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螫所致之休克表现,古已有之。据历史记载,于公元前2621年,埃及国王Menes被长腿蜂螫伤致死一事,以象形文字刻于墓碑。蜂螫症在我国的农村和城市均有,因此应给予重视。生井氏对蜂螫症共分为四型:1.面部反应;2.轻度全身反应;3.重度全身反应;4.迟发型局部反应。关于重度全身反应型,即蜂螫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告不多,尤其在皮肤科领域则更少见。我们于1980年曾发现一例,1982年发现三例被蜂螫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蜂螫伤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新疆喀什疏勒解放军7439工厂医务所刘铁牛李莉患者女,57岁。蜂螫伤10余分钟后,全身皮肤瘙痒潮红,继而起丘疹、风团,颜面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伴心悸、头晕、胸闷、气喘、恶心、出冷汗,四肢湿冷,发绀;心率127次/分,血压6....  相似文献   

3.
蜂螫伤引起急性荨麻疹和支气管哮喘1例刘瑞玉张淑英(山东省临朐县皮防站262600)陈永茂(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患者,女,42岁、工人,蜜蜂螫伤右手中指3分钟后出现手指肿胀,并伴有胸闷、气急、呼吸费力等,继而胸部出现红肿。查体:神志清、血压:13.5...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糜蛋白酶局部注射治疗蜂螫伤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 8例系 1994年 6月~ 1998年 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男 41例 ,女 2 7例 ,年龄 3~ 5 8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局部剧痛、红肿、有的伴有水疱、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其中 1例伴过敏性休克。所有病例均于螫伤后数分钟至 2 5小时就诊。2 治疗方法及疗效   临用前 ,将注射用糜蛋白酶 (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 ) 80 0u用生理盐水 0 5~ 2ml溶解 ,在刺螫处作局部浸润注射。为避免感染 ,最好于刺螫近端或周围约2~ 3毫米处进针 ,注入螫伤处。如仅一处螫伤 ,症…  相似文献   

5.
驱肠虫药左旋咪唑对缺乏细胞免疫的患者具有免疫刺激性能,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左旋咪唑引起的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尚未有报道,作者在一组应用该药的乳癌患者中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59岁。应用左旋咪唑每周3次,150毫克/日,3个月后出现发热和严重皮疹,诊断为皮肤坏死性血管炎。病损活检发现血管壁广泛嗜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血管腔阻塞。无其他异常发现,也无原有疾病体征。患者未用其他任何药物。血红蛋白13克%,白细胞总数3000/立方毫米,嗜中性分叶核白细胞30%,嗜酸性白细胞8%,单核细胞10%,淋巴细胞52%。补体和其他免疫学及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骨髓检查红细胞系和白细胞系均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肼苯哒嗪可引起狼疮症候群,而引起皮肤血管炎的仅有2例报道,且均系轻症。作者报告的第3例每天仅用肼苯哒嗪75毫克,便发生严重而广泛的血管炎性病变。患者女,69岁,1972年开始用肼苯哒嗪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每日剂量75毫克,同时服心得安和氢氯噻嗪,直到1979年12月,患者仍感觉良好,后因  相似文献   

7.
肼苯哒嗪引起狼疮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痛、全身不适.也能引起皮肤红斑,但未见报导血管炎.作者遇见2例肼苯哒嗪引起皮肤溃疡性血管炎.现举1例:(例2略)患者女,63岁.因高血压病和持续肾损害15年于1977年9月服肼苯哒嗪,剂量增至250毫克/日时并用利尿剂、β-阻滞剂和甲基多巴.10个月后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效价1/40;一小时血沉33毫米.1979年7月ANA效价1/160;一小时血沉70毫  相似文献   

8.
报告 5例蜂螫伤住院患者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9~ 48岁。主要临床表现除全身皮肤多处水肿样风团伴瘙痒外 ,均有心慌、胸闷、胸痛和心前区不适症状及心电图异常改变。重点讨论蜂螫伤致急性荨麻疹伴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9.
婴儿急性出血性水肿(IAHE)是一种仅限于皮肤而无内脏器官受累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以高热、大片紫癜样皮损及水肿为特征。该病突然起病,病程短,呈良性经过,在几周之内可以自然缓解。在临床上与过敏性紫癜相似。有些人认为这两种病密切相关,但属于不同类型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急性出血性水肿.患儿3岁,阴茎阴囊红肿疼痛一天.继以左耳、大腿和右踝有出血性损害,无发热、咽炎、腹痛、关节痛.一周前有咳嗽和鼻溢症状,曾服止咳糖浆,未服其它药物.体检:上鄂咽部左耳有瘀斑,右踝外侧有一较大水肿性损害.阴茎和阴囊显著水肿呈紫色,压痛.左大腿见环状紫癜.血尿常规及血沉均正常,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和其它生化检查均阴性.病理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组织相,表皮正常,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1例硫酸盐间羟舒喘宁(terbuta-line sulfate)引起的超敏性血管炎。患者女性,73岁。患轻度帕金森病,因上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急促,服用硫酸盐间羟舒喘宁2.5mg,每日3次。6天后病人下肢出现斑丘疹,继而漫延至腹部和臀部,皮损呈红色,直径3~10mm。压之皮肤不发白,除皮疹外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100/mm~3,其中中性白细胞的带状核10%,分叶状68%,嗜酸细胞2%。皮肤活检结果为真皮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80岁,面、颈和小腿发生剧痒和渗出性皮炎而入院。主要在右小腿下部,左小腿次之,有弥漫发红和许多丘疹,部分为紫癜性。右小腿下部有5个扁豆大轻度出血性大疱。左大腿有稀疏的紫癜性血管炎样损害。住院两周多前左小腿下部擦伤曾作湿敷。几天后因面部干燥,涂擦含秘鲁香胶的软膏,面和颈部发痒起疹子,后不久在小腿发痒发疹。其腿部并未用此软膏,也没有服用或外用其他药物。入院后,面和小腿皮疹经用0.1%去炎松霜后面部好转,而腿部疗效不佳,仅  相似文献   

13.
血管炎     
血管炎的定义尚不够明确。单用时可包括所有血管内和血管周围的一切炎症反应。血管炎一般指导致坏死、纤维蛋白样变性、透明变性和肉芽肿性反应等器质性损害的中、小血管的原发性炎症反应。继发于血栓或邻近组织炎症的血管炎症不包括在内。血管炎分类下述分类主要按组织病理学标准而定。按病变血管大小、炎症细胞类型(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肉芽肿性)和血管壁有无坏死为分类依据。故诊断本病须作皮肤活检,活检标本最好取自新鲜的、24小时内的早期丘疹性损害。为确诊计,常须自2~3个不同损害处取样。系统性血管炎一、小血管血管炎 (一)多形核白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14.
15.
血管炎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是指组织病理学上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改变,包括血管内皮肿胀、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及炎细胞浸润,严重者有血栓形成、甚至整个血管的破坏。皮肤血管炎可表现出谱系改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富有挑战性。1临床表现一般而言,皮肤血管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症状,如发热、不适、体重减轻和关节痛等。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紫癜、皮下结节、水疱、血疱、坏死、溃疡等,多见于下肢,而上肢、躯干及头面部皮损少见,如果存在多提示有严重疾病或系统性血管炎。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提示可能累及的血管大小(见表1)。  相似文献   

16.
一、病因治疗: 血管炎的治疗,首先注意寻找致病原因、诱发因素,并应首先去除病因。不少病例在去除病因后病变往往易于清除,甚至有的可以获得自动的消退,但也有因本病的病因复杂,寻找困难,导致病情长期持续。在  相似文献   

17.
血管炎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其共同特点是炎症造成血管壁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累及血管性质等不同,从而表现为一组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合理的分类体系,有利于指导诊断、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分析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众多复杂的因素,造成血管炎的分类复杂、意见不统一。  相似文献   

18.
青斑样血管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斑样血管炎罕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溃疡、愈后出现白色萎缩,足踝、足背常受累。早期活动性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血栓形成,晚期表现为血管壁增厚、内膜透明变性。多数青斑样血管炎为特发性,部分是其他疾病的伴随症状。治疗与经典的皮肤血管炎不同,活动性皮损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栓形成、激活内源性纤溶酶原活性等方法治疗,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9.
儿童血管炎     
Fauci于1978年提出了一个迄今可能是最完整的可用于临床的血管炎性综合征分类系统,本文即据此进行论述(见表)。  相似文献   

20.
何黎   《皮肤病与性病》2008,30(1):17-18
血管炎是指血管及其周围的炎症导致管腔闭塞和局部组织器官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鉴于其分类、病因学、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通常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器官受累的状况,将治疗大致按轻度、中重度及系统性血管炎分类处理,同时还需要结合不同血管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