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均采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观察组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痊愈患者的起效速度。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4.12%,对照组为82.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唐河刘岗医院收治的66例接受结合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优于对照组的78.7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要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能够更快对帮助患者恢复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贵航贵阳医院收治60例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均住院天数为(5.2±2.6)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7.4±2.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均显著早于对照组消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且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5年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避免药物的毒副反应。方法:2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刺组12例按日定时取穴,针刺与之相关的五输穴;对照组11例依照常规西医治疗。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子法定时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西药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针刺取穴少,较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联合超声引导脓肿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脓肿穿刺治疗,治疗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疼痛消失天数、体温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超声引导脓肿穿刺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比单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综合运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及针灸等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并选取同期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其临床效果确切,显著优于单独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利民 《中医药学报》2011,39(3):121-12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周围性面瘫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加用自拟汤药面瘫舒,比较两组不同治疗周期面瘫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瘫简易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病程、面神经损伤部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7d、14d、21d、28d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9.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及早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为(20.13±1.39)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56±3.4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其症状,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为(4.26±2.15)d,住院天数为(12.46±3.5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巨刺法治疗。应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House-Brackmann,H-B)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9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痊愈率治疗组为66.6%,对照组为4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评分在治疗1周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能促进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电针干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同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急件期周围性而瘫患者(男性29例,女性24例,脱落12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27例,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对照组2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取穴一致,治疗周期为28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瞬日反射测定;House-Brae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测定以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均能加快促进而神经功能和面神经传导恢复,电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痊愈所需天数为(22.9±4.3)d,明显少于对照组(29.1±5.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以运用电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能明显加速面神经传导和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痊愈所需天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西药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0.0%、83.3%,痊愈所需时间分别为(13.69±2.57)d、(17.72±2.35)d,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联合西药与针刺联合西药对周围性面瘫均有疗效,但前者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视为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另选取同一时期收治的3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视为中医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并针灸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2%,比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级与VI级面部神经功能改善发生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I级、II级、III级与IV级面部神经功能改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味并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有效改善了面部神经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TIA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100例。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平均基底动脉压(37.32±6.87)cm/s、左椎动脉压(30.22±5.74)cm/s、右椎动脉压(30.10±5.48)cm/s;西医治疗组平均基底动脉压(31.94±8.95)cm/s、左椎动脉压(25.06±5.31)cm/s、右椎动脉压(24.31±5.44)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8.0%,98/100)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组(89.0%,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与单纯西医方法治疗肺脓肿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已确诊的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苇茎汤配合抗生素),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抗生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14.5±6.2)d,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19.8±5.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两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脓肿能够缩短治疗时间,获得较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2%,对照组疗效优良率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7.5±4.7)d,对照组住院时间(22.4±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缩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乳腺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予瓜蒌牛蒡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予以单纯常规西医治疗。记录相应指标做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治疗组平均(9.1±4.6)d;对照组平均(14.3±6.6)d。治疗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更好的提高疗效,同时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初次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的常规西医治疗相同。对比两组疗效及面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观察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为(69.50±17.50)分,优于对照组的(45.50±15.50)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灸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