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补气祛痰汤对治疗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患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注射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服用活血补气化痰汤(主要成分: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大腹皮、枳壳等)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恢复情况即晕眩程度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检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结束之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提高,且主要表现为观察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地较为明显。与注射尼莫地平的对照组相比服用活血补气祛痰汤的观察组患者的晕眩程度有明显的减轻,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活血补气化痰汤对患有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有更高的有效率,患者有更好的恢复情况,眩晕程度明显降低,且无不良反应的产生,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陶海军  徐先勇  胡官印 《光明中医》2023,(17):3429-3432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庐山市人民医院82例VBIV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2组均接受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均治疗2周。对比2组疗效、眩晕量表评分系统(DARS)、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DARS、DHI评分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天麻素联合西医治疗VBIV的效果确切,可提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眩晕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 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VBI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对照组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强度的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8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4,P=0.01)。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侧和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提高(治疗组t值分别为2.909、4.558、5.424,对照组分别为9.831、8.388、11.191, 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更显著(t值分别为7.385、6.940、3.890,P<0.01)。2组治疗后,眩晕强度分级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组眩晕强度0级、3级的患者比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298、4.547,P值分别为0.004、0.033)。结论血补气祛痰汤可改善VBI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及眩晕强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VB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研究组采取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活血补气祛痰汤,均治疗15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基底动脉(BA)及左右侧椎动脉(VA)血流速度]、生活质量(SF-36)分值。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 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09%(P 0. 05);治疗前两组左侧VA、右侧VA及B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两组左侧VA、右侧VA及BA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两组SF-36分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疗程结束后两组SF-36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取活血补气祛痰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和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VBIV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洁 《陕西中医》2009,30(6):675-675
目的:观察活血补气、祛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红景天、黄芪、赤芍、丹参、葛根、川芎、白术、天麻、半夏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并设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obasilarin sufficient vertigo,VBIV)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观察组用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基底动脉、左椎动脉以及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VBIV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降低血浆黏度,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的疗效。方法:将VBI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和普麦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液平均流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方面作用非常显著,TCD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观察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是治疗VBIV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芩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加用自拟方柴芩止晕汤。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P0.05)。结论:自拟方柴芩止晕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1.
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蠲浊汤治疗,对照组104例予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VS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的收缩期VS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蠲浊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为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以致脑组织血流不畅,引起缺氧。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 1998年 8月以来运用真武汤为主治疗椎 -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5 8例 ,并与同期求诊、病情大致相同的 2 0例单用西药治疗患者作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共 78例 ,均为我院急诊病人 ,真武汤合西药治疗组 (以下称治疗组 )中男 31例 ,女 2 7例 ;年龄 4 5~74岁 ,平均 6 1.5岁。单用西药治疗组 (以下称对照组 ) ,其中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 9~ 70岁 ,平均 6 3岁。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表现突然眩晕发作 ,如坐车船 ,闭目不能移动 ,甚则仆倒 ,伴恶心呕吐 ,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发病的关系。方法:对纳入研究的50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X线摄片及TCD检查,统计分析患者年龄与性别、病变节段与性别、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病变节段与年龄、致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各年龄段患者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5.242,P=0.001),30岁以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各病变节段性别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5.501,P=0.139),第3段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节段。③各病变节段致病因素的构成比有差异(2χ=279.733,P=0.000),病变节段与致病因素间有关联性(r=0.435)。④各病变节段年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9.239,P=0.000)。经2χ分割(校正α=0.008),第3段与第1段、第2段、第4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χ=10.257,P=0.006;2χ=44.890,P=0.000;2χ=43.919,P=0.000),其余各节段间年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⑤不同年龄段患者致病因素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74.456,P=0.000),发病年龄与致病因素有关联性(r=0.265)。结论:椎动脉病变节段与颈性眩晕的发病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黄坚红  林宏 《中医研究》2002,15(1):30-31
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我们于 1 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48例本病患者 ,并与单用西药治疗 46例作对照观察 ,前者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4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8例中 ,男 2 3例 ,女 2 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CV)的疗效。方法将44例椎动脉狭窄CV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盐酸倍他司汀片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22例在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基础上给予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予中医手法+针刺回阳九针穴治疗,2组疗程均30 d。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速度及口径,记录CV症状与功能评分,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EDHF)水平,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2、3周后CV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1、2、3周后CV症状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及口径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血流速度及口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EDH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周后,2组血清NO、EDH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2组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2周后(P0.05),血清EDHF水平低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3周后,治疗组血清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EDH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狭窄CV可提高疗效,促进症状和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药物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配合手法治疗,药物组采用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对两组病人疗程前后进行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比分析,均在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2%,药物组为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药物组,且治疗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变化比治疗前明显改善,亦优于药物组。结论:刃针配合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其引起的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补阳还五汤,并随证加味治疗,1剂/d,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南京金陵制药)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37例子常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和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TCD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眩晕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内科的常见病,临床上以阵发性眩晕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应用自拟方:“益气化痰熄风汤”治疗本病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