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之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肩部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及Fugl-Meyer评分(FMA),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排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Barthel指数(AD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VAS以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予系统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邪透刺法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患肢损伤程度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相关生活能力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上肢肿胀程度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评分、上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简化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SF-36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7.5%,低于研究组的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邪透刺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能够减轻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患肢损伤,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系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经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VAS)和水肿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VAS及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经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定,肩手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I评分及FMA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VAS评分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手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肩三针配合手三阳经输穴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肩手部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穴透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经穴透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均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经穴透刺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患肢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蜂针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AD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变化。结果 3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治疗后FMA、ADL评分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1组为64.3%,对照2组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针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透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确诊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脑卒中入院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透刺、推拿治疗;对照组在脑卒中入院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与观察组相同的推拿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总有效率69.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4.497,P<0.05,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Fugl-Meyer评价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SHS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肢体康复训练以及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头穴透刺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14次。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手综合征评分、疼痛评分、运动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SHSS、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SHSS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SHS患者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稳定,能够明显改善SHS患者偏瘫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对比方式探讨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肩手损伤、疼痛及运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75±1.04)分,FMA评分为(31.56±1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行浮针疗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刺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例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联合普通针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VAS评分、上肢FMA评分、水肿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水肿评分较治疗前将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观察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中风病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4周。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情况;运用简化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评估上肢运动能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GRP和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和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鍉针点穴配合肩三针能够显著减轻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疼痛症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Ⅲ期患者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该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巨刺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3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单纯康复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穴位,巨刺康复组在单纯康复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健侧穴位,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法评价疗效。结果:巨刺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2.31%,而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分别为41.02%与43.5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巨刺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巨刺康复组VAS评分均低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刺康复组FMA评分及BI评分分别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更能有效地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Ⅲ期患者患肢的疼痛,但却未能有效地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同时也未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示早期诊断与治疗才是SHS康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并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上肢FMA与VA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7%VS 71.87%)(P0.05);两组治疗前上肢FMA与VAS评分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FMA与VAS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肢活动受限情况明显改善,减轻疼痛,促使患者运动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训练组,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45例采用电针、中药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6个月时手肿胀程度、上肢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简化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1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电针+穴位敷贴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各5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手肿胀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手肿胀程度和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和手肿胀程度均少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康复训练+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综合征评分(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高于对照组的84%(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水肿评分均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 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FMA)评分均上升,SHSS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FMA上升幅度及SHSS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循经远取动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循经远取动法治疗中风后1期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取动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肩三针治疗,两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和VAS及FMA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远取动法治疗中风后1期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肩三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