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以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在术后3 d予以静滴唑来膦酸针,对照组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两组患者自入院起均予以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片,600 mg/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骨密度、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特殊序列(β-CTX)浓度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53±0.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为(0.579±0.048)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89±0.052)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12个月的血清PⅠNP浓度分别为(14.22±2.15)ng/mL,(16.52±1.8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7±1.46)ng/mL、(20.82±2.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12个月的β-CTX浓度分别为(0.18±0.03)ng/mL、(0.22±0.0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1±0.02)ng/mL、(0.30±0.0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好,新发椎体骨折少.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可增加患者椎体骨密度、改善患者疼痛、预防新发椎体骨折,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组和PKP+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治疗后1周及12个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并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唑来膦酸治疗后1周,PKP+唑来膦酸组VAS评分(3.35 ±0.81)与PKP组(3.28±0.7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PKP+唑来膦酸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KP组(P<0.05).PKP组治疗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KP+唑来膦酸组治疗后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KP+唑来膦酸组治疗后BMD与PKP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应用唑来膦酸能明显降低腰背部疼痛,提高骨密度,并能遏制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是否使用唑来膦酸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9例)行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伤椎椎体高度比,Cobb's角,VAS评分,JOA评分,腰椎骨密度值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比均明显升高,Cobb's角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伤椎椎体高度比高于对照组,Cobb's角值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腰椎骨密度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上所述,PKP配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减轻老年患者疼痛,改善骨质疏松症状的同时有效预防患者发生二次骨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对19例共22个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采用PKP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4±2.12)分改善到术后3 d(2.42±1.75)分,术后1个月(2.56±1.69)分;Oswestry评分由术前(42.42±9.53)分改善到术后3 d(20.65±4.62)分,术后1个月(21.63±6.83)分;椎体前、中、后高度由术前(1.76±0.57、1.98±0.69、2.57±0.54)cm改善到术后3 d(2.42±0.32、2.53±0.42、2.69±0.35)cm,术后1个月(2.41±0.33、2.53±0.43、2.70±0.31)cm;Cobb角由术前的(28.52±8.45)°改善到术后3 d(20.35±6.76)°,术后1个月(21.42±7.11)°.VAS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和Cobb角在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少腰背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治疗,有效提高椎体高度,适度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2组患者均采取单侧入路进行PKP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健康宣教等常规处理,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服用补肾壮骨汤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和4周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80.6%,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周和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4周后对VAS评分和ODI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PKP治疗OVCF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40椎体,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经皮椎后凸成形术.结果 36例均获得3~6个月随访,术前椎体前壁高度由( 14.62±1.20) mm恢复至术后(23.16±1.14)mm,术前椎体co...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4月至2014年7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93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56例,年龄在61岁到9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0.4岁。所选患者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T91例、T103例、T117例、T1229例、L143例、L28例、L32例。术前、术后3天及末次随访测量X线片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68.54±5.45)恢复至术后(83.44±3.37),Cobb角由术前(27.84±1.57)恢复至(10.71±1.73),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ODI分别为(8.53±0.47)、(65.71±4.27),术后3d分别为(2.46±0.62)、(22.71±3.12),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只要掌握手术适应症、经皮穿刺及骨水泥灌注技术,能有效缓解疼痛,能完全或部分矫正畸形,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行PKP的OVCF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形臂X线机曝光次数、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d、术后1年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得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中间、后缘高度以及局部后凸Cobb角度数.统计术后1年内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2.93±15.3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5.82±12.27)mL,平均C形臂X线机曝光次数为(13.29±6.12)次,平均骨水泥灌注量为(3.74±1.58)mL,骨水泥渗漏率为11.43%;术后3d和术后1年,VAS得分分别为(2.65±1.32)分和(2.48±1.19)分,ODI分别为(24.49±2.67)%和(24.57±2.42)%,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d和术后1年椎体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局部Cobb角均显著减小(P<0.05);术后1年内,非手术椎体再骨折4例,再骨折率为5.71%.结论:PKP治疗OVCF患者可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畸形,并发症少、骨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9.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患者在C形臂透视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NRS术前5-8分降为术后48 h 0-1分,术后3个月0-1分,NRS评分与病椎前缘高度术前术后差异统计学意义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4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4.4岁.应用PVP治疗15例24个椎体,PKP治疗15例18个椎体,术后对患者椎体高度的恢复、疼痛的缓解、活动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15个月).PV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8到术后1.74和最后随访1.13.PKP组视觉类比评分平均由术前8.62到术后1.72和最后随访1.21.PVP和PKP均能恢复伤椎前柱高度,PKP组效果更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PKP能更好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PKP治疗11例OVCF。测定手术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较术前视觉模拟评分减小、伤椎高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P<0.01)。术中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肺栓塞和脊髓、神经受压。术后2个月出现1例相邻椎体骨折,无肋骨骨折、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治疗OVCF能够迅速减轻骨折引起的疼痛,并能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且手术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分别联合密固达或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纳入120例老年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均采用PKP,对照组术后采用密固达(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补肾壮骨汤,随访1年,比较术后1月、3月和6月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AS)、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骨折愈合率、再骨折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随访VAS值均逐渐降低,术后1月和3月VAS值比较无差异,但观察组6月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均较术前增加,术后1月和3月两组比较无差异,但观察组6月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两组骨折愈合率比较无差异,但观察组再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KP联合密固达或补肾壮骨汤治疗老年OVCF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补肾壮骨汤远期疗效优于密固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情况。方法收集本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38例,男性41例,女性97例,平均75.3(56 ~87)岁。其中单椎体骨折115例,双椎体骨折19例,三椎体骨折2例,四椎体骨折2例;共167个椎体,...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5):1164-1170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从建库到2019年1月。收集PKP与保守治疗OVCF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经X线、CT及MRI确定诊断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骨密度测量仪测量确定存在胸腰椎骨质疏松(T≤-2.5);年龄≥50岁,病程<3个月;术后结局指标至少包括以下指标中的一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病椎Cobb角的变化及病椎前缘高度。参考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提供的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RCT研究,均为中文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5篇文献为4分及以上,1篇文献为3分。两组共计525例,其中PKP组共计267例,保守治疗组共计2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KP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10,95%CI(-2.25,-1.95),P<0.00001];在患者治疗后病椎Cobb角的变化方面PKP组与保守治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MD=-8.90,95%CI(-9.86,-7.94),P<0.00001];两组治疗后病椎ODI评分的变化及病椎前缘高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疼痛VAS评分,改善功能障碍指数(ODI),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可以有效恢复病椎丢失高度,矫正病椎Cobb角,降低邻近节段椎体再发骨折、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单侧与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3月—2012年7月在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OVCF患者,男性30例,女性42例,年龄65~91岁,病程1~38 d,共103椎体,其中单侧组35例52椎体,采用单侧穿刺PKP术;双侧组37例51椎,采用双侧穿刺PKP术;所有患者均随访至少1年,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射量,并且观察2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获得至少1年完整随访的患者共有68例,其中单侧组34例50椎,随访平均(16.2±2.9)月,随访率为97.14%(34/35);双侧组34例47椎,随访平均(17.1±3.7)月,随访率为91.89%(34/37),2组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随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侧组的手术时间为(30.7±4.8)min,骨水泥用量为(3.0±0.5)ml,均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术后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分别为(2.1±0.2)、(2.7±0.3)分和(2.2±0.3)、(2.6±0.5)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24.1±3.2)、(23.7±2.3)分和(23.6±3.6)、(23.2±1.7)分,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前、术后和术后1年单侧组与双侧组的VAS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穿刺PKP术治疗OVCF具有相似的疗效;但单侧穿刺PKP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水泥用量少,放射暴露少、风险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李国强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91-193,19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KP治疗36例40个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椎体骨折30例32椎,外伤压缩性骨折6例8椎。胸椎16椎,腰椎20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32例36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4例4椎。34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K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K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5例38个椎体PK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22%(35/3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38/40)。术后疼痛3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总有效率为97.22%(35/3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PK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院收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穿刺PKP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穿刺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注入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与术前相比均下降(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疼痛加重、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骨水泥渗漏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穿刺与单侧穿刺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相当,均能够恢复伤椎高度和稳定性,其中双侧穿刺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较长,但术后疼痛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8例,其中30例采用PVP手术治疗为PVP组,38例采用PKP手术治疗为PKP组。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和骨水泥灌注量;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记录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百分比以及末次随访时进行Macnab疗效评价。结果:①PVP组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骨水泥灌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的Cobb角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百分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的Cobb角显著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百分比显著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cnab疗效等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手术和PKP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和透视次数少,PKP的优势在于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和稳定性,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9.
兰海  李开南  员晋  张进军 《四川医学》2012,33(8):1359-136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随访2009~2011年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35个椎体,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的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疼痛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均能耐受该手术,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位于椎前,2例位于椎间隙;术前术后脊柱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P<0.01;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0.01。结论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