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气血理论在中风病中的运用。方法对中医气血理论的涵义、中医气血理论与中风病发病的关系及在中风病的辩证论治过程中如何运用气血理论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认为"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而"益气活血"法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通过对气血理论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运用探讨,从而更好的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近年来 ,中医在治疗本病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就中医在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治则、专方专药及其他治疗方法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符为民教授从事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中风病急性期过程中,符为民教授强调"痰瘀热互阻"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以"祛瘀化痰,通腑泻热"为法,坚持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遣方用药,并擅用虫药以达通络熄风之效,对中风引起的脑水肿灵活运用活血利水之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特色,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深入探讨符为民教授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医学术思想.本文从病因病机、立法创新、用药特色等方面介绍符为民教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临证经验特色.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发挥推拿疗法的优势,国家863计划“缺血性中风中医综合方案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的研究”中的推拿康复操作程式充分体现中西医汇通特色,应用中医推拿手法和经穴为蓝本,借鉴西医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经临床试验对中风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该方案中风病推拿治疗的思路与经验总结如下。1推拿治疗辅以西医康复手段早期介入推拿治疗中风病古已有之,但今人多用于中风后遗症期。但鉴于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中枢神经恢复迟滞的特点,推拿治疗很难取得显著疗效。而现代医学的发展认识到中风患者神经损伤后的恢复过程包括病理性方面的恢复和功能性恢复两个部分,而功能性恢复主要依靠大脑的可塑性机制,即大脑功能  相似文献   

5.
吾师贾孟辉教授从回(中)医角度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提出缺血性中风虽病因病机复杂:或饮食劳倦,或情志失调,或外邪侵袭,但四液、四性体质和禀性所致病理根源理论无疑是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和病理的关键,这是回医药脑病辩治之特色,有别于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吾师同时强调脑在人体中居于重要地位并提出缺血性中风病位在脑。故临床上通过通利脑经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风早期康复及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是当今中风病治疗的关键,直接影响病人预后,因此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中医药在此方面日益显出其优势所在。本文简述了中风早期康复的机理及中风后抑郁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说明了中风早期康复及对中风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中医药在中风早期康复及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的作用,说明了将中医药引入中风早期康复及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几年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病因病机到辨证论治方面阐述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进展。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普遍应用,中西医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等优点,但缺乏客观统一的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危急重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谭峰教授认为瘀为中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早期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阐述了吾师谭峰教授论治中风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中医辨证及单味药治疗本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资料作一梗概介绍。一、中医辨证论治国内报道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分型很多。如王永炎将急性缺血性中风分为:风痰瘀血,痹脉阻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气虚血瘀和阴虚风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所有中风病中缺血性中风约占75%,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辨证论治的研究仍是主要特色。在治疗上,在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强调辩病施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符为民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临证经验特色。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符师诊治缺血性中风的医案,阐述符师以"整体观念"为经纬,以"精准辨证"为指导,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缺血性中风的经验。结果符师认为缺血性中风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虚。虚是缺血性中风病发病的内因,以肝肾亏虚为根本;痰瘀是因虚而致的病理产物,痰、瘀、虚共存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始动因素。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分期论治,有的放矢,效如桴鼓。结论符为民教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病理机制、辨证思路、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的临床经验具有系统化的认识,强调精准辨证结合分期论治,具有鲜明特色,其临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从血浊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浊及其相关理论的形成作了论述,并对血浊与中风病病因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龄增正衰、积因正损是主要因素,另外也对血浊与中风病病位、中风病痛机的关系作了分析,提出血浊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病理枢纽.同时提出清化血浊是防治缺血性中风之关键,以未病先防前移治疗重心、既病防变截断病势进展、加快康复预防中风复发为目的,并对具体体现清化血浊法的化浊行血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郭琳 《中国针灸》2005,25(8):581-583
根据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病机的认识,在醒脑开窍针法和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创立了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该法涵盖了中风病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从病人发病初期ICU的治疗、手术治疗到针灸及中西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饮食疗法、情志、心理疗法及健康教育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更能体现中医特色的自成体系的中风病综合治疗方案.石氏中风单元的显著疗效不是来源于某一个单独的疗法,而是源于一个新模式系统管理下出现的综合效应,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针灸临床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侠  于霞  王建文 《中医药学刊》2010,(8):1732-1734
中风病即西医之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而TCD是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颅内、外动脉血管病变的存在,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通过阐述中风病TCD诊断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认识到亟需将中风病TCD的表现纳入中医辨证分型体系中,利用TCD技术分别研究中风各个证型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及搏动指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能够提高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元庆 《山西中医》1992,8(2):32-33
对38例中风病无效病例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治疗无效的原因,除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发病次数、病程长短、治疗及时与否等有关外,还受中风性质的影响,即缺血性中风疗效不及出血性中风好。从本组病例看,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是治疗中风病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认为,有效病例与无效病例在证候上可能存在差异,这似乎是导致疗效不一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认真研究各病例的共性与个性,尤其是对其细微之差异进行深入探讨,准确辨识,进而在急性期或发病早期,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是提高疗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刚柔相济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风病刚柔相济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中风病人功能独立性评定两、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均可增加中风病人功能独立性评定得分,改善中风病中医主要症状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两组间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病恢复期两种治疗方案中,刚柔相济综合康复方案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中风相当于西医学的脑梗死或脑栓塞 ,属危重病症范畴 ,此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颇具优势 ,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得益于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在中风病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理论优势有两个方面 ,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认为 ,人与天地相应 ,人体亦是一个有机整体 ,全身各脏腑、器官、组织有各自独立的功能 ,在生理上相互联系 ,病理上相互影响 ,这种整体观念在指导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看到局部病变 ,还看到其与全身的联系 ,采取治疗上的整体调节 ,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为进一步研究脑中风的发病机制,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探索治疗方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多家学术单位共同举办"白云山奇星·华佗再造丸"杯脑中风临床诊疗有奖征文"活动。具体事宜如下。1.征文内容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中风病辨证论治规律、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证候标准规  相似文献   

19.
正为进一步研究脑中风的发病机制,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探索治疗方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等多家学术单位共同举办"白云山奇星·华佗再造丸"杯脑中风临床诊疗有奖征文"活动。具体事宜如下。1.征文内容: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中风病辨证论治规律、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证候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1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将 1 42例中风病患者辨为肝阳暴张、痰热蒙窍、痰湿风闭、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元气败脱等 7型 ,发病初期西医对症处理 ,恢复期配合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结果 :总有效率 95 .7%。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