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对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 74例初诊AITD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组(甲亢组,5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减组,12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功正常组,9例)。另以1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检测各组血清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骨代谢相关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T-P1N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ALP、血钙和血磷水平。AITD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相应治疗,所有甲亢患者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3、6个月时检测AITD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相关抗体及骨代谢相关标志物水平。结果 治疗前,甲亢组血清β-CTx、T-P1NP、ALP水平均高于甲减组、甲功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AITD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对甲巯咪唑口服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予以甲巯咪唑软膏外用治疗的预后效果,为甲亢疾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甲巯咪唑口服不耐受的甲亢疾病患者(n=80),根据用药方案进行分组治疗,采取1∶1比例法,对照组与观察组例数相同,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40例甲亢患者采取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40例甲亢患者采取甲巯咪唑软膏外用治疗。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甲亢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治疗效果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功能水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甲亢患者的TSH、FT4、FT3甲状腺功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水平改善,观察组TSH(2.33±0.35)mol/L、FT4(21.08±2.50)pg/mL、FT3(6.12±0.78)p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  相似文献   

3.
闫朝春 《淮海医药》2003,21(2):115-115
目的 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 ( NO)含量的变化 ,分析其异常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酶法分别对甲亢组 47例 ,正常组 45例血清中 N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甲亢组血清中 NO水平为 ( 79.1± 12 .8) μm ol/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5 1.7± 11.7) μmol/ L。经 t检验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结论 甲亢患者血清中 NO含量的检测 ,对临床甲亢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海波  胡建康 《江西医药》2012,47(12):1080-1082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骨密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6例40岁以下甲亢患者及1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两组均测定血清甲状腺功能,同时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自甲亢诊断和治疗开始分为4组,即A组:治疗前;B组:治疗后3个月;C组:治疗后9个月;D组:治疗后18个月,对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阶段的骨密度进行评估,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发生率分别为34.1%与15.2%.C组骨密度(-1.51±0.52)较A组(-2.12±0.73)、B组(-2.08±0.64)无明显改善(P>.05),D组骨密度(-0.16±0.48)较A、B、C3组明显升高(均P<0.01),且与健康对照组(-0.14±0.4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亢患者的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升高,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体内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对30例正常对照组和5 0例甲亢未缓解组、30例甲亢缓解组进行SF的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的SF男性与女性结果相近(P>0 .0 5 )。甲亢未缓解组的S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 ,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 .0 5 )。甲亢缓解组的SF与正常对照组结果相近(P>0 .0 5 ) ,而男性较女性患者的SF值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 .0 1)。结论:SF受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影响,可反映甲状腺素的外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连蛋白(LN)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价值.方法 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42例,女28例)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4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15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C-Ⅳ和LN含量.对照组为健康体格检查者25例.结果 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Ⅳ、L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糖尿病肾病各组间血清C-Ⅳ、LN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随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血清C-Ⅳ、LN水平递增,血清C-Ⅳ、LN与尿素氮(BUN)、肌酐(Cr)、UAER呈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Ⅳ、LN、UAER可能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并可用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发生机制 ,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5 3例甲亢患者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XA)测定骨密度 ,并分为三组 :甲亢合并骨质疏松组 (A组 )、甲亢骨矿含量正常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 ,测定血钙、血清骨钙素 (BG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β ALP)、空腹尿钙 /肌酐比值。结果 :5 3例甲亢患者中骨密度测定量显示骨量正常者 32例 (占 6 0 .4 % ) ,骨质疏松者 2 1例 (占 39.6 % ) ;三组血钙均在正常范围 ,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各项指标A、B组与C组相比均升高 (P <0 .0 1) ,且A组各项指标均比B组高 ,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其反映骨形成、骨吸收的指标均明显升高 ,且骨吸收指标升幅更大 ,形成高转换率性骨质疏松 ;应在控制甲亢的基础上积极补充维生素D、钙剂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40例不同病理类型LN血、尿FDP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LN组血、尿FD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N组不同病理类型血、尿FD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型血FDP水平低于Ⅳ型,Ⅴ、Ⅳ+Ⅴ型血、尿FDP水平均低于Ⅳ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血、尿FDP水平存在差异,对了解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凝血-纤溶情况及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 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39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切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Ⅳ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A级到C级),血清HA、LN、ⅣC及PⅢNP含量均逐渐增加,且不同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M)患者166例及正常对照(NC)55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微量蛋白尿组(MA)、临床蛋白尿组(ODN),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ⅣC、LN,并观察干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DM患者血清ⅣC、LN水平高于NC组(P<001),DM患者从NA组、MA组到ODN组,血清ⅣC、LN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A组和ODN组经干预治疗后,血清ⅣC、LN水平较前有显著性降低,UAER较前有显著性下降。结论血清ⅣC、LN水平变化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早期应用ACEI有助于防止或延缓DN的病理学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及分光比色法测定了 5 0例甲亢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 ET、NO浓度。结果 :甲亢患者血浆 ET(15 8.4 7± 4 1.4 3) ng/ L 较正常对照组(4 9.36± 9.6 8) ng/ L 明显升高 (P <0 .0 1)。甲亢患者血浆 NO(1.96± 0 .5 7μmol/ L)较正常对照组 (0 .87± 0 .38) μm ol/ L 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血浆 ET、NO浓度变化在甲亢的病理生理过程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诊甲亢患者药物治疗对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再设我院接受检查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药物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股骨颈骨密度(股骨颈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促甲状腺激素(TSH)、β-特殊胶原序列(β-CTX)、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骨钙素(N-MID),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骨颈BMD为(0.89±0.14)g/cm~2,与观察组的(0.62±0.13)g/c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股骨颈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血清ALP、β-CTX、N-MID等指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药物治疗初诊甲亢患者效果明显,可降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防止骨折疏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γ 干扰素 (γ IFN)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CⅣ、PCⅢ、LN)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 (6 2例 )给予γ IFN 1MU/d× 30d ,后隔日 1次 ,连续 2个月 ;对照组 (47例 )常规护肝降酶等治疗 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CⅣ、PCⅢ、LN)。结果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γ IFN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是治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状腺疾病患者红细胞中微量元素与甲状腺功能激素间的关系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技术(AAS)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分别检测19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红细胞中微量元素Se、Zn、Cu、Fe含量和血浆中甲状腺激素(T3、T4、FT3、F 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Zn的含量甲低组显著地高于甲亢组(t=8.43,P<0.01)、亚甲亢组(t=6.97,P<0 .01)和正常组(t=4.25,P<0.01),甲亢和亚甲亢组显著低于正常组(t=3.46,P<0.05;t=2.52,P<0.05). 甲亢组的Cu显著地高于正常组(t=2.45,P<0.05).甲亢组的Fe 初诊组显著地高于治疗组(t=2.02,P<0.05).甲亢、亚甲亢、甲低组Zn的含量与T3、T4、FT3、FT4显著负相关(r≥0.436, P<0.01),与TSH显著正相关(r≥0.501,P<0.01).甲亢和亚甲亢组Se的含量与T3、T4、FT3、FT4、TSH浓度显著正相关 (r≥0.629,P<0.01).甲亢、亚甲亢和甲低组Cu的含量与T3 、T4、FT3、FT4显著正相关(r≥0.320,P<0.01)与 TSH显著负相关(r≥0.498,P<0.01).经治疗后,异常的微量元素水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微量元素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代谢和生物作用中可能有重要意义;甲状腺功能激素可能影响红细胞中微量元素的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间妊娠合并甲亢27例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规范治疗分为治疗组(规范治疗)19例及对照组(未规范治疗)8例。结果: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发症:治疗组:妊娠期高血压1例,妊娠期糖尿病1例,胎膜早破1例。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1例,重度子痫前期并肺部感染1例.甲亢危象、甲亢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1例,肺部感染、心功能Ⅲ级1例,胎膜早破2例。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娩方式:治疗组:顺产11例,剖宫产8例。对照组:剖宫产2例,顺产2例,引产4例。结论:妊娠合并甲亢病情控制良好者妊娠经过同正常妊娠.孕前及孕期有效控制甲亢是防止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甲亢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水平,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抗C1q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及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97例分为合并LN(LN组,67例)和非LN(非LN组,30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NC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C1q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及与LN肾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LN组血清中抗C1q抗体阳性率为59.7%,高于非LN组的10.0%和NC组的0(P均<0.01);其对LN诊断的敏感性为59.7%,特异性为94.0%.Ⅳ型LN抗C1q抗体阳性率77.8%,高于Ⅱ型的16.7%(P<0.01);LN抗C1q抗体对Ⅳ型LN诊断的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81.5%.血清抗C1q抗体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r=0.675,P<0.05)及SLE疾病活动指数(r=0.36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在SLE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C1q抗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LN肾损情况和活动指数,在诊断和鉴别Ⅳ型LN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造成机体多系统的兴奋增高及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症.一般是由于原发性甲亢(Graves病)、继发性甲亢(Plummer病)和高功能腺瘤(AFTN)所致.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治疗仍然是甲亢的三大治疗方法.虽然内科治疗和同位素治疗甲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外科治疗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以下仅谈谈甲亢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甲亢和糖尿病并存时,抗甲状腺药物(ATD)剂量需加大,控制症状所需时间较长,维持治疗时间一般比单纯甲亢者长1~2倍;有研究显示,患有甲减的非糖尿病者HbA1C水平和糖化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国内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中SCH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明显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且与TSH水平呈显著负相关.C肽释放试验各点C肽水平与TSH呈显著正相关,合并SCH的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0.
血清肝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对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32例肝病患者的HA、LN、PCⅢ、CⅣ值,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HA、LN、PCⅢ、CⅣ水平随着病情发展而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HA、LN各组均明显升高;PCⅢ、CⅣ在慢性肝炎轻度组无显著变化,而在重度肝炎中升高最为显著.结论:联合检测肝纤标志物对于动态观察慢性肝病的进展和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