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616-619
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方法将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10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发生后冠状动脉内立即推注硝普钠(100μg)和替罗非班(400μg),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内立即推注硝酸甘油200μg。2组患者均于给药4 min后观察其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心肌灌注分级及TIMI血流分级,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舒张和收缩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灌注分级达3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峰射血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峰射血率时间等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峰充盈率、左心室峰充盈率时间、左心室舒张末压力等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反映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参数,如峰相位、峰相位半高宽、相角程,观察组患者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可明显改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后冠状动脉的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增加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提高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17,(14)
目的研究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急性心肌梗死78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予以硝普钠+替罗非班治疗。对比用药后两组血流分级(TIMI)情况;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TIMI 0级、Ⅰ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TIMIⅡ级、Ⅲ级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可明显改善患者无复流现象,并降低预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入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普钠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PCI前均给予常规血栓抽吸治疗,硝普钠组患者在血栓抽吸后经导管注入硝普钠;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靶病变血管血流分级(TIMI)、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和术前、术后1、2、3个月的心室射血分数(EF)及不良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硝普钠组患者TIMI分级、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白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硝普钠组患者术后1、2、3个月EF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内注射硝普钠可有效促进PCI后AMI患者恢复冠脉复流,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吉林医学》2019,(8)
目的:探析延续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后分别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负面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科学饮食、定期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上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施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 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 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脑钠肽(BNP)的变化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急诊入住该院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 例。根据患者入院心电图变化分为STEMI 组72 例和NSTEMI 组54 例,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1 支冠脉病变组、2 支冠脉病变组和3 支冠脉病变组。选取正常患者20 例为对照组,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及术后7 d的BNP 水平,比较各组间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特征。结果入院后24 h 1 支病变组、2 支病变组和3 支病变组的STEMI 组的BNP 水平均高于NSTEM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 1 支病变组的STEMI 组和NSTEMI 组的B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支病变组、3 支病变组的STEMI 组的BNP 水平低于NSTEMI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 后BNP 水平的变化及相关临床特征,有助于更为准确的判断病情、进行危险分层和评估长期的预后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交替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 98例使用此方法治疗AMI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过程。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 1例出现不良反应 ,治愈率 93 87% ,死亡率 4 .0 8%。结论 :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治疗AMI病人的观察和护理要点是 :加强对心电、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熟练掌握使用此两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原则 ,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 ,切实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对危重病人做好必要的急救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硝普钠处理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7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硝普钠组36例和硝酸甘油组36例。针对PCI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两组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分别迅速注入硝普钠或硝酸甘油,10 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血压、术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两组TIMI靶血管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2);术中和术后24 h 血压均未出现较大幅度变化(P >0.05);术后30 d 内两组MACE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0 d 硝普钠组LVEF、LVEDD 均优于硝酸甘油组(t =2.330、4.908,P <0.05)。结论:经微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远端注入硝普钠可有效处理在AMI 患者PCI 术中出现的无复流现象,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早期再灌注后其血中B型脑钠肽(BN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用日本岛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AMI患者血中BNP的浓度及周美国GE—SystemV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BNP浓度在接受PCI与未接受PCI的患者早期第1天、第2天内无明显改变(P〉0.05),但在第3天、第7天,PCI组明显低于未做PCI组(P〈0.05)。1周左右的EDV、ESV值在PCI组明显低于非PCI组(P〈0.05),但两组间EF值未见明显差别。结论AMI患者行PCI进行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第3、7天的BNP水平,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及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波立维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广东省普宁市普宁华侨医院62例拟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在PCI手术前给予波立维300 mg负荷剂量预治疗,观察组于PCI术前给予波立维600 mg负荷剂量预治疗。分别于服用负荷剂量波立维前和服用后2、4、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两组随访期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给药后,两组各时间点MPAR均较给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MPA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7 d,两组hs-CRP水平均较给药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较高负荷剂量波立维能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硝普钠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8年9月—2020年11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8例,均接受PCI治疗,数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n=54)与硝普钠组(n=54),前者注射200μg的生理盐水,而后... 相似文献
12.
13.
14.
徐勇 孙琪 智光 韩宝石 盖鲁粤 杨庭树 XU Yong SUN Qi ZHI Guang HAN Bao-shi GE Lu-yue YANG Ting-shu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6):0638-0640
目的:通过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二尖瓣反流(MR)的影响.方法:213例AM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药物组(126例,服用常规药物)和PCI组(87例,PCI 常规药物),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MR程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患者住院期间MR的发生率为28.6%,下壁心梗M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34.5%vs 22.3%,P<0.01).平均随访8.8个月后MR的总发生率为35.4%,PCI组MR发生率较住院期间无显著变化(26.4%vs 27.6%,P>0.05),而常规药物组MR发生率较心梗急性期有明显增加(43.7%vs30.2%,P<0.01),且明显高于PCI组(P<0.01).PCI组LVEDd、LVEDV、LVESV低于常规药物组(P<0.05),而LVEF高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较其他部位心梗患者易出现MR;随着心肌梗死时间延长,MR发生率有增加趋势.PCI通过改善血流及左室重构,可降低或至少不增加M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其中行择期PCI(发病至就诊时间5~10d)的75例为对照组,行直接PCI(发病至就诊时间2~12h)的75例为研究组,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24h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正常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心率功率谱低频(LF)、心率功率谱(HF)]、血流动力学[肺动脉平均压(mPAP)、平均二尖瓣压力差(mMPG)]及再次住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DNN、rMSSD、LF、HF、mPAP、m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DNN、rMSSD、HF高于对照组,LF、mPAP、mMPG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再次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择期PCI治疗,直接PCI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流动力学,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4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益心舒胶囊分为试验组177例和对照组22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及随访期间(3个月、6个月、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术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后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6个月时试验组胸痛再发生率及总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发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试验组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及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再发心梗、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益心舒胶囊可降低术后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选取AMI60例,随机分成两组,30例为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等治疗;另30例为治疗组在应用硝酸甘油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根据血压及治疗效果调整剂量。结果:临床观察显示,硝普钠可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及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的发生率。结论:硝普钠治疗AMI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85例AM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在PCI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左西孟旦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比较两组PCI术前、PCI术后3 d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肌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于PCI术后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3 d,两组LVEF较PCI术前均升高,且左西孟旦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cTnI、BNP、hs-CRP和IL-6较PCI术前均降低,且左西孟旦组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随访3个月,左西孟旦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21.43%)(P<0.05)。结论 在AMI患者PCI术后应用左西孟旦,可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