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变化以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缬沙坦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损害加重而升高,sFas水平在不同心功能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as和sFasL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0.57;P<0.01),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缬沙坦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Fas、sFasL水平下降似更明显,但无统计差异。结论CHF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可反映CHF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价CHF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Fas(sFas)含量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力衰竭治疗中抗凋亡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外,余同手术组)CAF组(13只)和参附组(11只).参附组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6.2 mL/(kg·d)],CHF组和假手术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腹腔注射,连续4周.给药4周后颈动脉取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TNF-α、IL-6及sFas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浓度明显增高(P<0.01),参附注射液能降低CHF大鼠血浆TNF-α、IL-6及sFas的水平(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改善梗死后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可能与抑制凋亡相关因子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发挥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单用依那普利的疗效对比.方法 CHF患者60例,在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用组,每组30例.联合组口服缬沙坦(80~320) mg/d与依那普利(5~20) mg/d;单用组仅口服依那普利(5~20) mg/d.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行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LA、LVDD、LVSD、LVEF心功能均有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CHF与单用依那普利无明显差异.在治疗CHF时,首选单用ACEI,当患者由于干咳,或者其他副反应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时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不推荐ACEI与ARB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贝那普利、呋塞米对中重度心力衰竭(HF)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74例中重度HF患者(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均接受基础治疗。二联组以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三联组米力农+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三联组89.19%高于二联组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联组比较,治疗后三联组6min步行距离较长,LVEF较高,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贝那普利、呋塞米治疗中重度HF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两两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对比药物联合治疗的降压效果,并探讨其对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用两肾一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6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高血压组(n=11);β-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n=11)予以比索洛尔5mg·kg-1·d-1及贝那普利5mg·kg-1·d-1灌胃;β-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组(n=11)予以比索洛尔5mg·kg-1·d-1及替米沙坦10mg·kg-1·d-1灌胃;ACEI+ARB组(n=11)予以贝那普利5mg·kg-1·d-1及替米沙坦10mg·kg-1·d-1灌胃;ACEI+钙拮抗剂(CCB)组(n=11)予以贝那普利5mg·kg-1·d-1及氨氯地平2.5mg·kg-1·d-1灌胃;期间每2周给大鼠测量鼠尾动脉压和超声心动图;20周后采集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原Ⅲ、胶原Ⅳ及心钠素。结果:各用药组血压降低程度明显,其中ACEI+CCB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近,且比其他用药组血压降低明显(P<0·05)。β-B+ACEI组和β-B+ARB组胶原Ⅲ、胶原Ⅳ含量较高血压组降低(P<0·05),ACEI+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NSTEMI)患者肌钙蛋白(c Tn) T、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N-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吸氧、卧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阻滞、降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等药物;治疗组加血必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入院12 h内及入院治疗第7天早晨抽取c Tn T、NT-ProBNP、TNF-α、IL-6、IL-10和hs-CR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NF-α、c Tn T、IL-10、IL-6、NT-ProBNP和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NF-α、c Tn T、IL-6、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ANSTEM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不规则趋化因子(sFK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贝那普利(洛汀新)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对照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8例;对ACS组再进行分组,服用贝那普利6个月以上者28例为贝那普利亚组,近6个月内未应用任何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者20例为非贝那普利亚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sFKN和TNF-α的水平,比较各组之间sFKN、TNF-α水平差异,sFKN、TNF-α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FKN在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CS组显著升高(P<0.01);TNF-α在SA组、ACS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SA组与ACS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高于SA组。贝那普利组血清sFKN和TNF-α浓度低于非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FKN和TNF-α浓度之间有相关性(r=0.7),sFKN、TNF-α与Gensi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房颤产生和维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老年心血管科住院病人104例,包括房颤组(持续房颤31例,阵发房颤31例)及对照组(窦性心律组)42例,其年龄、性别、共患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特征比例接近。测定hs-CRP、IL-6和TNF-α水平。结果持续房颤组hs-CRP、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阵发房颤组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而持续房颤组和阵发房颤组上述炎症标志物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房颤组左房较阵发房颤组、对照组显著增大(P<0.001)。hs-CRP、TNF-α和左房直径(LAD)存在比较弱的正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257、0.21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TNF-α是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结论房颤病人存在炎症状态和左房重塑,炎症可能参与左房重塑;hs-CRP、TNF-α是房颤的独立预测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等药物可能通过其抗炎机制在房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病人120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盲终点设计方案,入选病人分为ACEI联合ARB组59例与ACEI组58例.所有病人均在进行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CEI联合ARB组给予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ACEI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d.用药前后对所有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6 min步行运动耐力试验.监测血钾、血肌酐、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尿等变化.结果 两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ACEI联合ARB组比ACEI组更为明显(P<0.05);未见血钾及血肌酐的异常增高.结论 ACEI联合ARB治疗CHF病人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