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不同病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贝尔氏面瘫患者30例,按照其发病和就诊时间分组,其中发展期(1~7d)患者10例,设为A组;静止期(8~20d)患者10例,设为B组;恢复期(21~90d)患者10例,设为C组。全部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在治疗前后作为量化指标积分进行比较,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B组的60.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效果良好,特别在发展期效果显著,因此应把握时机,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薛青理 《河南中医》2014,(11):2168-2169
目的:探讨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青年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局部取穴和循经远取穴治疗;观察组以"脾胃学说"为指导,针刺局部取穴及分期选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青年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丰富了针灸治疗面瘫治则和取穴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治疗青年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青年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以"脾胃学说"为指导,局部取穴及分期选穴;对照组以局部取穴及循经远取合谷、足三里为主进行治疗。两组均两个疗程后作出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脾胃学说"指导针灸治疗青年贝尔氏面瘫疗效优越,充实了针灸治疗面瘫的治则和取穴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针灸方法治疗成都地区380例贝尔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372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8例、C组75例、D组71例和E组83例。A组采用分期针刺治疗,B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C组采用分期电针治疗,D组采用分期经筋排刺治疗,E组采用不分期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并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5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FDI、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及WHOQLO-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种治疗方案均对贝尔面瘫均有效。在医疗条件受限、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治疗贝尔面瘫推荐使用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贝尔氏面瘫通过西药结合针灸治疗的时效性。方法:6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ortman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结果均有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展期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明显高于静止期以及恢复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结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能够迅速发挥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接受针灸治疗时的发病时间分为A、B、C3组,针灸时间在发病1~3 d内为A组(38例),针灸时间在发病4~7 d内为B组(37例),针灸时间在发病8~10d内为C组(37例),3组均按分期治疗原则治疗,急性期者为患者发病7d内,静止期为患者发病8~15 d内,恢复期为患者发病16d及以上。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为86. 8%,B组为97. 3%,C组为83. 8%,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及C组,A组及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发病4~7 d内开始针灸治疗,疗效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蔡剑飞  徐君君  袁淑芬 《新中医》2015,47(8):231-232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灸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针灸组则根据不同分期给予相应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2组患者口角歪斜、面部表情、眼睑闭合等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评价针灸组患者病变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1.43%、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6%、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静止期及恢复期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5.83%和61.54%,3期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面部神经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越早进行针灸干预疗效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颖 《中国针灸》2010,30(1):23-2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不同病期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4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随就诊发病时间长短分为发展期组、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治疗前均以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量化指标评定积分.3组均予针灸治疗,主穴取患侧风池、地仓、颊车、牵正、四白、阳白,健侧合谷;配穴:大椎、承浆、水沟,患侧攒竹、鱼腰、翳风、听会、颧髎、下关、迎香.操作:风池、合谷、大椎针用泻法,其他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于临床痊愈或治疗20次后再次评分判定疗效.结果:(1)针灸对贝尔氏面瘫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2)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发展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静止期和恢复期组(均P<0.01);(3)静止期组与恢复期组间比较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发展期介入治疗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活血止痉汤配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贝尔面瘫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活血止痉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残疾指数(FDI)、House-Brackmann(H-B)量表分级、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DI评分、H-B分级、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痉汤配合分期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分期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贝尔面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间分为发展期(I组)、稳定期(II组)及恢复期(III组),每组21例;均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三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后,I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85.7%(17例),高于II组、III组,存在差异(P0.05),后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贝尔面瘫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情,抓住时机,根据分期尽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比常规针灸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1.
吴利  张静 《光明中医》2020,(10):1531-1534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巨刺法、分期巨刺法和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巨刺法组)33例、B组(分期巨刺法组)33例、C组(患侧针刺组)32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取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A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B组急性期(发病1~7 d)面部取健侧穴位,静止期和恢复期(发病8 d以后)面部取患侧穴位;C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A组(60.606%)和B组(66.667%)痊愈率均优于C组(46.875%)(P<0.05);A组痊愈时间(20.55±4.763) d和B组(18.35±4.460) d优于C组(23.53±3.175) d(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A组和B组H-B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病程在1天~30天的急性期、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组25例),对照组(先药后针组25例)。两组治疗21日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84%,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应尽早、分期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急性青年急性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性贝尔氏面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局部取穴和循经远取穴治疗,观察组以“脾胃学说”为指导,局部取穴及分期选穴,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治愈率18.00%,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愈率58.00%,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各个等级,残废躯体功能指数评分、残废社会功能指数评分各时期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胃学说指导针灸分期辨治急性青年急性贝尔氏面瘫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秦彦武  黄伟 《四川中医》2013,(8):136-13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将发病2天内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急性期组)急性期开始针灸治疗,B组(静止期组)静止期开始针灸治疗,C组(恢复期组)恢复期开始针灸治疗,各组在急性期开始即服用西药和TDP照射治疗。结果:A组、B组、C组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4.87%、88.89%、81.08%,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针灸介入时机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B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愈率为45.00%,总有效率为91.67%;A组患者治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6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B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缓解痉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面瘫的效果,以改善面瘫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2月—2017年9月本院针灸科收治的117例面瘫患者,分为A组、B组,A组56例,B组61例,分别采用西药、针灸治疗2组面瘫患者,采用的西药包括甲钴胺、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根据风热、风寒及肝阳上亢辨证取穴实施针灸,治疗后对比总有效率。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0.16%,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治疗面瘫时采用针灸疗法能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5例分为治疗组A组75例、对照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55例。B组采用针灸方法治疗,C组采用超短波治疗,A组采用针灸配合超短波疗法治疗,治疗5次后休息2天,共治疗10次。结果:总有效率A组100%、B组82.27%、C组78.18%,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配合超短波疗法治疗颞颌关节炎可以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采用针刺法,B组采用超短波治疗,C组针刺与超短波联合运用治疗。结果C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与A组88.3%、70%和B组66.7%、5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