤除后随访3~10个月,患者均未出现黄疸症状复发.2例支撑导管保留时间较长者,治疗过程中导管周围出现胆汁渗漏和皮肤感染,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大口径导管保留支撑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安全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成人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诊疗中的作用。方法:38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61次ERCP,根据ERCP结果实施内镜治疗。结果:60次ERCP成功,成功率为98.36%(60/61)。ERCP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后实施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胆管、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单纯胆管炎性狭窄7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10例;单纯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狭窄伴肝内外胆管铸型、胆泥或胆石形成2例;胆管吻合口瘘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受体胆管过长、扭曲3例,受体胆管轻度扩张1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3例;T管脱落1例;胆道出血1例;ERCP插管失败1例。该组供体肝胆管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44.74%(17/38);其次为胆管吻合口并发症,为21.05%(8/38)。治疗方式:乳头括约肌切开(EST)24.59%(15/61),乳头柱状球囊扩张(EPBD)16.39%(10/61),EST+EPBD 13.12%(8/61),扩张器扩张胆管36.07%(22/61),鼻胆管引流(ENBD)52.46%(32/61),胆管支架引流(ERBD)32.79%(20/61),取胆管铸型、胆泥或结石19.67%(12/61),胆道冲洗24.59%(15/61)。结论:ERCP具有诊疗一体化优点,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80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与PPH组各40例,分别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T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吻合121狭窄、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PPH组(P〈0.05)。结果表明,TST与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疗效相当,但TST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PPH。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使用mTOR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对肿瘤复发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因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手术的病例建立数据库。根据患者术后所使用的免疫抑制方案分为两组,单CNIs免疫抑制剂组和含西罗莫司(Rapa)组。按照术前肿瘤所符合的移植标准(米兰标准、UCSF标准以及超标准)对组内病例分层分析,对比各组病例之间在肿瘤复率发、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方面的差别。结果对于米兰标准及UCSF标准患者,两组间在肿瘤复发率、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超标准患者两组无瘤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含Rapa组总生存期优于单CNIs组(P0.05)。结论超标准肝癌患者术后使用mTOR抑制剂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后近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使用不同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的50例肾移植患者资料,应用环孢素A(CsA)+西罗莫司(SRL)+泼尼松(Pred)的18例患者为实验组,应用CsA+吗替麦考酚酯(MMF)+Pred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移植后6个月内的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及血脂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发生排斥反应2例,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7例,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实验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后近期采用CsA、SRL和Pred联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免疫抑制效果。显著减少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但高脂血症是SRL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002年9月至2011年4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完成临床肺移植105例:单肺移植73例,双肺移植32例。其中63例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手术。术后带管进入ICU行机械通气、免疫抑制、预防感染和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等治疗。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学会的PGD分级分别给予受者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前列腺素E1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治疗。结果 105例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为81.9%(86/105),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10例,PGD6例,肺梗死、急性排斥反应、支气管吻合口瘘各1例。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肺部感染12例、PGD3级10例、支气管吻合口狭窄10例、支气管吻合口瘘4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血3例、肺动脉栓塞3例、肺动脉狭窄1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86例存活受者心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均较好。结论防治感染、免疫抑制、液体负平衡、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间等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受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2月~2009年5月实施的6例晚期HAE患者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前和移植后均给予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15~20mg·kg-1·d-1)抗包虫治疗。结果 6例移植手术历时中位时间635.0min(490~760min),无肝期中位时间65.5min(44~90min),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中位数20.5u(9~40u)。除1例抢救性经典原位肝移植因严重的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而于术后第1天死亡,余5例手术成功。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6.0个月(3~19个月)。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4d、98d和6个月因胆道铸型、胆源性脓毒血症和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1例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8个月因胆道狭窄行胆肠吻合术而治愈。另1例左肺有转移灶的患者病情稳定而未发现新发病灶。结论肝移植治疗晚期HAE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难点在于病灶的清除和肝后下腔静脉的重建,移植前后抗包虫药物和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预防移植后泡状棘球蚴病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球囊渐进扩张法用于医源性胆管损伤一期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7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分为球囊组(36例)与对照组(40例).球囊组采用一期胆肠吻合及球囊置入术,术后进行球囊渐进扩张3个月;对照组采用传统一期胆肠吻合术,术后T管支撑6个月.结果 术后球囊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2.8%,1/36)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0)(P〈0.05).对照组与球囊组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分别为5.0%(2/40)与8.3%(3/36),胆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5%(1/40)与2.8%(1/36),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0%(4/40)与8.3%(3/3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渐进扩张的治疗方法用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一期修复是安全的,且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