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6层螺旋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T,MS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6例作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53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33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9例,肺动脉栓塞2例,食道自发性破裂2例,气胸2例.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在11-13s内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胸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扫描原始数据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进行纵隔窗及肺窗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并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显示冠状动脉狭窄1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7例,气胸4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胸主动脉、两侧肺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疾病,是迅速诊断急性胸痛病因的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琮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5+78-75,78
目的评价256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在我院行256排螺旋CT冠脉CTA检查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讨论256排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排螺旋CT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性为96%,特异性高达98%。结论 256排螺旋CT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胸痛的病众多,临床对胸痛鉴别困难,文中旨在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DSCTA)在胸痛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期间以胸痛为主诉并行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患者,记录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疾病以及肺动脉疾病发生率。结果 418例患者纳入研究,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CA)292例,主动脉CTA89例,肺动脉CT成像(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PA)15例,CTCA联合CTPA 2例,CTCA联合主动脉CTA17例,CTPA联合主动脉CTA3例。209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疾病,47例患者有主动脉疾病,5例出现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1例患者同时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PE,3例患者同时有ACS和主动脉疾病,1例同时患有主动脉疾病和PE。其他162例患者未发现冠状动脉、主动脉或肺动脉病变。结论 DSCTA在提示胸痛病因中有重要价值,其中ACS是最常见的胸痛原因;主动脉疾病次之,PE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GE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征扫描方案对急性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GE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征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80例急性胸痛患者影像数据,对患者的主动脉、肺动脉、肺部等各个组织结构进行重建并结合临床诊断,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等级评分。结果 80例患者中,63例患者为心血管源性胸痛,其中37例患有冠状动脉病变, 14例为主动脉夹层,10例为肺动脉栓塞,2例为心包炎;9例为非心血管源性胸痛,其中4例为气胸,3例为胸膜炎,1例为食管疾病,1例为肺部感染;8例(10%)患者未见异常。结论 应用GE64排螺旋CT可以及时、准确的提示急性胸痛患者病因,对于该类患者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不明的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胸痛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92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16例,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20例。结论: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丽媛  池斌 《黑龙江医学》2008,32(10):731-73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急性胸痛病人的胸主动脉、肺动脉或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能力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疑诊胸部血管性病变的急性胸痛病人行64排MSCT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联合增强扫描,应用多种CT重建技术显示胸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30例患者未见异常,16例诊断为夹层动脉瘤,14例诊断为肺栓塞,32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急性胸痛怀疑血管性病变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剂量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30例急性胸痛行低剂量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单纯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成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共892段(理论为900段,其中8段由于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方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A的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准确度88.5%(115/130)、灵敏度97.4%(115/118)、特异度75.0%(9/12)。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有急性胸痛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行急诊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进行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的空间解剖病变情况。结果:36例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左右支、主动脉三维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发现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和闭塞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肺动脉栓塞5例,其他病变9例,正常4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可明确诊断肺动脉、肺静脉、冠状动脉、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对于胸痛三联征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胸部联合增强扫描。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对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对成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有2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17例,主动脉夹层6例。增强肺动脉之后CT均值≥200HU的患者61例,增强主动脉之后CT均值≥200HU的患者68例;平均扫描时间为(8.1±1.2)s,扫描范围为(26.28±2.73)cm。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扫描时间能在8秒内完成,对患者的肺动脉与主动脉进行图像诊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67例急性胸痛患者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三联检查,同时选择性接受心电图,心脏超声,生化标志物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①67例主动脉及肺动脉CT图像全部满足评价要求。总体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者占84.7%,良占13.2%,差占2.1%。②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8例,主动脉夹层1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9例,冠状动脉瘘出血破入心包1例,肺感染伴胸腔积液7例,肺癌5例,心房粘液瘤2例,食道穿孔4例,未见异常20例。47例CT阳性结果中,除1例ACS假阳性外均与出院最终诊断一致;20例阴性结果中,15例与最终诊断一致。结论: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胸痛三联检查对器质性急性胸痛病因诊断有极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黄忠忠 《当代医学》2021,27(27):135-136
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应用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CTA)扫描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检查.根据监测心率结果分为高心率组(n=15)与低心率组(n=45),总结诊断心血管疾病情况,比较两组不同血管节段管腔CT值与信噪比以及图像质量.结果 60例经CTA检查,正常2例,其他合并多种疾病58例;血管正常3例,异常57例,异常血管以主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为主动脉夹层.低心率组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CT值均高于高心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低于低心率组(P<0.05).结论 GE Revolu-tion CT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扫描急诊胸痛患者,其扫描时间短、剂量低、范围广,可获取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优良的图像质量,可为临床诊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 血管造影( CTA) 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64排螺旋CTA 诊断冠心病.结果 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现正比关系.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有效的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同时给予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冠脉狭窄、钙化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符合率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诊断准确率较高,可用于临床检测冠心病,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行冠脉CTA检查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对照组(n=30),急性冠脉综合征纳入观察组(n=40),患者均检测cTnI并进行CTA成像检查,对比这两组患者cTnI水平与CTA成像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nI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患者狭窄程度以正常和轻度狭窄为主、观察组患者狭窄程度主要为中、重度狭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斑块性质主要为混合性斑块与高危性斑块,对照组斑块性质主要为非钙化性斑块与钙化性斑块,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ACS中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cTnI检测诊断的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