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鞍区手术后颅底多层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例12例,其中颅咽管瘤4例,鞍区脑膜瘤3例,巨大垂体瘤5例,均行内镜下经鼻蝶扩大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多层重建技术进行颅底重建。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及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脑脊液漏和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经鼻蝶鞍区手术后颅底多层重建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行前颅底重建修复术的疗效。方法:颅脑外伤前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鼻漏7例,经术前颅底薄层CT三维重建及CT脑池造影冠状位成像(CTC)检查后行颅底重建修复脑脊液漏口。结果:经漏口修补前颅底重建术后均获得临床治愈,术后随访4~32个月,均未见脑脊液鼻漏。结论:前颅底重建漏口修补术可取得良好疗效,术前对于脑脊液鼻漏漏口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肿瘤手术颅底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颅鼻沟通肿瘤术中以“三明治”法重建颅底的方法,术中采用骨水泥、薄层带蒂颞肌和带蒂骨膜对颅底进行水封性重建。结果:15例患者全部进行了颅底重建,均一期愈合,没有发生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远期效果良好。结论:以“三明治”法进行颅底重建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耀东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16-117
目的探讨经颅修补及颅底重建手术在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性。方法分析3例典型脑脊液鼻漏病人的手术治疗,经影像学MRI及ECT,颅底三维重建确诊,行开颅修补及颅底重建术,术中用人工膜片修补漏口,再用肌肉筋膜涂以生物胶封闭骨折或缺损。颅底用相应大小的钛网重建并固定,以恢复颅腔及颅底的正常解剖结构。结果脑脊液鼻漏停止,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病人,经颅修补及颅底重建是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国鼎  高大宽  党俊涛 《陕西医学杂志》2022,(10):1210-1214+1218
目的:总结鞍区Rathke囊肿的临床特点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6例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和手术优越性。其中38例行单鼻孔入路,8例行双鼻孔入路,观察组采用囊肿引流29例,采用囊液引流后囊壁部分切除17例作为对照组,依据不同手术进行颅底多层重建。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7年,对不同手术方式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头痛症状缓解24(96.2%)例,视力改善12(92.3%)例,内分泌症状缓解26(92.9%)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中出现4例(8.7%)脑脊液漏,不同入路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例出现嗅觉减退,1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1例在术后3年复发,给予临床观察,随访无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所有病例术后未见脑脊液漏的发生。结论:经鼻内镜治疗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能够有效缓解症状,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孟庆国  卢永田 《中外医疗》2016,(16):194-196
目的:探讨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经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的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30例患者行单纯的鼻内镜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上,研究组分别为(168.5±20.3)min﹑(8.25±3.5)d﹑(120.5±11.3)mL,对照组分别为(170.6±20.6)min﹑(9.5±5.3)d﹑(123.5±10.6)mL,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脊液鼻漏及眼部肿胀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0%﹑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0.0%,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术后复发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经鼻内镜进行鼻颅底肿瘤的切除,有着定位精确﹑术中创伤小的优势,从而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及放疗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对10例新鲜白兔尸体的鼻中隔黏膜血供行解剖学研究。将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建立颅底缺损一脑脊液鼻漏模型并利用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术后7、10d在鼻内镜下观察切口愈合及脑脊液鼻漏情况,术后21d随机抽出10只接受手术治疗的兔子作为实验组行颅脑放疗,其余10只作为对照组,放疗后1、14d实验组和对照纽分别于鼻内镜下观察修复区域。结果7例鼻中隔黏膜瓣血供由鼻中隔后下端进入,2例血供由近鼻中隔后端约1cm处进入,1例未见明显血管分布,成功构建了颅底缺损一脑脊液鼻漏模型并成功实施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手术20例,均全部存活,切口愈合良好,无脑脊液鼻漏,无组织膨出及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10只接受术后放疗的兔子及对照组的10只兔子均全部存活,放疗组兔子切口愈合较慢。结论鼻中隔带蒂黏膜瓣修复颅底缺损的动物实验模型设计可行,放疗对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有延迟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创伤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术中行颅底重建,其中15例患者同时行额骨Ⅰ期修复。术后定期临床随访及行CT检查。结果:随访3个月~2年,25例存活者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脑膜膨出和颅内感染征象。术后死亡3例。结论:前颅底粉碎性骨折造成前颅底颅骨缺损及硬膜撕裂进行前颅底重建,可有效防治脑脊液漏及脑膜膨出,避免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20年来,随着医学科技及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经鼻经蝶内镜手术以戏剧般的速度发展,并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与传统的经鼻蝶手术比较,内镜经鼻蝶手术是一个概念性的革新,它有许多无可比拟的优点,如更接近手术目标,避免对脑组织的牵拉和损伤,减少术后疼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95%的鞍区病变都可以通过常规的经蝶内镜入路手术切除。近年来,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已经扩大到了整个颅底中线区的病变,即前到额窦,后达齿状突区域,以前认为通过内镜手术不可能切除这个区域的肿瘤和其他病变,现在都有可能通过扩大的内镜经鼻入路得到切除。同时,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使得脑脊液漏这个一直困扰着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文章还讨论了内镜经鼻手术发展史上几位杰出的先驱和几项关键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位骨瓣(ISBF)联合带蒂鼻中隔黏膜瓣(HBF)在内镜扩大经蝶入路(EETA)颅底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施行EETA颅底重建的107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EETA术中联合人工骨基质、HBF进行颅底重建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50),将EETA术中联合ISBF、HBF进行颅底重建的患者纳入试验组(n=57),对比两组手术住院情况、手术效果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107例患者中有89例垂体腺瘤、9例Rathke囊肿、2例生殖细胞瘤、7例颅咽管瘤,两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试验组疗效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逆行感染、张力性气颅、鼻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EETA颅底重建中联合应用ISBF、HBF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优化疗效,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经扩大鼻外额筛窦进路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卧位、饮食的干预和口、眼、伤口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重视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结果:28例患者均彻底切除了肿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1例于术后半年因放射治疗后组织脱落坏死出现脑脊液鼻漏,无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范围广,手术创伤大,手术方法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固然重要,精心的观察和恰当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2.
史瑞峰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606-606,608
目的:探讨前颅底硬膜外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前颅底硬膜外入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急诊患者,术后随访2~11个月;15例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20例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预防颅内感染,术前准确漏口定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鼻漏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及颅底重建的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镜下脑脊液鼻漏的鞍底和前颅底手术修补26例患者的临床特性、手术治疗特点及随访资料.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31.5岁,包括筛窦型6例,蝶窦型14例,混合型6例,无额窦型.结果 本组脑脊液鼻漏包括外伤性17例,鞍区术后6例,鼻内镜术后2例,垂体瘤伽马刀术后1例.全部经单鼻孔神经内镜下手术修补治愈,其中1次手术修补成功22例,占84%,2次手术者4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未出现复发脑脊液鼻漏和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神经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漏口,牢靠颅底重建和修补材料的固定及术后持续腰池引流的选择应用.经鼻神经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是一个可靠、有效、微创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repairing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rhinorrhea and reconstructing the defects of skull base under endosco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repair of CSF rhinorrhe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19males and 7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1. 5 years old. Rhinorrhea was classified into 4 types: ethmoidalsinus type (n=6), sphenoid sinus type (n=14) and mixed type (n=6) and frontal sinus type (n=0).Results The causes of rhinorrhea were as follows: traumatic leakage (n=17) , post-operative breakage of saddle area (n=6) , damage after endonasal surgery (n=2) rhinorrhea after γ-knife for pituitary (n=1).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repaired via an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Among them, 22 patients were repaired only once while 4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SF rhinorrhea were repaired again.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from 6 months to 4 years.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s were achieved in all. Conclusion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CSF leakage, reliable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base, secure fixation of adhesive materials and continuous lumbar CSF drainage are keys surgical techniques. Endoscopic repair of front skull base and saddle bottom of CSF rhinorrhea is a reliable, effective and mini-invasive surgical approach worth further pop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颅底硬膜外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前颅底硬膜外入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急诊患者,术后随访2~11个月;15例迁延性脑脊液鼻漏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20例均未再出现脑脊液鼻漏.结论围手术期加强健康教育,预防颅内感染,术前准确漏口定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颅内压增高、脑脊液鼻漏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橡胶为修复材料。结果10例中1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发生脑膜炎。3周后痊愈。余9例无类似或脑组织下垂、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三维CT为分析颅底重建手术方案提供了立体分析资料,同时也为手术后评价颅底重建效果提供了直接的实体影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2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5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17例肿瘤全切14例(82.3%),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9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斌  陈伟国 《中外医疗》2011,30(30):22+24-22,24
目的探讨前颅底外伤性粉碎骨折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前颅底外伤性粉碎骨折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进行膜性重建,观察组采取颅底重建及膜性重建,对2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术中探察前颅窝底缺损直径观察组为2~6.2cm,平均为3.4cm。对照组2.2~6.3cm,平均3.3cm,2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3例患者,对照组6例患者因病情较为严重,在短期内发生死亡。2组患者各失访1例。对其他患者行6个月~1年的随访,包括体格检查,病情询问,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观察组36例存活患者中,仅1例发生轻度脑脊液漏1例,经治疗后痊愈;对照组33例中,并发颅内感染4例,脑脊液漏6例,脑膜脑膨出5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颅底外伤性粉碎骨折的患者使用骨膜带蒂瓣进行颅底骨性重建时效果确切、简单易于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神经外科技能的发展,微创理念逐步渗透到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其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神经内镜辅助扩大经鼻蝶入路可以通过颅底自然腔隙到达手术区域,切除颅底中线区的病变,较其它入路对脑组织的损伤小,该入路研究逐渐成为主流.通过了解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解剖研究进展及颅底重建的解剖研究进展,为扩大经鼻蝶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及术后颅底重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颅底重建的手术经验,探讨重建的目的、方法、材料、手术适应症。方法 回顾分析59例颅底重建病例。颅脑外伤56例,脑膜瘤2例,脑脓肿1例;颅前窝重建54例,颅中窝5例。术中颅底骨折复位,封闭开放鼻窦,修补硬膜,修复颅底缺损,并探查颅神经和减压。结果 全组病人颅腔、眶畸形得以矫正,无并发脑脊液漏、脑膜炎者,颅神经功能改善,面容恢复满意。结论 颅底重建可以改善颅底损伤、颅底病变手术患者的预后,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严玉金  李江  王新东  余建军  励勇  管敏武 《浙江医学》2015,37(18):1537-1539
目的 探讨颅底重建在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3 年因开放性颅脑 损伤合并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行颅底重建的 3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评价颅底重建在治疗本病中的临床价值。 结果 随 访 3 个月至 3 年,存活的 33 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 结论 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 底骨折急诊术中行颅底重建,可有效控制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关键词 】 颅底重建 前颅窝底粉碎性骨折 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