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嗜好饮茶,也痴迷茶具古物的收藏。在我的茶具藏品中,茶壶、茶盏、茶杯、茶罐等等,加起来约有一百多件吧!若论年头,既有宋代知名的建窑兔毫盏,也有近、现代的茶具;既有名家紫砂壶,也有精美的景德镇出产的瓷茶具。  相似文献   

2.
刘红梅 《健康天地》2010,4(3):62-62
<正>我嗜好饮茶,也痴迷茶具古物的收藏。在我的茶具藏品中,茶壶、茶盏、茶杯、茶罐等等,加起来约有一百多件吧!若论年头,既有宋代知名的建窑兔毫盏,也有近、现代的茶具;既有名家紫砂壶,也有精美的景德镇出产的瓷茶具。  相似文献   

3.
屺如 《健康天地》2010,(7):71-71
<正>《中国风俗辞典》有这样一段叙述:"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执行。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酒有酒令,茶也有茶令,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文化意义的创举。应该说,茶令最早出现在宋代,它是宋代兴盛斗茶的产物。斗茶之初乃是"二三人聚集一起,煮水烹茶,对斗品论长道短,决出  相似文献   

4.
<正>茶船,亦称茶托子、茶拓子、盏托,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现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这种茶盘的产生,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正好茶之人,不仅对所品之茶、所用之水有所讲究,对于茶壶、茶杯、茶勺等茶具同样非常在意。一杯香茗,香味四溢,沁人心脾,一壶好水,相得益彰,茶叶浮沉,一盏好壶,装载着茶韵、茶香、茶道,再与好的茶杯等茶具相搭配,更是好茶者不可多得的极致享受。提起茶壶,无论是懂茶之人,或是对茶具一知半解的爱好者,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一定是  相似文献   

6.
林淳 《健康天地》2011,(9):58-58
<正>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时,其有茶中"精品"之誉,而在明清时代亦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相似文献   

7.
王先国 《健康天地》2009,(10):61-61
<正>蜗居山村,布衣瓦房,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在山村,茶总是山里女人每天要完成的第一件事情。鸡叫完了三遍,天就亮了,女人披衣起床,刷锅洗锅台、洗茶杯茶盏。再在锅里添上半锅刚挑的井水,等到锅里的水烧开了,倒进水瓶,好好荡洗一番,再把家里所有水瓶灌满。从陶瓷罐里随便抓一把茶叶,不一定要龙井,也没有碧螺春,是山里人自种自制的那种普通的绿茶,但香、甘醇,随便丢进一个水瓶里,泡上一瓶浓浓的茶,就够一家人足足喝一天。  相似文献   

8.
晓姹 《健康天地》2011,(2):32-32
<正>上班族生活节奏较快,不妨学点茉莉花茶茶道,程序简单,且有益身心健康。备具:一般选用白色的有盖瓷杯或盖碗(配有茶碗、碗盖和茶托),如冲泡特种工艺造型茉莉花茶和高级茉莉花茶,为提高艺术欣赏价值,应采用玻璃盖杯的。烫盏:就是将茶盏置于茶盘,用沸水高冲茶盏、茶托,再将盖浸入盛沸水的茶盏转动,然后去水,主要用于清洁茶具。  相似文献   

9.
仪铭 《健康天地》2011,(9):74-74
<正>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中也有关于茶百戏雏形的描述。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  相似文献   

10.
掬雅 《健康天地》2011,(2):70-70
<正>从来都以为,茶是一种最经典的植物,生于青山,长于幽谷,结庐林间,从唐人陆羽的《茶经》走出,饮尽山灵水秀,自然也就意蕴人间风情了。每每捧盏独品,总不由地心骛八极,苏轼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茶清雅的氤氲里,有了许多丰富的意味在缭绕。  相似文献   

11.
品茶如悟禅     
<正>茶自古是和佛联系在一起的,大诗人苏东坡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说的就是茶中有禅,禅茶一味。禅机需要用心去"悟",而茶味,则要靠"品"而得。"品"虽然离不开"口",但关键之处,还得和悟禅一样,要有一片洁净的心灵。一盏清茶,一颗净心,哪怕身处闹市,心中也自有一片太平。所以茶可清心,可以消解心头的积郁。刘琨《与兄子兖州刺史演书》曰:"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心中即便有烦恼万千,只一盏清茶,便可轻轻化解。  相似文献   

12.
<正>宋代饮茶,较之唐代,其流传更广,普及程度更深,在制茶品饮方面更为讲究。在宋代,随着贡茶制度的形成,团饼茶的制作更加精细,饰面出现龙凤花纹,这就是所谓的龙团凤饼。据《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遣使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北苑为设在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的贡茶园。自宋代开始随着气候的变化,茶业重心逐渐南移,福建、岭南茶业相继兴起。  相似文献   

13.
<正>新茶敢比玉无瑕,自具清香人尽夸。古云:"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唐·陆羽《茶经》讲:"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明·李时珍则将茶归入"果部",《本草纲目·果部·茗》讲:"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茗尔。"春茶一般在惊蛰和春分期间开始萌芽,清明前即可开采。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树发芽少,故明前茶颇为珍贵。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  相似文献   

14.
茶香墨香     
<正>饮茶作为一件雅事,是和生活中的许多雅事相联相通的,都是由性灵而发、与清雅为伍;所以饮茶时辅以其它雅事或是以饮茶辅以其它雅事,都是可以助清兴、助雅兴的……宋代张舜民撰《茶墨》一书时论茶文曰:"……司马公云,‘茶墨正相反。茶  相似文献   

15.
正男人如茶女人如水男人如茶,而男人和女人所生活的环境就好比是一个茶杯,在这个大的茶杯里要能泡出好茶,就需要很好的水温一样,有了好的水温也不见得就能泡出好茶,还需要有好茶,二者缺一不可。男人如茶,是用来泡的。冲泡男人,自然不可以是白开水、自来水乃至于洗澡水,不是说"女人是水"吗?水泡茶天经地义,所以以前那些关于男人是泥、墙、钢筋、塔吊等稀奇古怪的比喻也统统  相似文献   

16.
逸名 《健康天地》2011,(6):75-75
<正>在中国茶文化中,处处贯彻着和谐精神。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宛如中华民族大家庭,大孩子虽多并不去打架,而能和谐共处。至于直接以《同胞一气》命名的茶饮图,或把茶壶、茶杯称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达了这种亲和态度。清代茶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三个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  相似文献   

17.
品茶悟廉     
<正>《茶经》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可以说是饮茶人的最高精神境界。如果我们再联想到《易·否象传》中"君子以俭德避难"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真正寓意。看来最宜饮茶者,君子也。为何古人把茶提到如此高度?茶之性,俭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待客以礼,清茶一杯,俭而不奢,乃茶事之基本内涵。茶之味,甘也。叶苦味甘、啜苦咽甘、苦尽甘来,  相似文献   

18.
茶,是中华文化的一道侧影。据考证,我国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其中的香茗便是茶的早期形态。至宋朝时期,茶圣陆羽著《茶经》,茶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文化符号,走进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古代医家很早就观察到茶的养生医疗功效。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健康天地》2011,(1):24-24
<正>我喜欢上茶,是在春节时。哥哥从北京回来,很有兴致地拿出他的茶具,要给我们表演茶道。只见哥哥拿出一套很精致的紫砂茶壶和茶杯,杯壁薄如翼。哥哥先用开水冲洗桌上的几盏小杯,即所谓的"烫杯"。烫杯后,哥哥将水冲入壶中,取出茶叶放入,只见茶叶徐徐下沉,叶片缓缓展开,真是芽似枪叶如旗。凑近一闻,茶香缕缕上升,沁人心脾。放置几分钟后,水温正合适,哥哥就将冲好的茶倒入小杯中,  相似文献   

20.
董芳 《健康天地》2010,(9):79-79
<正>一沉一浮,三泡一饮。尽敛苦涩,散发清香。茶为何物?唐人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撮之,其树如爪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搁,叶如丁香。根如胡桃。"这一连串形象化的比喻,显示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