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氏踩跷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黄氏踩跷复位法治疗)和对照组(一般推拿手法治疗)各30例,分别在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半年后随访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结束后半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7%(P0.05)。结论: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方面,黄氏踩跷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一般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小格 《北京中医药》2008,27(3):199-200
目的 观察并比较踩跷法与常规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踩跷法,对照组用常规按摩手法治疗.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3.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小格 《北京中医》2008,(3):199-200
目的观察并比较踩跷法与常规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用踩跷法,对照组用常规按摩手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治疗组痊愈率为76%,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率为54%,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按摩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以侧卧定点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侧卧定点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疗程,观察比较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VAS评分、JOA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侧卧定点踩跷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地缓解症状,治疗效果良好,优于传统推拿法配合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5.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湖南省郴州市立医院(423000)焦晓明主题词椎间盘移位/治疗,腰椎,@踩跷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腰腿痛的范畴。目前除手术治疗外,还采用内服中药、推拿按摩、针炙、理疗、牵引、痛点及穴位局部封闭、药物薰洗...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2,33(12)
目的:常规手法对腰背肌肉发达、体格强壮的患者常难以奏效,加以踩跷法事倍功半,观察踩跷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患者经常规牵引、放松等手法后,行踩跷法治疗。结果:治愈90例,好转8例,有效率98%。结论:俯卧位间歇牵引、理筋放松等手法加踩跷法有优势互补作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气垫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鼓浪屿疗养院(361002)郑光亮,卓巧红,张平利,陈敦梁笔者从1990年1月~1994年2月,采用气垫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其中男123例,女27例;发病年龄25~45岁;发生部位L4~51...  相似文献   

8.
踩跷配合牵引下踩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踩跷配合牵引下踩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用踩跷并在牵引下踩颤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股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股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踩跷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结论: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股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临床应用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很多,各家方法不同,疗效也各异,本文通过阅读大多踩跷法的文献,将踩跷法的定义、分类、机理、临床应用做一个总结,方便大家对目前踩跷法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8月.我们运用中药熏蒸配合牵引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患者1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按动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按动踩跷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踩跷法,分别于治疗后第1、2、3、4周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0%,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第1、2、3、4周治疗后VAS分值、JOA分值及患肢直腿抬高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动踩跷法在缓解腰腿疼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肢直腿抬高角度等方面,在治疗后第1周即可收到明显效果,在第2~4周逐渐稳定,优于传统踩跷法。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外力和劳损等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退变的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而致腰腿痛~([1]),病程迁延难愈,治疗过程漫长,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临床对未出现明显神经受损者一般采用保守疗法,可取得较好效果,中医药治疗更具优势~([2])。本文采用自拟强腰壮骨通痹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广兴医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  相似文献   

15.
踩跷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痛和腰腿痛常见的病证之一,以青、壮年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城市发病率已达1‰,国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则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痛和腰腿痛常见的病证之一,以青、壮年发病较多,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国城市发病率已达1‰,国外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则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踩跷法联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8.
踩跷四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祥 《江苏中医药》2003,24(11):44-45
近年来 ,笔者用踩跷四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13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113例 ,其中男 6 7例 ,女4 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8岁 ;均为单侧腰腿痛。 113例均经CT检查确诊 ,其中L4~ 5突出 5 9例 ,L5~S1突出 5 4例 ,均为单例型突出 ;突出程度最小 0 2cm ,最大 1 1cm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4年。2 治疗方法共分 4个步骤完成。2 1 腰部颤压法 病人俯卧 ,胸部和大腿部各垫枕头数只 ,以使腹部离开床面 10cm左右为宜 ,医者双手攀住预置好的扶手 ,以调节自身体重和控制踩踏力量。医者先以脚掌前半部在两侧腰骶部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李氏拔伸牵引结合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0例,采用李氏拔伸牵引结合踩跷法治疗;对照组190例,采用传统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0%,对照组为87.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李氏拔伸牵引结合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推拿牵引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