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联合健康管理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就诊的8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药降糖贴贴敷,并从饮食习惯、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管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空腹血糖、用餐后2h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hPG水平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未病联合健康管理,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干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者糖耐量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糖尿病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9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予健康管理并治未病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管理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结果: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对糖尿病前期的了解、对运动方法、饮食方法的掌握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前两组血糖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血糖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组糖尿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者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血糖的情况,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健康管理在糖尿病前期(IGT)患者中应用对糖尿病发生风险预防效果。方法:10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及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FPG、2hPG水平比较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健康管理在IGT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血糖代谢,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方法(中药降糖贴穴位贴敷)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糖尿病前期(IGT)人群,探讨其对糖尿病(DM)发病率的影响以及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进行降糖贴穴位贴敷和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对照组单纯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DM发病率和IGT逆转率情况。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DM者2例(2.50%),对照组6例(10.91%);治疗组IGT转NGT为50.00%,对照组为27.27%。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有助于其逆转为正常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在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中应用"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体检的16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在随机原则下分为对照组(80例)与观察组(86例)。给予对照组饮食及运动等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对观察组实施"治未病"理论与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即进行穴位针灸及饮食、运动等干预,对两种管理方案下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糖尿病发病率、糖尿病前期逆转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糖尿病发病率上,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糖尿病前期逆转为正常耐糖量逆转率明显较高(P0.05)。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将中医综合管理方案干预应用于糖尿病风险升高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有助于其向正常糖耐量逆转,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健康宣教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健康宣教,每月2次,共干预8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脂糖代谢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因糖尿病引发的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脂糖代谢指标FPG、2h PG、Hb A1c、TC、TG、LDL-C明显低于干预前,HDL-C则无明显变化,且干预后两组仅HDL-C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其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QOL评分(65.4±11.3)分,并发症总发生率6.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3.6±12.4)分、1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用于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健康宣教中效果明确,可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脂代谢紊乱等表现,还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调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体质调养干预组38例与西药对照组38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降糖药物,体质调养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中医体质调养干预,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HbA1c、FPG、P2hPG变化情况。结果:体质调养干预组HbA1c、FPG、P2hPG下降程度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前期高危体质人群早期进行中医药干预,可使其有效保持在IGT阶段或转变为正常糖耐量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病(I~II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I~II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疏肝活血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健康管理。每4周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流变、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症状及血压、血流变、血脂变化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高血压病效果明显,并优于单纯健康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6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中医治未病理念,60例)。比较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血糖(FPG、PG2h)、糖化血红蛋白、血脂(TC、TG、LDL)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积极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评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治疗糖尿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7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媒体联合实物模具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D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96例社区DM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予以多媒体联合实物模具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血糖控制状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1月后认知水平[糖尿病知识量表(ADKnowl)]和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结果:干预1月后,观察组患者FPG、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月后,两组ADKnowl得分率和SDSCA得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联合实物模具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DM健教中效果显著,在改善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情况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4,(12):1588-1590
目的:观察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降糖通脉胶囊与吡格列酮片,对照组单纯口服吡格列酮片,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变化,评价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TG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降糖通脉胶囊和吡格列酮片均能够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脂代谢,加用降糖通脉胶囊具有更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糖尿病药膳早餐馒头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计算早餐药膳馒头摄入量。实验周期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h血糖(2hP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FPG、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健康感受(GH)、躯体功能(PF)、情感角色功能(RE)、躯体角色功能(R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及生命活力(VT)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GH、MH、RE、RP、SF及V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糖尿病药膳馒头能明显提高症候疗效、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饮食控制运用于妊娠糖尿病(GDM)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惠阳三和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健康宣教、血糖控制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饮食控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PG、2hPG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hPG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及剖宫产率分别为92.00%、8.00%,对照组孕妇为80.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饮食控制运用于GDM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糖稳定性,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母婴预后,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健脾消糖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3种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 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17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9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治疗,治疗组服用健脾消糖颗粒和阿卡波糖片;对照组单纯服用阿卡波糖片.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IL-6,TNF-α,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的炎症因子指标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NF-α,HsCRP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PG,HbA1c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健脾消糖颗粒和阿卡波糖片均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FPG,2 hPG,HbA1c的水平,而健脾消糖颗粒疗效更满意,并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治未病方法干预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20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干预手段结合口服痛风定胶囊,对照组仅给予口服痛风定胶囊,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检测血尿酸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的血尿酸值均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干预对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型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消瘅茶,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GTT(FPG、2hPG)、HbA1C、空腹胰岛素、HOMA-β、HOMA-IR、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OGTT的空腹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及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OMA-β指数较对照组患者升高,HOMA-IR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6.7%的患者进展为2型糖尿病,显著低于对照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26.7%的患者糖耐量恢复正常,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P0.05)。结论:中医辨证干预服用健脾消瘅茶可以降血糖,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逆转糖尿病前期,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情志、饮食、运动方面进行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干预3个月后血糖控制率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3. 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 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FBG、2hPG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FBG、2hPG、Hb A1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护理,对于血糖控制率,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80例阴虚内热、气滞血瘀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治疗和糖尿病教育,治疗组加用知柏地黄丸和血府逐瘀胶囊,治疗4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空腹血糖(FPG)、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和中医临床症状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Hcy、FPG和2hPG显著减低(P0.05);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显著减少(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前期患者Hcy和血糖,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6,(12):1610-1611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津力达颗粒与盐酸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津力达颗粒对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津力达颗粒和盐酸二甲双胍均能够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加用津力达颗粒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