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磊  张晶  侯登华  闫少宁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7):595-596,F0002
目的分析肝癌的MRI表现,探讨其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癌病例共76个病灶在3.0T磁共振设备上的常规MRI表现及弥散成像(DWI)的特点和ADC值的范围。结果肝癌在T2WI和DWI上表现为稍高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大多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以后强化相对减弱的强化方式,出现假包膜29个病灶,出现门静脉癌栓2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肝癌的ADC值在b值选取800s/mm2时范围为(1.28±0.23)×10-3mm2/s。结论 T2WI及DWI可以显示大多数肝癌的信号特点,多期动态增强能更好地显示肝癌的血供特点及包膜和门脉癌栓,而ADC值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Liu YB  Liang CH  Wang QS  Xie SF  Yu YX  Zhang ZL  Li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22-292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特征,评价3.0T MRI及ADC值在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监测肿瘤变化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8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先行TACE治疗,TACE治疗后对局部肿瘤复发或残留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后1~4个月行MRI常规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选择600 s/mm2.分析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不同区域ADC值特征.评价增强扫描序列、DWI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的差别.结果 28例肝细胞癌经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中,局部肿瘤残留或复发14例.b值为600 s/mm2时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正常肝组织ADC值分别为(1.905±0.487)、(0.726±0.116)、(1.449±0.054)、(1. 777±0.094)×10-mm2/s.含碘油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15),含碘油坏死组织、不含碘油坏死组织、活性肿瘤组织间ADC值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病灶位于TACE、消融灶周边,呈结节状突向TACE、消融灶内.不含碘油坏死组织位于含碘油坏死组织周围,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序列、DWI判断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后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可用于鉴别肝细胞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及随访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RFA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共128个病灶),术后定期行增强CT及MRI以评价治疗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肿瘤完全消融率、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128个病灶,增强CT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9.84%,增强MRI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5.1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6,P0.05),且有着极好一致性(kappa值=0.858,P 0.001)。术后12个月内,CT复查发现复发病灶25个(19.53%),MRI复查发现复发病灶24个(18.75%),两种影像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结论增强CT与增强MRI在肝癌RFA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有着较高一致性,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静  阳红艳  张媛 《四川医学》2012,33(9):1513-1515
目的分析患者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评估肝癌的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分析观察肝癌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并计算病灶的ADC值与对应的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DWI成像上肝癌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于周围肝实质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b=800s/mm2时均数ADC值(mm2/s)是: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正常肝实质约为(1.29±0.42)×10-3。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上肝癌肿瘤组织表现为明显强化,其内液化坏死组织未见明显强化,肝癌组织的ADC值与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之间呈负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综合分析肝癌组织成分的平均ADC值,发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能更好地显示出肝癌经过临床治疗后的肿瘤残留或复发组织与坏死液化组织成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反映出经过临床抗肿瘤治疗后肝癌的肿瘤残余或复发组织的血供情况以及细胞的活性。由此可见,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结合ADC值可以作为肝癌的临床抗肿瘤治疗疗效及预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与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RFA治疗,并于RFA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MRI检查。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MRI影像学提示肿瘤直径变化制定疗效标准,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依据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弥散系数(ADC)。结果 RFA术后3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有效人数为26例,治疗无效人数为24例;有效组的HSP90α、AFP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5);有效组的ADC值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的ADC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MRI的T1WI、T2WI及动态增强的信号变化能够反映肝癌RFA术后肿瘤坏死及残留情况,其对于RFA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37-83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肝癌射频消融(RFA)后疗效的有效性,其与增强CT评价的一致性。方法:对69例肝癌患者共92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即行超声造影(CEUS)。并在之后的1~3个月内随访并同期行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扫描,比较分析两者在评价肿瘤完全消融率及残留率的一致性。结果:首次RFA后CEUS判断其中59例患者74个病灶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达80.4%(74/92),残留率19.6%(18/92)。对10例患者18个残留病灶又再次行RFA治疗后进行超声造影,18个病灶中13个病灶仍有局部残留。一个月后行超声造影(CEUS),同期进行增强CT(CECT)扫描,92个肝癌病灶中79个CEUS及CECT判断一致为完全消融;有4个病灶判断不同:CEUS判断为残留而CECT判断为完全消融。CEUS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85.8%(79/92)、14.2%(13/92);CECT的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分别为90.2%(83/92)、9.8%(9/92)。92个病灶经RFA治疗术后,CEUS以及CECT对肿瘤的总体消融率以及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CEUS)对肝癌病灶RFA术后完全消融率和残留率的诊断具有同CECT相近的准确性。超声造影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能为肝癌RFA治疗后的有效评估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判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RFA治疗的205例肝癌患者205个病灶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低机械指数(MI〈1.0)CEUS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比较分析常规超声与CEUS在评价肝癌射频消融效果及局部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同期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92个病灶(44.9%)周边出现低回声区,或于病灶局部检及血流信号,常规超声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76%;CEUS检查提示80个病灶(39.0%)于动脉期可见造影剂局部充填,CEUS判断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敏感性为97.5%,特异性为98.4%。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CEUS可以更准确判断RFA术后消融程度及局部复发情况,与增强CT/MRI相当,可为射频治疗术后疗效的判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DWI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DWI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时不同b值所对应ADC值并进行比较,总结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MR-DWI信号特点,计算肿瘤复发灶检出率。结果 60例原发性肝癌术前MR-DWI均示肿瘤呈高信号,术后1周,DWI示碘油沉积区及肿瘤坏死区为低信号,结合常规T2WI上肿瘤坏死区为高信号,未沉积碘油肿瘤实质部分则为高信号。术后1年,50个复发病灶共检测到48个,复发灶检出率为96.0%(48/50)。26个新发病灶表现为高信号。患者术后1周时不同b值所对应的ADC值均高于术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结束时,不同b值所对应的ADC有所降低,均低于术后1周的ADC,但依然高于术前,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联合常规磁共振成像操作简单、成像快、无射线损伤,可敏感显示肝癌病灶,在原发性肝癌随访中的应用具有较高复发灶检出率,利于术后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的评估,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残留或复发与手术腔中的作用.方法 对29例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病(其中复发或残留13例)分别行常规MRI、FLAIR、及DWI检查.计算并比较复发或残留病灶、术后腔、周围正常脑脊液及正常脑灰质信号值与正常脑脊液和脑灰质的信号比率.测量并比较不同序列病灶及手术腔ADC值.结果 13个残留及复发病灶在FLAIR表现与脑实质等或稍高信号,在DWI上所有病灶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术后腔在所有序列上均表现为脑脊液样信号.FLAIR及DWI序列上:表皮样囊肿信号/CSF信号>手术腔信号/CSF信号,表皮样囊肿信号/脑灰质信号>手术腔信号/脑灰质信号.表皮样囊肿ADC值<术后腔ADC值.结论 DWI能可靠区分残留或复发的表皮样囊肿与手术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宫颈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轴位T1WI、轴位和矢状位T2WI、轴位抑脂T2WI及DWI等MRI序列检查,分析宫颈癌患者肿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MRI形态特征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MRI平扫联合DWI用于宫颈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结果 62例宫颈癌患者肿瘤病灶T1WI均显示为等信号,T2WI显示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DWI图像显示为不均匀高信号;MRI共检出淋巴结91枚,T1WI平扫均显示等或低信号,T1WI平扫均呈等或高信号,DWI均显示为高信号,其中转移淋巴结37枚(40.66%),ADC图呈灰黑色,ADC值较非转移淋巴结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宫颈癌患者中MRI平扫联合DWI准确分期46例,准确率74.19%,一致性Kappa值为0.471,其中ⅠB、ⅡA、ⅡB期准确率分别为72.00%、76.19%和75.00%。结论 MRI平扫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价值,可提升临床分期准确性,对实现精确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随访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在1.5T MR机上,对16例肝癌行TACE术后患者分别进行DWI检查和MR常规平扫(T1WI和T2WI).DWI检查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500 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在各种成像序列上计数新发病灶数目,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并予以比较;与DSA检查对照,定性评价DWI对肿瘤残留或复发活组织的检出能力.结果:DWI共显示肝内新发病灶46个,T2WI显示43个,T1WI显示38个.DWI及T2WI序列,新发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1).行TACE术后病灶内部DWI信号较复杂,2例病灶为碘油沉积完整,DSA检查无肿瘤染色,DWI为均匀低信号;2例病灶为碘油沉积但出现局部缺损,DSA检查可见缺损区肿瘤染色,DWI图像上碘油沉积区表现为低信号,肿瘤染色区为高信号;12例病灶DSA检查可见无或稍许碘油沉积,造影见大量肿瘤染色,其内有无或轻微染色的缺血、坏死的肿瘤组织,DWI图像上肿瘤染色区域表现为高信号,缺血坏死区为低或较低信号.结论:DWI是一种敏感的检测肝癌TACE术后肝内新发病灶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可监测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活组织和碘油沉积情况,可以用于肝癌TACE术后的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脑脓肿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脑脓肿分别进行常规MRI平扫、增强、T2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35例脑脓肿共45个病灶,其中15个病灶在T1WI上出现"暗线"征,19个病灶在T2WI上出现"暗带"征,19个病灶在T2FLAIR上出现"亮带"征;19个病灶DWI上呈程度不等的高信号,ADC值低,6个病灶呈等、低信号,ADC值增高;45个病灶脓肿壁均强化明显,显示脓腔、脓肿壁及水肿带征象。结论:"暗带"征和ADC值对脑脓肿的MRI诊断有一定价值,对脑脓肿的MRI检查,DWI应纳入常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 子宫肌瘤在MRI 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对盆腔肿瘤放疗后骨盆不全性骨折(pelvic insufficiency fracture, PIF)与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随访或活检证实的50例盆腔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的105个骨盆病灶,其中75个PIF,30个骨转移。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常规MRI平扫和DWI扫描,工作站后处理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分别记录每个病灶的位置、数量,对病灶在T1WI、T2WI上的形态和信号、DWI和ADC的信号进行分析;将T2WI和DWI图像配准,并在T2WI图像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测量病灶的ADC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PIF与骨转移ADC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性能。结果 从病灶位置来看,PIF多发于骶骨(占69.3%,52/75),常规MRI表现为弥漫反应性骨髓水肿,T1WI呈低信号而T2WI呈高信号,DW...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术后4-6周行DWI检查及CT增强扫描,以术后再次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肿瘤染色结果为标准,分析DWI、CT增强扫描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ACE术后MRI或CT复查发现病灶95个,DSA证实病灶阳性77个,阴性18个。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WI联合CT增强扫描敏感度100.0%,特异度94.4%,准确度98.9%,CT增强扫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9%、85.3%。结论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检出率比DWI或CT增强扫描高,可作为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评估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加权扫描(T2W1)及弥散加权成(DWI)像检查。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值及影像分析。结果(1)MS,病灶在MRI扫描中,T2WI像共发现病灶798个,T1FLAIR检见病灶673个,T1FLAIR显示的病灶数为T2WI的84%。采用DWI检查,可见病灶537个,检见病灶数为T2WI的67%。(2)T1FLAIR所检MS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3)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与急性脑梗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13(2值(0.00105)高于脑缺血的ADC值(0.000495)(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值(0.00174)(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判定脑内白质区的MS病灶是否急性期,同时应用DWI、ADC图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尤其对脑缺血性或肿瘤性病灶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评价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的CT及MR表现.方法 共37例患者42个病灶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后随访时间为3~18月.用CT及MR评价病灶的密度(信号)、强化方式,边界、大小的变化.结果 消融完全的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MR为T1等-高信号,T2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射频术后一月之内,行CT患者中,6个病灶术后存在片状或环形强化,复查消失.随访中,6例CT及4例MR表现为射频消融灶体积增大或出现不规则强化,提示为复发.结论 用CT和MR对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射频消融是否完全或是否存在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10例进行了传统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11例仅进行了常规MRI扫描。[结果]21例患者单发肿瘤15例(71.40%),多发肿瘤6例(28.6%),共31个病灶,27个病灶位于大脑(87.1%),3个位于小脑(9.7%),1个位于下丘脑(3.2%)。病灶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近。所有病灶都有占位效应,水肿程度不一。所有病灶都呈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7个病灶(22.6%)中心见裂隙状低信号影,周围呈环带状明显强化区。10例共13个病灶进行了DWI扫描,所有病灶在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脑内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传统MRI及DWI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徐骥  霍晗  徐鹏飞  周旭  李志坚 《西部医学》2023,35(9):1390-1395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I对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21年1月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多模态MRI和常规MRI检查。检查前所有患者禁食4~6 h,检查前60 min排尿后禁尿禁水至检查完成。采用1.5 T全身超导扫描仪行仰卧位膀胱MRI检查。以腹主动脉分叉至耻骨联合下缘为扫描范围。所有患者均于多模态MRI检查后1周内实施肿瘤切除术。结果 多模态MRI对T3和T4期灵敏性和特异性高于常规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模态MRI与常规MRI对T1和T2期灵敏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期多模态MRI示膀胱左侧壁见结节状异常信号影,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DWI呈高亮信号,ADC值局部稍减低,动态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明显,病灶未累及肌层;治疗后1年复查未见明显复发,预后良好。T2期多模态MRI示膀胱右侧壁见结节状异常信号影,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DWI呈高亮信号,ADC值减低,动态增强扫描后,病灶轻度强化,病灶基底部与肌层分界不清;治疗后2年复查未见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病人,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检查,病变椎体共计90个,椎体良性病变10例、20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5例、7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改变情况,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少数等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35±0.805)×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09±0.713)×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DWI信号变化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