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合并宫颈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亚群的表达。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200例HPV感染合并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样方法选取同期体检的2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HPV分型结果分为A组(高危型NPV感染)、B组(低危型NPV感染);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C组(宫颈炎+CINⅠ)、D组(CINⅡ~Ⅲ)、E组(宫颈癌)。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对比结果。结果:①研究组CD_3~+、CD_4~+、CD_4~+/CD_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中,A组CD_3~+、CD_4~+、CD_4~+/CD_8~+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中,E组CD_(3+)、CD_4~+、CD_4~+/CD_8~+均低于C组、D组,且D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CD_8~+细胞计数高于C组、D组,且D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并宫颈病变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亚群异常现象,HPV感染可能经由逃避免疫监测促进宫颈病变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梅  张琳  孙宇佳  聂小毳 《当代医学》2021,27(9):151-152
目的分析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采用液基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高危型HPV阳性、TCT提示异常(包括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低级别鳞状上皮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于可疑病变处取活检,将病理提示SIL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同期120例HPV阴性、无宫颈病变受检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各项指标。结果 SIL组优势菌(乳酸杆菌)、H_2O_2阴性占比均低于对照组,SIL组BV、AV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菌群密集度(Ⅱ~Ⅲ级)、菌群多样性(Ⅱ~Ⅲ级)、pH≥4.6、VVC及T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优势菌为乳酸杆菌的比例降低、H2O2阴性比例较低、BV及AV的检出率增高是高危型HPV感染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优势菌为乳杆菌的比例降低、H_2O_2阴性比例较低、BV及AV的检出率增高是高危型HPV感染SIL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观察阴道微生态指标可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改善阴道微环境对防治宫颈病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阴道局部T细胞亚群变化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200例女性患者根据宫颈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n=46)、良性组(n=60)、癌前病变组(n=46)与宫颈癌组(n=48),检测4组患者HPV、阴道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HPV阳性率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良性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均<0.05);随着病情的加重,CD4+显著降低(P<0.01),CD8+则显著增高(P<0.01),CD4+/CD8+显著降低(P<0.01);HPV阳性患者CD4+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CD8+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CD4+/CD8+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病变、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阴道局部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阴道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于病情监测、宫颈癌的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阴道微生态环境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来本院妇科门诊检查的患者422例,依据HPV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HPV阳性)与对照组(HPV阴性),每组211例。两组均行阴道环境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PV感染检查等。分析两组阴道微生态指标、阴道微生态异常、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阴道微生态对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细菌阳性率、阴道清洁度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乳酸杆菌匮乏或量少、H_2O_2缺乏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型HPV感染者46例(21.8%),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混合感染17例(8.1%),其次为HPV16型16例(7.6%),第三为HPV18型13例(6.2%);细菌性阴道炎、乳酸杆菌匮乏或量少均为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OR=3.962、4.478,P0.05)。结论:女性阴道微生态环境与HPV感染存在密切相关,阴道微生态环境异常因素中乳酸杆菌匮乏或量少、细菌性阴道炎均为增加HPV感染风险影响性因素,为临床HPV阳性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HPV感染者阴道细菌感染特征,为HPV感染者及时预防及纠正阴道菌群的紊乱,避免或者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者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0月门诊300例疑似HP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3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采取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及白带常规检查,对HPV感染者生殖道感染类型进行鉴别诊断,了解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者阴道微生态变化。结果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技术敏感性为99.33%,特异性为99.00%,PH值、菌群变化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杆菌会抑制阴道常见的病原体的繁殖和感染以及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及癌变,HPV感染的发生和患者阴道黏膜乳酸杆菌减少、阴道菌群失调有关,对于HPV感染患者,应该注意预防及纠正阴道菌群的紊乱,以避免或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者的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探讨微生态失衡对HR-HPV感染及其相关宫颈病变的作用及其相互关联。方法 以640例HR-HPV感染者(HR-HPV感染组)为研究对象,依随访结果分为持续感染组和非持续感染组,按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宫颈病变组)程度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宫颈癌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HR-HP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显微镜镜检阴道微生物群的形态变化,评价微生态体系。结果 (1)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阳性率在宫颈癌和CIN间存在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失衡与HR-HPV持续感染合并的宫颈病变无关(r=0.143,P>0.05),与持续性感染相关(r=0.114,P<0.05)。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了HR-HPV的易感性,促进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节阴道菌群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4月于本院就诊的114例宫颈HPV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乳酸杆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3、6个月后HPV转阴率、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的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的HPV转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阴道分泌物pH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14.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乳酸杆菌调节阴道菌群治疗宫颈HPV感染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HPV转阴率,有利于阴道微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8.
边芳  张正华 《甘肃医药》2023,(12):1087-1090
目的:分析高危型HPV在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及阴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确诊的宫颈癌患者(n=125)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女性(n=106)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宫颈癌组与健康组阴道菌群、HPV感染情况及HR-HPV亚型分布情况;分析宫颈癌组HR-HPV者阴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健康女性及宫颈癌患者进行阴道内HPV检测发现,宫颈癌组HPV检出率高于健康组,宫颈癌组HR-HPV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RHPV感染患者合并阴道细菌、支原体感染者高于无HR-HPV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宫颈癌组HR-HPV感染合并阴道细菌、支原体感染者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阴道内高危型HPV、细菌、支原体检出率明显增高,阴道微生物、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关注阴道内菌群,并尽早治疗,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 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显示,HR-HPV感染除与机体免疫状态相关外,与阴道局部微生态环境密不可分[1]。探讨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和发展机制,寻找新的临床预警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HPV感染及宫颈病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