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病情缠绵难愈,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毒副反应较多。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减轻了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电子检索1992—2012年研究文献,对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运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辨证运用中药,可以加强疗效及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中药对膜性肾病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栓塞、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具有防治作用。结果表明中西医治疗膜性肾病,不仅减轻了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显示出很好的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200例,其中实验组(IMN)38例,对照组(非IMN)162例。根据患者对激素的的效应,将实验组分为实验A组(激素敏感)8例,实验B组(激素不敏感)30例;对照组分为对照A组(激素敏感)79例,对照B组(激素不敏感)83例。对2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IMN患者激素敏感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A组相比,对照B组女性多(P<0.05),且年龄较大(P<0.01)。②实验组对激素敏感性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气(阳)虚证、血瘀证较多(P<0.05),而阴虚证和湿热证较少(P<0.01);与对照B组相比,对照A组气(阳)虚证和风湿证较多(P<0.05~0.01),阴虚证较少(P<0.05)。结论①在PNS患者中,IMN患者年龄偏大,但年龄与激素效应无明显的相关性;非IMN患者激素不敏感者年龄偏大。②激素敏感性与病理类型有关,IMN患者对激素不敏感。③IMN患者中医证型的气(阳)虚证、血瘀证明显多于非IMN患者。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的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由于其治疗方案繁多,故初始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西医治疗方面在激素联合烷化剂等方案的基础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也得到了KDIGO指南的推荐,而其他非免疫抑制治疗,如利妥昔单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咪唑立宾等因研究样本较小,暂未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仅在严重NS、应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时才考虑选用。故查阅近5年国内外文献,对IMN的治疗现状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在该病的治疗上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及单味中药方面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期为中西医工作者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研究,发现特发性膜性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补肾、健脾、利湿、活血"为治疗大法,并综合分析了中医名家辨证论治该病的思路与经验,认为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学指标相结合,合理运用中医思想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理念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可为临床研究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叶利兵 《光明中医》2023,(10):2022-202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方案及评价存在争议。环磷酰胺联合激素作为初治一线治疗方案有助于缓解特发性膜性肾病,但严重的不良作用如骨髓抑制、感染和肿瘤限制了其广泛地应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作为初期治疗的替代方案能够改善蛋白尿,但具有肾毒性。抗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在减少蛋白尿的同时稳定肾功能,但该药物昂贵且需要随机对照试验。近年来中医药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展开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揭示了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此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以完带汤组方治疗膜性肾病60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经我院或他院肾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膜性肾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应用糖皮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完带汤组方,两组治疗满6个月后,统计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血肌酐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完带汤组方能更有效的降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改善肾功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李星醒  李月红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84-1490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风邪、浊毒为标,虚实夹杂是导致本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显示出良好优势,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较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治疗方案目前尚有许多争论.陈志强教授通过详细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出"脾肾亏虚、风湿瘀痹"的基本病机,进而提出"益气温阳、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中围绕主体病机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2方面概述本病的中医特征,总结了名家经验及临床试验研究,同时按是否配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类进行概括。归纳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色与优势,并阐释当今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挖掘单纯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逐渐突显.文章将对近年来临床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做一阐述,从支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支持治疗结合中成药、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结合中成药4个方面进行探讨,期待能够为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成年人IM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VIP、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检索范围均从建库至2014年10月31日,筛选(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中药复方+CTX+Pred)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中药复方+ACEI和/或ARB)治疗IMN的RCT,用Review Manager 5.2(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出符合条件的12篇文献,包括698例IMN患者,其中试验组358例,对照组3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患者总体分析结果:1完全缓解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组相比,(OR=2.90,95%CI 2.04~4.13),Z=5.94,P0.000 01。2总有效率:(OR=3.61,95%CI 2.47~5.30),Z=6.58,P0.000 01。3不良反应率:(OR=0.26,95%CI 0.15~0.44),Z=4.90,P0.000 01。(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与CTX+Pred相比,完全缓解率(OR=2.52,95%CI 1.68~3.79),Z=4.46,P0.000 01。总有效率(OR=4.13,95%CI 2.53~6.74),Z=5.66,P0.000 01。(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与ACEI和/或ARB相比,完全缓解率(OR=4.33,95%CI 2.12~8.82),Z=4.03,P0.000 1。总有效率(OR=2.92,95%CI 1.58~5.39),Z=3.42,P=0.000 6。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MN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属消渴、水肿范畴,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肾精亏虚,阴虚燥热、脾虚、瘀血、毒损肾络为其主要病机。中医药根据其病因病机,因人而异,辨证分型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疗效可观,未来应扩大研究样本,探索中医药治疗机制,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玉旋  李平  梁昌昌  王新慧  曾勤  陈楠  余仁欢 《世界中医药》2022,(22):3229-3234+3241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中医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IMN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76例IMN中医证型中纯虚证19.57%,纯实证10.87%,虚实夹杂证69.57%。虚证分布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实证分布为:湿热证>湿瘀互结>水湿证>血瘀证。病程>2年肝肾阴虚证明显高于病程<2年(26.39%对比12.07%),体质量超重湿瘀互结证明显高于正常(41.96%对比19.23%);血浆白蛋白<30 g/L脾肾气虚证(55.15%对比34.55%)、血瘀证(31.40%对比17.82%)均较血浆白蛋白>30 g/L明显偏高;使用糖皮质激素观察组肝肾阴虚证(27.27%对比13.09%)、肺肾气虚证(20.00%对比7.33%)均较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3-1375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当前肾脏病学临床热点,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现实问题。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科学研究价值。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治疗领域形成特色学术观点。文章就该特色学术观点,予以初步总结与阐释,为序贯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症状及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浆白蛋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客观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机理。方法: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活血化瘀的汤方,观察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脂、血浆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结果: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改善,血脂和尿蛋白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升高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可显著改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症状及血小板、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血浆白蛋白、血脂和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