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UA评分、BMI评分。结果:干预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UE评分、BM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BMI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电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均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观察比较不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证候积分、BI评分与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5、30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瘀证积分、BI评分与FM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为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各项指标,提高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对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 将社区98例首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两组随访12个月,观察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为10.6%,对照组复发率为17.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加穴位贴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治疗中作用显著,同时又共同参与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起到预防中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118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电针+穴位敷贴治疗)和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各5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手肿胀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手肿胀程度和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和手肿胀程度均少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血腑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腑逐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毛一亮  裘亚龙 《新中医》2016,48(11):11-13
目的:观察在常规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运动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呈上升好转趋势,且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栓通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腺苷钴胺组、脑苷肌肽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分别采用腺苷钴胺及脑苷肌肽穴位注射配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组间比较,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组间比较,腺苷钴胺组及脑苷肌肽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腺苷钴胺组优于脑苷肌肽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腺苷钴胺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评分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检测,观察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及临床疗效,并通过TCD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的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比(S/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MES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ME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TCD各项指标(PI、RI及S/D)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侧TCD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范文涛  王倩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56-1057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胶囊治疗痰瘀交结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交结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涤痰通络胶囊,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涤痰通络胶囊治疗痰瘀交结型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与观察组(依达拉奉+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早期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结合神经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艾灸百会穴,治疗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I评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络化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化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孙静  张龙生  汪歆宁  时磊  董宝杰 《陕西中医》2013,(11):1469-147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和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凝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68例)采用化痰通络方(法半夏、生白术、香附、天麻、丹参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减,发现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俱佳,可息风化痰通络,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及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CSS评分高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低于观察组92.31%(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隋文乐  李爱萍 《新中医》2014,46(7):40-4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观察组88.33%,对照组68.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2疗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第2疗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2组患者治疗第1、2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