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消融房室结慢径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AVNRT消融终点标准意见不尽一致.本文分析163例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生理特征及慢径消融时的心电改变,并对其消融的终点标准、消融方法学及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导管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方法对本院13例AVNRT患者行冷冻消融房室结慢径路治疗,先用-30℃行冷冻标测,确定有效靶点且无快径损伤后,立即行-75℃冷冻消融,消融4~8分钟,消融过程中密切观察房室结传导功能,一旦发现有房室结损伤,立即终止消融,改换靶点。结果13例均获成功,随访1~9个月无复发;在冷冻标测及冷冻消融时导管顶端与靶点无位移现象;冷冻标测与冷冻消融过程中无结性早搏或结性心律出现;2例在冷冻标测和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立即停止冷冻复温后,即刻传导恢复。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在一定温度时间内的组织损伤是可逆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永久性房室阻滞的风险,较传统射频消融术治疗AVNRT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冷冻粘附现象的特点。方法总结38例经导管冷冻消融慢径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病例,在-30℃下冷冻标测,确认有效靶点后降温至-75℃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观察冷冻导管与靶点粘附时的特点,记录粘附时导管末端的温度,从开始降温到发生粘附所需时间,冷冻仪液态N2O的流量、压力参数。结果冷冻导管与靶点发生粘附的最高温度为-16.2±1.8℃,最低温度为-21.4±1.8℃,平均温度为-18.5±1.6℃,从降温到粘附所需时间平均为22.2±4.8s,粘附时冷冻导管内液体N2O流量为14.9±1.1ml/min,压力为678.6±23.8帕/平方英寸;在冷冻标测和消融过程中,消融导管与靶点粘附稳定,未发生移位;全部38例冷冻消融均获成功,未发生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冷冻粘附可使导管与靶点接触稳定,增加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冷冻消融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例患者均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冷冻消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和burst刺激,确定慢径传导的电生理现象和诱发AVNRT。根据解剖,X线影像和局部心电图初步确定慢径消融的靶点,然后进行冷冻标测(-30℃,80s)。经冷冻标测证实为慢径所在部位后,行冷冻消融(-80℃,4min)。消融后观察30min,若无慢径传导恢复或不再诱发AVNRT,则说明冷冻消融手术成功。结果20例中,有18例可证实有慢径传导现象,并可反复诱发AVNRT。其中14例在第1次冷冻消融时就消除了慢径传导。其余4例经3~8次冷冻消融均成功地消除了AVNRT,但其中有2例患者经过反复冷冻消融6~8次后仍有慢经传导,但不能诱发AVNRT。另有2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心动过速,按解剖定位方法试行“慢径”冷冻消融改良术。所有患者经随访1~18个月,无1例复发。20例在冷冻消融的过程中始终未见到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交界性早搏。2例在冷冻消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所有20例在冷冻消融手术过程中未感疼痛。结论冷冻消融安全有效,在治疗AVNRT时,出现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性更低,术中患者无疼痛。  相似文献   

6.
<正>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urrent ablation,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开展,选择性消融慢径被一致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部分患者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使在有经验的心脏中心,其发生率仍为0~3%,可发生在消融过程中,亦可发生在消融术后.我们对我院开展RFCA工作以来发生的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以避免今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1 资料和方法病例:对56例AVNRT病人进行了房室结慢径消融,其中2例出现Ⅲ°房室传导阻滞,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3岁、32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超过十年,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和传导阻滞病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冷冻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术中快径有效不应期(FPERP)改变的生理现象进行探讨。方法对26例冷冻消融治疗AVNRT患者行术前、有效靶点冷冻消融术中及术后电生理检查,记录FPERP及AH间期的改变。结果 26例AVNRT患者冷冻消融均成功阻断慢径。共35处有效靶点消融术中可见FPERP较术前暂时性延长(386.29±67.65msvs330.29±71.80ms,P0.05),术后立即恢复(301.14±73.24msvs330.29±71.80ms,P0.05),同时AH间期术后较术前无改变(83.80±12.24msvs77.77±12.52ms,P0.2)。结论 AVNRT冷冻消融慢径术中FPERP暂时性延长,停止消融即刻恢复。  相似文献   

8.
534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慢径消融治疗,观察A型终点(彻底消融慢径)和B型终点(残留慢径有或无1~3心房回波,不能诱发AVNRT)与AVNRT复发的联系。A、B型分别复发5例(1.2%)、11例(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型终点的未复发与复发患者相比,其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和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增值缩短。认为只要改变房室传导功能,不能诱发心动过速,B型终点仍然是有效、可靠的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射频改良房室结双径路的能量,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初步手术成功率和复发率.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对20例(女14例,男6例),平均年龄(43.4±17.1)岁频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能量从5W低能量开始,无效则按每5W逐渐递增,限定最大能量为30W进行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结果20例患者全部改良成功,平均释放能量5~30W,平均(17.6±7.2)W,术后平均4~30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2个月复发AVNRT,经再次射频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功能成功.结论采用低能量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功能,疗效满意,对减少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6 1例有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房室结双径(DAVNP)但不能诱发AVNRT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0例不消融而进行临床随访 ,当心动过速复发且经心电图证实为窄QRS心动过速者接受射频消融阻断慢径。B组 31例接受射频消融以阻断慢径 ,术后临床随访。结果 A、B两组分别有 2 4例和 2 7例病人完成随访。A组 2 4例随访中分别在 1年内发作心动过速 ,再次接受消融阻断慢径后随访 (12 .1± 12 .2 )个月 ,仅 1例复发心动过速 (4.2 % ) ,与消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B组 2 7例平均随访 (2 4 .2± 17.6 )个月 ,1例复发心动过速 (3.7% ) ,与A组病人消融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0 1) ,而与其消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且心电图疑诊为AVNRT的病人 ,电生理检查有DAVNP而不能诱发心动过速者 ,射频消融阻断慢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中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电生理特点。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 ,行慢径消融 ,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比较 ,分析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特点。结果 :I组心房程序刺激对AVNRT的诱发率仅 42 % (5 / 12 ) ,低于Ⅱ组的 6 6 %(2 3/ 35 )。Ⅰ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AVN)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18.2± 2 9.3msvs 2 5 3.3± 80 .3ms,P >0 .0 5 ) ;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2 5 .8± 71.8msvs 175 .4± 41.9ms,P >0 .0 5 )。Ⅱ组ERP AVN消融后显著延长 (2 78.9± 5 8.9msvs 2 35 .8± 39.6ms,P <0 .0 5 ) ;AHmax消融后显著缩短 (172 .0± 6 7.1msvs 331.6± 86 .6ms ,P <0 .0 5 ) ;消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FP)显著缩短 (2 78.9± 5 8.9msvs 330 .0±5 5 .3ms,P <0 .0 5 )。消融前Ⅰ组AHmax短于Ⅱ组 (P <0 .0 5 ) ,Ⅰ组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与消融前AH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AHSVT短于消融前AHmax(P <0 .0 5 )。结论 :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者较难经常规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慢径消融后曲线“尾巴”消失可作为消融终点的一项指  相似文献   

12.
报道 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少见电生理表现———快径间断逆传。 4例经心电图和食管电生理检查证实为AVNRT的病人 ,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心室刺激无快径逆传 ,遂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和消融阻断慢径后观察室房 (VA)传导特点。结果 :4例病人基础电生理检查均无快径逆传。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室刺激 ,3例显示快径逆传并诱发AVNRT ,1例仍不显示快径逆传。消融阻断慢径后 ,4例病人均显示良好的快径逆传。结论 :快径间断逆传是AVNRT的少见电生理特点 ,慢径和快径相互干扰是其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射频电能房室连接区部分消融术治疗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术后5例之房室逆行传导均消失,4例房室结双径路不复存在,其中3例伴Ⅰ度房室结内传导阻滞,临床电生理复查5例之心动过速不能诱发.随访1.5~12.5月,所有患者均未再发心动过速,亦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作者认为射频电能是改变房室传导较好的能源,具有比直流电安全、方便,损伤小,疗效高的特点.此外,本文对达到良好改变房室传导的射频消融部位,所用电能大小及释放时间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导管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83例经电生理检查确诊为AVNRT的患者分为冷冻消融组(冷冻组,n=41)和射频消融组(射频组,n=42).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一般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冷冻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射频组长[(119.14±40.16)min vs (85.86±28.24)min,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冷冻组和射频组消融即刻成功率相似(97.6% vs 100.0%,P=0.3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冻组较射频组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发生率稍高(15.0% vs 11.9%,P=0.6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无完全AVB发生.两组患者在平均(11.6±5.5)个月的随访期内均无AVNRT复发.结论:冷冻消融治疗AVNRT与射频消融一样有效且安全.冷冻消融可作为AVNRT的常规消融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心动过速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 (ATP)对房室结 (AVN)快、慢径的阻断作用 ,进一步探讨快、慢径的电生理特性。对符合诊断的 2 4例房室结双径且可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病人进行研究 ,用食管调搏或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重复诱发心动过速。静脉给予不同剂量ATP ,以 0 .0 5mg/kg为起始剂量 ,0 .0 2 5mg/kg为递增量 ,直至ATP用量达 0 .2 0mg/kg。在AVNRT发作时 ,观察不同剂量的ATP对同一病人房室结快、慢径的阻断情况。在 2 0例 (83.3% )的患者中 ,ATP终止AVNRT于前传慢径 ,其ATP用量为 0 .119± 0 .0 43mg/kg;在 3例(12 .5 % )的患者中 ,ATP终止AVNRT于逆传快径 ,其用量为 0 .175± 0 .0 2 9mg/kg;在 1例 (4 .2 % )的患者中 ,较小剂量ATP终止AVNRT于前传慢径 ,递增剂量则终止于逆传快径。结论 :心动过速发作时较小剂量的ATP多使前传慢径阻断而较大剂量的ATP多使逆传快径阻断  相似文献   

16.
改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的方法学 ,以探讨判断慢径阻断的新指标。 6 0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 ,根据X线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 ,心房快速刺激 (S1S1)显示慢径前传放电消融 ,以 10s内慢径前传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并以此连续放电达 30s。消融后房室结双径传导消失 ,不再诱发AVNRT为手术终点。 6 0例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共消融 36 1个靶点 ,其中放电不足 10s者 2 80个、放电 30s者 81个 ,后者中 6 0个为有效消融靶点。有效阻断慢径者表现为放电 6 .9± 1.8(2 .8~ 10 )s慢径前传阻滞 ,S1刺激经快径前传。所有病人术后 3~ 7天食管电生理复查不再诱发AVNRT。随访 3~ 19个月无AVNRT复发。结论 :显示慢径前传消融可客观判断放电消融的有效性 ,避免盲目延长放电时间所造成的无效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6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评价A型终点(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B型终点(保留慢径的传但不再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和C型终点(保留慢径且能诱发1~3个心房回波)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T复发的关系。结果:①消融后77.4%(48例);17.7%(11例)和4.8%(3例)的病人分别达A、B和C型终点;②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B、C型变化不明显;③术后3~7天经食管电生理复查,A型终点AVNRT的再诱发率为2.1%(1例)、B型为18.2%(2例)、C型为33.3%(1例);④41例病人保持随访8.9±7.1个月,A型终点AVNRT复发率为4.9%,B、C型为28.6%。结果揭示AVNRT慢径消融中大多数病人可达到A型终点,且彻底阻断慢径后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AVNRT的近期和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B到和C型终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无A—H间期跳跃和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特点和远期疗效。方法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无旁道参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成三组:能诱发AVNRT,有明显跳跃(A组,n=40);不能诱发AVNRT,但有A—H间期〉50ms的明显跳跃(B组,1=40);不能诱发AVNRT且没有A—H间期〉50ms的明显跳跃(C组.n=20)。比较术后各组电生理数值及消融远期疗效。结果与消融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的房室结顺传文氏周期均延长(P〈0.05);消融术后房室结顺传有效不应期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出现缓慢交接区心律。术后随访12个月.各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A—H间期跳跃且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AVNRT的慢径路消融是安全有效的。缓慢交接区心律是消融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24例病人经射频消融(RFCA)慢径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研究结果。RFCA后24例病人均不再诱发AVNRT(100%),其中23例慢径传导消失(95.8%),1例慢径传导明显减慢(4.2%)。认为RFCA改良慢径对房室和室房传导没有明显影响,其消融成功的可能预测指标为:X线影象消融电极位于房室结后下部、消融电极图A/V<0.4,放电出现交界性早搏或并行性交界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