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药是藏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藏药主要来自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天然藏药材是藏医临床用药的各种藏药制剂研究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青藏高原地域辽阔 ,特有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环境 ,使青藏高原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 ,特别是青藏高原辐射强、紫外线丰富 ,空气清新、无污染、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有效积累多 ,内含药物的活性成分高 ,故而使生长在西藏高原的药材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和更高的药用价值和疗效。然而因青藏高原缺氧 ,植物生长缓慢 ,再生能力差 ,虽然青藏高原有显著的生态特性 ,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所以又是一…  相似文献   

2.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日前在西宁"2012‘天然药物专家’学术高峰论坛"上,共同研讨天然药物开发与应用的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专家认为,作用温和、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天然药物将在防治人类亚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青藏高原是藏医藏药学发源地,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和独特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有关部门考证,青藏高原有各类藏药植物2584种、动物类药175种、矿物类药200多种。其中,仅生  相似文献   

3.
"佐太"为藏药珍宝类方剂的重要原料,是历代名藏医对剧毒液体水银通过特殊炮制加工方法减毒后制成的半成品制剂,不但基本消除了水银的剧毒,且具有神奇疗效,被尊为藏药中的至宝。通过介绍藏药"佐太"发展历史、应用功效及现代全性研究,阐述规范其炮制工艺和辅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DN的发生率随着DM患者数量增加而增高,早期防治是关键。DM和DN属于藏族医药(简称藏医和藏药)的特色优势病种,基于体内三大因素(三因,包括隆、赤巴、培根)动态平衡的"整体观"是藏医对DM和DN的独特认识,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临床用药经验。该文论述了基于"整体观"对DM及DN的藏医认识,挖掘临床治疗DN的常用藏药及藏医方剂,以期为DN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藏族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5.
"味性化味"(Ro Nus Zhur Jes)理论是藏族药学(简称藏药)的核心内容,可分为"味性能"(Ro Yi Nus Pa)和"本质性能"(Ngo Bovi Nus Pa),而"味性能"又分为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效等;"本质性能"又分为气味功效、生地功效、颜色功效、同形功效等8种,是藏药从采集到炮制,从配伍到成品的理论依据。藏药"味性化味"理论与疾病的20种特性形成轴承关系,通过"味性化味"的配伍,调节三因的紊乱,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藏药经典方剂都在该理论指导下配伍而成,因此,开展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研究,可揭示藏医用药规律的科学内涵。但目前藏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机制等邻域,很少从藏药"味性化味"理论来研究,脱离了藏药传统理论的指导,很难发现藏药配伍的核心规律。本文基于3 000余函藏医古籍文献,应用历史时间轴方法和Gephi v0. 8. 2可视化软件等梳理藏药"味性化味"理论的传承历史,阐释藏药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如何作用于三因和20种特性等疾病属性,以期为藏药药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藏医"扎梅"疗法治疗肝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应用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治疗20例肝癌患者,以观察患者的疼痛、腹胀、黄染、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通过研究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对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和食欲不振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藏药结合藏医外治特色"扎梅"疗法可以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胀和食欲不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藏医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与特点,促进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分别统计分析藏医药用植物及临床常用藏药材中中国特有种子植物的种类、分布等信息。各藏医药文献中记载的约2 000余种藏医药用植物中,有我国种子植物特有种523种(约占25%),隶属于65科,162属;藏医临床常用的625种药用种子植物中,有我国特有种180余种(约占28%),隶属42科,72属;这些特有种中除少属与中药和其他民族药交叉使用的种类外,多数为主要或仅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特色藏药材,其中,约10%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目录》。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有分布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是形成藏药资源特色的生物生态学原因;加强这些藏医药用特有种的研究对于藏药资源的合理保护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医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口服藏药内调和藏医外治涂擦热敷疗法、艾灸、烤电、针刺放血以及藏医按摩综合治疗。结果: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口服藏药七十味珍珠丸、十八味杜鹃花丸、维命散、三味檀香汤散、二十味沉香丸等结合藏医"火灸"治疗帕金森综合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罗达尚 《中草药》1996,27(A09):171-173
大黄属植物在青藏高原分布有26种之多,是藏医常用药物和兽用药物。几乎所有种都有药用价值。现将本属藏药植物调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头部隆病头晕藏医属于龙病的范畴。其病因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的平衡失调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方法:对51例患者运用藏医札麦澄廓治疗头晕。可根据病情灵活用药,可使复发率降低,远期疗效较优。结论:藏药口服结合藏医札麦澄廓治疗法对头晕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藏药口服头部隆病头晕。  相似文献   

11.
藏药“绿绒蒿”的粉末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青藏高原藏医常用欧贝类~1的三种绿绒蒿,即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quintuplinervia Regel)的人药部位花,作了粉末显微鉴定,描述和绘制了粉末特征图,编制了种的分类检索表,指出本品花的鉴定特征是非腺毛和花粉粒的结构特点,从而为生药鉴定,藏药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人看来,如今的药品中,似乎没有比藏药更神奇的了。 那里是世界的屋脊,那里是最靠近太阳的地方。那里的人民,那里的山川,那里的草木,似乎都盗得了额外的天地的灵光。神秘、神奇的藏医藏药,总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无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势高,气温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独特的人文以及独特的文学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藏医文化。因地理位置偏僻,鲜有人知晓藏医的神奇,殊不知藏医使藏民的生命提高了一倍之多。余浅读《四部医典》,与自身中医专业相结合,作出对比,在此简述。  相似文献   

14.
发展藏医藏药,振兴民族医药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医藏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展藏医藏药是振兴民族医药产业的需要,阐述了发展藏医藏药具有的独特优势和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三因的特性、可量化与依据三邪所开药方的特点,阐明藏医药中的三团与三邪是物质的,有助于揭示三团与三邪的实质和为进一步认识、研究藏医的施治方式与藏药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又称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精神上长期存在的因素,在个体不良因素和易感个性的基础上产生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是一组表现为涉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的种类藏医认为三因不和,主要跟隆偏盛有关系,所以治疗的关键也在调和三因。优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隆病、隆偏盛型的心脏疾病等症有一定的疗效。方法:对50例患者运用藏医优介治疗神经官能症或隆偏盛。可根据病情灵活用药,可使复发率降低,远期疗效较优。结论:藏药口服结合藏医优介治疗法对神经官能症或隆偏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藏药口服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17.
藏医药学是中华医药学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历了几千年来临床实践的验证,以及历代藏医大师潜心钻研和经验总结,形成了疗效确切,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藏医药学。青藏高原有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使这些药物资源具有某些独特的有效成份,加之在采集和炮制过程中,使用了独到的方法,使藏药在治疗诸多病种上,显示了神奇的疗效。首先藏药的炮制与中医及其它医学的药物炮制法有较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个医学系统,炮制药物的目的,不外乎去除杂质,减低毒性和增强药效等作用。藏药在采集时,首先讲究时间,以保证药物的效力。草类…  相似文献   

18.
<正>藏医足浴疗法是藏族医学中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藏医学的"三因"、"五源"学说为基础。藏药足浴是指选择适当的藏药,水煎后兑入温水,然后将双膝关节以下的肢体放于煮过的藏药液中,用煮热的药液浸泡双足,其中有效的藏药成分在热水的作用下,经皮肤和血管供药,药液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人体的全身脏腑,开启汗孔、疏气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1适应症与禁忌症1.1适应症:淤积性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9.
<正> 藏医藏药是祖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藏、蒙民族的生存繁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对藏医藏药没有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特别是十年浩劫中,更遭到了严重破坏。为了贯彻党对少数民族的各项政策,发展祖国的医药事业,必须大力抢救藏医藏药,使藏医藏药事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物同用"是中国传统医药中常见的现象,虽然可以扩大药用植物资源的来源,缓解稀缺药用植物资源不足的现象,但也带来用药混乱和安全等问题。三果(阿如热、巴如热、居如热)作为最经典常用的传统藏药方之一,出现多物一用是很正常的。然而,也正因为"最经典最常用",其用药规范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就显得很重要。西藏墨脱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缺少藏药三果原药材,当地各族群众在藏医理论指导下,从本地产植物资源中找出相应的地方替代品。考虑到用药安全和合理性,研究从多个角度,基于实地调查和本草考证的结果,对墨脱产藏药三果的基源植物进行调查、采集、鉴定和考证,并探讨其合理性以及用药安全。结果表明,墨脱产藏药三果替代品在原植物物种上虽不同于标准品,但形态上同藏医本草记载相似,标志性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亦与标准品相同,说明墨脱产藏药三果替代品的应用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