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半夏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高潮  刘继宁 《陕西中医》2009,30(5):601-602
目的:浅析半夏的炮制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品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和半夏曲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结论:半夏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片其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散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胃燥湿;半夏曲偏于化痰止咳,健脾消食。半夏入药应根据不同的病症特点,合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古今半夏炮制工艺的沿革,炮制目的及临床应用,为当前研究制定合理的半夏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古今半夏炮制工艺的沿革,炮制目的及临床应用,为当前研究制定合理的半夏炮制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竹沥半夏炮制工艺,为竹沥半夏饮片临方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分析,以浸出物、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鸟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竹沥半夏辅料用量、炮制时间、干燥温度等3个因素,对竹沥半夏炮制工艺进行优选,同时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 竹沥半夏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g姜半夏,鲜竹沥15 g,炮制时间1 h,干燥温度44℃。结论 该工艺简易可行、竹沥半夏质量稳定可靠,为竹沥半夏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临床中,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但其生品具有一定毒性。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半夏经炮制后可以降低其毒副作用,从而保证临床安全用药。该文基于半夏复制法的炮制特点,探讨半夏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前后变化。该法没有统一工序,加入一种或多种物料,按不同流程,如浸、泡、漂,或蒸、煮,或数法共用,反复炮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其功效等也随之变化,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文章从多物料,多流程2个方向出发,分别综述了多物料或多流程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效的影响,以及减毒增效的炮制机制,以期为半夏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扩大药用范围提供参考,为后人进一步研究炮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对半夏的深入性研究,使得半夏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以确保临床疗效。为今后对半夏饮片炮制的质量控制、有效成分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对其寻求最佳的炮制工艺奠定了科学基础,为解决半夏炮制品存在的生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药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半夏炮制沿革的探讨(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是常用中药之一,由于具有毒性,临床入药多用其炮制品。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总结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研究半夏各种炮制方法的目的和要求,对我们当前进行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是个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药材市场上,半夏的应用比较混乱,部分地区将半夏与水半夏混用或互为代用,也有很多人分不清半夏与水半夏,认为水半夏、法半夏与半夏是同一种药材,或是半夏的不同炮制品种。半夏与水半夏是两种不同的中药,其性状、用途有一定区别,必须严格区分,否则可能在临床上造成严重后果。介绍几种区分半夏与水半夏的方法,为半夏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半夏熟法炮制品与药典法炮制品药理作用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半夏熟法炮制品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刺激性作用。方法;选择已尼临床验证的半夏药性如腹腔刺激性、镇咳作用、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制定半夏客观分析指标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半夏熟法炮制品与药典法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毒性、刺激性均较生半夏大为降低,但其相互之间的有效药性、毒性、刺激性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就炮制工艺而言,半夏的熟法炮制具有省事省时、生产工艺易于控制、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等优点。结论:半夏的熟法炮制符合中药“祛毒存性,减毒增效”的炮制要求,有利于中药的国际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附子与半夏是否相反的问题意见不一,而历代先贤曾有过将附子与半夏同用的先例,且临床上辨证运用于寒湿之证,疗效确切。文章通过介绍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对乌头与附子的论述,总结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及现代应用,结合金老对附子与半夏炮制方法的论述,探讨附子与半夏配伍应用问题。临床上,经适当的炮制方法,减毒增效,将半夏与附子辨证同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吐、解毒等作用,但因它的炮制工艺不同,功效有别。有关半夏的炮制,工艺众多,代有发展;现将它的炮制的历史沿革、应用和实验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一、半夏炮制品的沿革历代有关炮制的170余种书籍,其中有145种记载了半夏的各种炮制品。早在汉代临床就开始应用清半夏、汤洗半夏;至唐代又有姜制半夏,醋制半夏。迨至宋代对半夏有麸炒、姜汁制、雪水煮、半夏曲等炮制品。到了元、明时期,除对半夏增添了矾甘草皂荚制、萝卜制、  相似文献   

11.
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的块根,辛温有毒,故历代本草多谓要水浸久洗,使其毒去性缓,再加生姜或白矾制过,方可应用。久而久之,半夏炮制已成常规,临床应用生半夏者较少。颜德馨教授善用生半夏治疗疑难病证,认为生熟虽仅一字之差,但疗效相差甚大,炮制后毒性虽去,药力也大为减弱,轻证初病或可取效,但重病痼疾则难以奏效,因此,主张临床应用生半夏,常用量6~9g,并先煎半小时以去其毒。半夏毒性,本草有“戟人咽喉,麻舌”的记载,核之实践,口服生半夏确有麻舌之感,但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临床中药汤剂中半夏的用量,为半夏的临床安全使用剂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半夏”+“中医”、“半夏”+“临床”、“半夏”+“中毒”等为关建词,从中国知网检索现代临床应用半夏的文献共5380篇,经筛选排除,纳入病案信息完整的合格文献832篇,建立半夏的用量数据库、不同炮制品频次数据库、半夏中毒情况数据库,用SPSS软件分析其临床运用规律。结果:半夏临床用量范围较广,从1.5~90.0 g不等,10.0~12.0 g使用频率最高;在临床处方中半夏名称繁杂多样,大多使用制半夏,其中又以法半夏使用频率较高,占44.4%;有明确半夏中毒剂量的报告中,使用生半夏中毒者较多,剂量以9.0~12.0 g中毒者最多。结论:半夏作为有毒中药,临床用量不可过大过猛,不同的炮制方法均可减轻其毒性,临床以应用制半夏为主,但是“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临床运用时又不能拘泥,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应用剂量,并合理选用生半夏或不同的炮制品。  相似文献   

13.
正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生半夏毒性强,须严格按毒剧药品进行管理,内服一般炮制后使用。半夏常用炮制品有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半夏各炮制品在炮制方法、饮片性状、功效与临床应用等各有不同偏重,临床应进行区别和选择使用。现将半  相似文献   

14.
半夏作为常用中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倍受历代中医药学家所推崇。张仲景在其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中亦多处用到半夏,总结其功效为: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化痰止咳、消痰利咽、健脾益气、辛温布津等。故探讨仲景运用半夏治疗疾病的规律,分析半夏与不同药物配伍的作用及炮制方法和用量,对于经方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半夏治疗泌尿系结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夏为天南星科草本植物,药用地下块茎。因炮制方法不同,有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之分,其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胄、肺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应用范围广。作者重用半夏配伍其它药物治疗泌尿系结石62例获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几千年的用药历史。其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虽记载了姜半夏的炮制方法,但各地差异较大,且再炮制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较多。为此,笔者对姜半夏的炮制辅料姜和白帆从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半夏饮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浅析半夏的炮制与临床应用的关系.方法:利用正品半夏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炮制.结果: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正品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药物作用有显著的不同.结论:生半夏具有催呕作用;清半夏以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偏以祛寒痰,调脾和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半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半夏为中国传统中药材,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临床应用范围广,是极其重要并有很大开发利用价值的中药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止呕、抗肿瘤、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但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不经炮制不能入药。本文综述了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对应关系、以及炮制方法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半夏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附子与半夏是中药配伍禁忌,但临床上二者配伍应用古来有之。临床运用中发现,只要抓住适当病机,煎煮方法得当,附子与半夏配伍能大大提高疗效,且安全度较高。实验研究表明,炮制与久煎能降低二者的毒性,原因是主要毒性物质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炮制与久煎后水解,而两药生品配伍会促使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浓度增加。生半夏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对双酯型生物碱水解的抑制作用不同,法半夏减毒作用最强。因此,附子半夏配伍使用时,除强调适应证外,应注意确认两药的炮制情况,并先煎附子以减毒。关于病理状态下附子与半夏配伍应用合理性的实验研究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 半夏是成药半夏露的主药。处方规定应用生半夏因为生品作用较好。但有的用制半夏,认为生品有毒,久安全。原料药炮制方法不同,制剂质量必异。究竟以那种半夏为宜,笔者冒昧提出以下意见,与同道商讨。生半夏和制半夏,均有燥湿化痰之功,但因炮制不同,其疗效和毒性也有不少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