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分析4例服用过相同中药的急性肝损伤患者的病因,以加深对中药引起的肝损伤的认识。方法对有相同服药史的4例急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肝穿病理活检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并用两个国际上权威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该4例患者可排除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可能,并进一步排除了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胆系疾病所致肝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肝病。用两个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评分为6~8分,诊断为“很有可能”药物性肝损伤。结论通常认为无毒、无副作用的中药制剂也可为引起肝损伤重要原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2例患者经过在停用原来的药物并使用推荐的药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康复出院42例(80.77%),好转9例(17.31%),仅有1例(1.92%)患者因结核药物使用过多,最终死于肝衰竭,治疗有效率为98.08%;结论: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仅要遵医嘱服用护肝药物,还要按时开展肝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2例患者经过在停用原来的药物并使用推荐的药物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康复出院42例(80.77%),好转9例(17.31%),仅有1例(1.92%)患者因结核药物使用过多,最终死于肝衰竭,治疗有效率为98.08%;结论:患者在患病期间不仅要遵医嘱服用护肝药物,还要按时开展肝功能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氟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表现出了多方面的优越性,广泛用于临床。近年来其抗结核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用于治疗肺结核,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随着本药的应用广泛,其多种副作用屡有报道,但导致急性肝功能损伤报道极少。本例提醒临床医生应用该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疗程不易过长。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监测肝功能,以早期发现能够防止严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许建明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3):135-139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如何更有效地诊断和监测日益增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许建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7,9(3):135-139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田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3)
由于处方和非处方药物的大量研发,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已经成为当今一个现实的医疗、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其诊断、分类、机制和治疗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近三年研究的药源性肝损伤概况、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药物应用的种类越来越多,尤其是草药及膳食补充剂的滥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可以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中国的发病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但是其发病机制复杂,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药物引起的临床表现各异,国内外对DILI仍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造成不能够及时诊断DILI。本综述主要对DILI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类、发病机制、常见药物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进一步分析DILI的相关特点,有助于对DILI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利用中国知网和PubMed中英文数据库,以“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机制”“生物标志物”为关键词,检索2017-01-01-2022-08-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2)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3)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剔除标准:(1)年份较远的综述类文献;(2)文章质量较差的文献。最终纳入42篇文献。结果表明,女性、老年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主要通过线粒体损伤、免疫反应、遗传多态性等机制引起肝损伤。引起DILI的常见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异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68例,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在168例患者中导致产生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占比最高的为中药,其次为抗结核药;从初次给药到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中间时间间隔0~4周占比最大,另外有吸烟史、饮酒史、肝病史的患者也是出...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种常见的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该种不良反应最终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目前,药物性肝损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不可忽视的公共医药问题,该种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已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同时更是医药市场撤回批准药物的常见原因.尽早确定药物性肝损伤并且同时停止肝毒性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进一步防止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12.
郭红红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12,(21):37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平时所吃的大多数药物都是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的,当所用药物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会造成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对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任何人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都有可能出现肝损害,药物的肝毒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预后。方法本次共选取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100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表法随机抽取分组,对照组选择病例取强力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取甘草酸二铵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8%。观察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可使预后获得良好改善,肝功能复常加快,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因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肝脏损伤的表现也是各种各样。如何快速判定肝损伤是否为药物所致,以及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是临床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常用的、也是比较依赖的方法是通过实验室检查的手段进行判定。因此,我们对近期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进行生化学的统计分析,以期得到可能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 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中由中药及其制剂引起的 DILI患者8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等情况。结果中药致肝损伤患者的基础疾病涉及心血管(21.25%)、消化(18.75%)、皮肤病(13.75%)等;所用中药及其制剂中大多含有川楝子、防已、苍术、小柴胡汤、消银片、壮骨关节丸、排毒养颜胶囊和肠清茶等;肝细胞型44例(55.00%),淤胆型15例(24.38%),混合型17例(21.25%)。轻度肝损害30例(36.59%),中度肝损害48例(60.00%),重度肝损害3例(5.00%);通过治疗后,80例患者中痊愈18例(22.5%),好转54例(67.5%),自动出院7例(8.75%),死亡1例(1.25%)。结论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问题。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科学、规范应用中药,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描述性分析245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DILI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病理、预后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5例DILI患者,男性151例、女性94例(P=0.877);肝细胞型160例(65.30%),胆汁淤积型27例(11.02%),混合型58例(23.67%);G2级87.50%,G3级12.50%;S0级12.50%,S2级50.00%,S3级25.00%,S2~3级12.50%。伴发的基础疾病前3位分别为心血管疾病68例(27.75%)、呼吸系统疾病54例(22.04%)、内分泌疾病30例(12.24%);引起DILI药物最多见的是中药61例(24.90%),其次为心血管药物34例(13.88%)。根据病情停用致病药物或减低致病药物用量及相应保肝对症治疗,治疗后肝功能完全恢复83例(33.88%),好转159例(64.90%);5例重症肝病经综合治疗后,2例治愈,3例因病情较重或其他原因转其他医院进一步治疗,预后不详。结论 DILI临床发病率高,以肝细胞型多见,伴发基础疾病多,中药是最常见致病药物,根据病情停用致病药物或减低致病药物用量及相应保肝对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药物性肝损伤(DILI)细胞的基因组信息学分析获得肝脏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LSDEG)。方法 从GSE54255和GSE102006数据集中筛选LSDEG,构建了LSDEG的蛋白质互作网络(PPI)、模块分析和关键(Hub)基因。Hub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和基因本体论-生物过程(GO-BP)富集以及转录因子(TF)-基因共调节网络。结果 筛选113个LSDEG,LSDEG-PPI网络由与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相关的模块组成。筛选JAK2、ICAM1、IRF1、NFκBIA、MDM2和ERRB这6个Hub基因,其生物学途径集中在物质代谢、免疫调节和细胞死亡等方面,调控TF分别为STAT家族、NFκB家族、ETS家族、TP53、SP1和EP300。结论 6个Hub基因是DILI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它们降低药物代谢活性和增加毒性代谢物的积累。同时,异常诱导肝脏内细胞免疫的攻击性和体液免疫的炎症风暴,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