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年龄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急诊PCI治疗的14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I组53例(<65岁)、II组51例(65~74岁),III组44例(≥75岁)。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三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组发生MACE 2例(3.77%),II组发生MACE 5例(9.80%),III组发生MACE 11例(25.00%),三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MACE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住院行急诊 PCI术的 48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将患者分为回落组(ST段回落≥50%)和非回落组(ST段回落<5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生化指标、临床检查等)、ST段回落情况和手术资料〔发病时间、痛门时间、门球时间、手术时间、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单支病变发生率、两支病变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左回旋支(LCX)病变发生率、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PCI术前左心室造影心脏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和出院前心脏超声心脏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LVEF、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中回落组28例,非回落组20例。两组患者男性比例、Killip分级(≥2级)、年龄、心率(H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0 min内心电图示:回落组28例患者ST段回落,非回落组20例患者未出现ST段回落。两组患者PCI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左心室造影示:两组患者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心脏超声示:回落组患者LVEF高于非回落组,EDV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心律失常事件累计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累计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累计发生率、MACE累计发生率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χ2=32.643、30.643、33.296、4.023、30.468,P=0.001)。结论 早期ST段回落的急性STEMI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能较好预测其近期预后,且早期ST段回落时间均在30 min内,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 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 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86-1588
目的:梗死前心绞痛(PA)可促使缺血预适应(IP)产生,本文旨在探讨P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罹患STEMI患者73例,其中33例梗死前无心绞痛作为无PA组,40例梗死前48h内出现心绞痛作为PA组,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动态监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计算机辅助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临床预后与术后6个月临床预后。结果:PA组CK-MB峰值234.08±120.41U/L明显低于无PA组409.18±113.22U/L(P<0.01)。PA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于无PA组,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A组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P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无PA组(P<0.05)。PA组总体近期临床预后优于无PA组。结论:PA可通过IP的心肌保护机制减小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减少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病变支数,对患者近期预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延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未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药物溶栓以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40例患者药物保守治疗至少1周再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3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vs45.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功能(LVEF)、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未行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而后进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改善个体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的预后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急诊PCI术的患者8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方案他汀药物治疗(术前使用2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实施强化方案他汀药物治疗(术前使用80 mg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炎症指标、近期预后、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强化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P0.05)。术后1个月,强化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强化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强化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常规组30.0%(P0.05)。强化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常规组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强化他汀治疗可改善急诊PCI术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且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预测中NT-proBN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经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61例,分析61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发生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6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红蛋白测定值,将1447例急性STEMI患者分为贫血组(n=206)和无贫血组(n=1241)。2组均行PCI术。将男性血红蛋白<130g·L-1,女性血红蛋白<120g·L-1定义为贫血。主要终点为PCI术后随访2年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PCI术后随访2年的心源性死亡、出血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 206例(14.2%)急性STEMI患者合并贫血。与无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年龄、女性和有糖尿病史、有高脂血症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所占比例均高,体质指数(BMI)、目前吸烟者所占比例均低(均P<0.05);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高(均P<0.05)。PCI术后1439例患者完成了2年的随访,随访率为99.4%。与无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高(P<0.05)。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和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不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出血和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合并贫血的急性STEMI患者基线的临床风险高于无贫血患者,PCI术后2年的全因死亡率更高,但贫血不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监护中心住院的38例AMI患者,分成急诊PCI组(A组)26例,非再灌注治疗组(B组)12例。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7、30天采用荧光免疫法(FIA)分别测血浆BNP浓度,A组只干预相关梗塞血管,B组按一般常规治疗。结果 两组病人在入院和入院后1dBNP水平均升高(A组:243.74±75.68,283.42±88.66;B组:228.65±82.32,275.48±89.67),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7d后,A组下降,B组仍维持高水平(203.63±59.42对388.74±108.52,P<0.05);30d后,A组下降明显,B组BNP亦有下降,但比较仍有非常显著差异(96.31±43.22对237.66±75.48,P<0.01);急诊PCI干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时,血浆BNP变化亦不同,干预前降支较右冠脉和回旋支BNP下降更明显。LVEF和LVEDD的变化和BNP的变化相对应。3例死亡病例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10倍以上。结论 AMI患者经急诊PCI再灌注治疗后血浆BNP在7d开始下降,30d下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终末部T波倒置(TTWI)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住院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45例。根据患者入院即刻、PCI术后24 h的心电图分为3组:T波正常组(T波完全恢复直立)69例,T波浅倒置组(T波正负双向倒置<2 mm)33例,T波深倒置组(包括T波全部倒置及T波正负双向倒置≥2 mm)4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T波浅倒置组及T波深倒置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较T波正常组升高(P<0.01)。T波正常组患者出院前LVEF较T波深倒置组升高(P<0.05)。T波深倒置组患者随访1年MACE发生率较T波正常组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和TTWI情况是随访1年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TWI与患者出院前LVEF及随访1年MACE发生情况相关;Killip分级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和TTWI是随访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急性STEMI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7.0软件的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术后改为40 mg/d,n=79)和标准治疗组(术前阿托伐他汀钙20 mg,术后20 mg/d,n=7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观察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PCI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结果 强化治疗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2级、术后心功能KillipⅢ~Ⅳ级所占比例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PCI后30 d内MACE发生率为1.3%(1/79),低于标准治疗组的11.4%(9/79)(χ2=6.832,P=0.009)。生存分析显示:强化治疗组PCI后30 d内无MACE生存率高于标准治疗组(χ2=6.860,P=0.009)。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TIMI血流分级0~2级、植入裸金属支架(BMS)增加MACE发生风险〔HR=5.382,95%CI(1.042,27.789),P=0.044;HR=9.829,95%CI(1.917,50.386),P=0.006〕,强化治疗降低MACE发生风险〔HR=0.106,95%CI(0.011,0.993),P=0.049〕。两组未发生严重的肝肾衰竭、他汀相关性肌病、新发糖尿病和造影剂肾病。结论 急诊PCI围术期及术后早期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STEMI患者即刻心肌灌注水平,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心脏功能及6 min步行实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治疗后的左心室充盈类型均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6 min步行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患者70例,将接受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同时将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评价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同时采用6min步行实验以评价患者总体心功能。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6min步行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12 h 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3-6 h 桡动脉入路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21例 STEMI 静脉溶栓后临床及 CAG 检查均符合直接 PCI 指征并行 PCI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静脉尿激酶溶栓失败患者急诊 PCI 后,均获成功,IRA 全部再通,血流均达 TIMI3级血流。出院时心功能 I 级16例,II - III 级5例,LVEF 0.51±0.13。结论 STEMI 患者静脉溶栓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 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心电图预判冠脉闭塞部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全面分析311例STEMI患者18导联心电图改变,预判出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广泛性前壁心梗心电图预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1%、81.2%(47/58),前间壁为90.2%、79.6%(78/98),前侧壁为69.3%、57.7%(30/5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预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如下:右冠状动脉近端96.1%、90.4%(47/52);远端83.3%、92.7%(51/5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为50.0%、97.0%(96/98).结论 通过18导联心电图,绝大部分病例能在术前较精确地预判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部位,有利于急诊PCI的顺利进行,对于指导STEMI的治疗、手术风险的评估、预测患者的预后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 STEMI 患者急诊入导管室直接 PCI 治疗的病例资料、救治过程、护理措施,分析护理配合对提升 PCI 成功率的意义。结果手术成功69例,成功率为98.57%;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合并心衰的高龄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43%。结论准确判断、迅速实施介入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密切观察、术中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保障。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提升 PCI 成功率起到很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有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且年轻化的趋势,对伴有ST段抬高的AMI,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是改善患者预后是关键所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冠脉),是一项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方法之一。自我科开展急诊PCI以来,我们对手术患者进行了详细、及时的术前宣教,准备及加强术后的监测、健康指导等护理策略,使患者能顺利手术治疗和满意出院。现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