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2003-02/2007-02于福州总医院骨科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轴线在胫骨内侧髁后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在最邻近创面、其蒂部在有胫后动脉穿支的轴线上。根据术前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穿支探测,要求皮瓣、蒂部及穿支表面有良好的皮肤。顺行设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逆行设计修复小腿中下段,其中小腿下段9例,小腿中段3例,小腿上段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12.5 cm×7.5 cm,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最大面积为15.0 cm×10.0 cm,最小为4.0 cm×2.5 cm。观察其修复效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有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患肢正常步态行走,有痛觉。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在小腿内后侧,损伤后蒂部保存良好,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修复较为棘手,以往修复常采用游离皮瓣、岛状皮瓣或交腿皮瓣,尽管手术成功率较高,但在取皮瓣和吻合血管中技术要求较高,增加病人痛苦和费用,不利于基层医院开展.自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的软组织缺损2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治疗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选择2002-01/2008-06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科患者25例,经彻底清创后,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其中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6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植19例,皮瓣面积5 cm×3 cm~18 cm×12 cm,肌瓣面积3 cm×3 cm~8 cm×5 cm,血管蒂长5~12 cm不等。移植肌皮瓣 25 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肌皮瓣外形、质地良好,骨髓炎未见复发。提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血供可靠,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是一种修复下肢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胫骨中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选择2001-02/2007-04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胫骨中下部骨外露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8~6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0 cm×2.5 cm~ 14.5 cm×7.0 cm。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①皮瓣设计:皮瓣网球拍设计,轴线是腘窝中点与外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相当于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轴向线,轴点在外踝尖上2~5 cm处,平均为3 cm,根据受区大小,切取皮瓣长和宽各加1.0~2.0 cm。②皮瓣切取:逆行切取法。切开皮瓣内、外侧缘及近侧缘皮肤、皮肤下组织,达深筋膜下,显露腓肠神经及伴行小隐静脉,以此为中心切开及游离皮瓣,最后切开蒂部皮肤,保护外踝上1~ 3 cm处从外踝周围发出的皮支血管,保留蒂部约3 cm宽的筋膜蒂,结扎小隐静脉的远近端,游离皮瓣呈网球拍状。皮瓣经跟腱表面,明道转移修复受区创面。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2例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生长,其中1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6个月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  相似文献   

5.
中前足背软组织覆盖较薄,容易造成肌腱、骨头外露,导致组织坏死,功能欠佳。综合分析目前国内外用于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车祸及其他重物压伤易致中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常用修复方法包括带蒂皮瓣修复,游离血管皮瓣修复以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这些修复方法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外踝上皮瓣或筋膜瓣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修复中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但都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研究小腿组织缺损修复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皮瓣修复的类型及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皮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瓣,特别是皮神经营养血管复合瓣修复小腿中下1/3骨及皮肤缺损的重要作用。同时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非主干营养血管皮瓣/复合瓣的移植修复研究情况,分析了目前在小腿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皮瓣移植修复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在小腿中下1/3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皮瓣移植修复中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背景:高能量损伤所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此类缺损不但能覆盖创面而且对供区影响小。 目的:总结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及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及治疗经验。 方法:收集41例四肢及口腔颌面创伤或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25) cm×(5~11) cm,根据受区软组织缺损大小、形态切取股前外侧皮瓣,将皮瓣动静脉与受区动静脉吻合,覆盖创面。观察移植后股前外侧皮瓣成活、供区愈合情况,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受区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均为移植后24~36 h出现皮瓣淤黑,予及时血管探查发现均为静脉栓塞,经手术取栓后皮瓣成活。病例随访4个月~3年,均得到覆盖创面的目的,2例患者移植后因皮瓣臃肿再次入院行削薄手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管恒定,血管口径大,可切取面积大,修复四肢及口腔颌面皮肤黏膜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梁杰  李响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15):2974-2977
目的:探讨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组织缺损后创面即刻修复的过程及优点。  方法:局部麻醉下取双叶皮瓣修补鼻部组织缺损,于缺损部位附近的正常皮肤处设计双叶皮瓣,皮瓣最大1.8 cm×2.5 cm,最小0.8 cm×1.0 cm。转移至修复缺损部位,切口距病变边缘:血管瘤为0.2 cm,基底细胞癌0.5~0.7 cm,黑色素瘤1.0 cm,瘢痕沿其边缘即可,切除深度达浅筋膜层,创面彻底止血。 结果:92例患者, 修复后随访6个月50例,随访1年42例,病变组织切除后均完整修复,创面Ⅰ期愈合,鼻外形轮廓较好,修复组织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匹配良好。 结论:采用双叶皮瓣修复鼻部皮肤缺损的方法比较简单,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背景:尽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能减轻供区损伤和避免受区臃肿,但是由于分离穿支相当费时,有人认为仅限于经验丰富医生并主张保留部分肌肉组织。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的移植方案及其修复效果。 方法:纳入17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2例背阔肌肌(皮)瓣,3例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2例分叶背阔肌组织瓣均采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根据胸背动脉的供血范围,皮瓣靠前设计,以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切取时将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包含在内。必要时可再向内侧切除背阔肌肌瓣以扩大移植组织块面积,有时为了修复两个相邻部位的缺损,可切取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以胸背动脉外侧支营养的部分背阔肌肌瓣并形成分叶背阔肌组织瓣。组织瓣切取范围12 cm×8 cm~28 cm×17 cm。观察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 结果与结论:皮瓣移植后1例血管危象发生,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危象解除,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肌瓣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15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其中2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提示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背阔肌瓣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和受区臃肿畸形,分叶背阔肌组织瓣能较好修复足底和足尖两处软组织缺损,结合穿支皮瓣理念、个性化设计不同形式的背阔肌瓣可满意修复较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背阔肌瓣;下肢缺损;修复;皮瓣移植;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1岁。因头痛,头晕,双下肢乏力3个月于2005年6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颅神经检查正常,肌力、肌张力正常,无共济失调,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第四脑室内一类圆形占位,均匀一致稍高密度影,大小4.5cm×3.5cm×3cm,无钙化,边界清楚;MRI平扫加增强(图1):小脑蚓部占位性病变,考虑为室管膜细胞瘤或胶质瘤,中度脑积水。行后颅窝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小脑蚓部,类圆形,大小约4.5cm×3.5cm×3cm,表面淡红色。基底部与枕大孔区硬脑膜粘连,血供主要来自硬脑膜。肿瘤质韧,予分块切除。术后1周复查CT(图2):枕部颅骨缺损,局部可见脑膜膨出,未见肿瘤残余。  相似文献   

11.
左前臂带蒂全厚层皮瓣移植治疗巨大头皮缺损一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患者 女性 ,6 0岁。因左顶枕头皮鳞状上皮细胞癌 1年入院。查体 :左顶枕 9 0cm× 9 0cm× 3 5cm不规则肿物 ,经活检病理证实为头皮鳞状上皮癌。全头皮肤色泽似白化病 ,且无毛发生长 ,头皮薄无弹性。局麻下行左顶枕头皮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头皮血供比正常人差 ,肿瘤中心部分侵犯骨膜约 3 0cm ,头皮缺损约 9 7cm× 9 6cm ,取左前臂内侧带蒂全厚层皮瓣 ,移植至缺损头皮处。皮瓣与头皮缝合后 ,取大腿内侧中厚层植皮治疗左前臂内侧皮肤缺损。左侧上肢及头颈胸管状石膏固定。术后19天行皮瓣断蒂 ,供受皮区皮瓣一期成活。痊愈出院。讨…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2005年开始对手掌部热压伤、电击伤病人行神经植入术恢复感觉功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6例,女8例,男18例;年龄20~52岁;热压伤3例,电击伤23例;分别为手掌部、腕掌部损伤,伴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神经、肌腱、骨质的组织外露。均在手术清创后,应用腹部随意皮瓣或髂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皮瓣最小8cm×8cm,最大15cm×10cm。其中骼腹沟皮瓣20例,下腹部随意皮瓣8例。神经植入时间6个月~2a。手术方式:端端吻合20例,端侧吻合6例。  相似文献   

13.
背景:灯盏花素能影响微血管舒张、减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降低血液黏滞性、对抗氧自由基损伤等,可能在皮瓣移植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超长比例皮瓣成活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丹参组和对照组。在大鼠背部设计制备一蒂在尾端的8 cm×2 cm的超长全厚随意皮瓣,原位回植。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在术后立即及之后每日分别腹腔内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4.5mL/(kg•d)及丹参注射液1.8 mL/(kg•d),对照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术后7 d,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对皮瓣远、中及近段进行组织学观察;取大鼠皮瓣中轴距蒂部3 cm处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 结果与结论:术后7 d,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灯盏花素组皮瓣存活率较高。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近、中及远段组织水肿、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较对照组轻,其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一氧化氮含量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灯盏花素组最高;而灯盏花素组和丹参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灯盏花素组最低。说明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随意超长皮瓣成活有明显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及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其作用优于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随意皮瓣;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大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面联合手术中前颅底中线区组织洞穿性缺损Ⅰ期修复重建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用带血管蒂的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重建了17例前颅底中线区大面积洞穿性组织缺损。其中正中单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2例,正中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膜裂层颅骨瓣13例。取瓣面积可达(80~120)mm×(100~150)mm。结果 用该瓣修复的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正中带蒂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血管恒定、血供好、组织薄、可带硬性支撑并可弯曲成型、取瓣径路与手术一致,不影响美观。该组织瓣为修复前颅底中线区洞穿性缺损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皮外伤清创或头皮肿瘤切除后遗留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比较困难。我院从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三叶皮瓣转移并帽状腱膜间断切开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共15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5~65岁,平均36.2岁。其中头皮缺损因外伤6例,肿瘤术后9例。头皮缺损面积最大14cm×12cm,最小6cm×5cm。缺损部位枕部5例,颞顶部7例,顶部3例。手术后住院时间最长15d,最短10d,平均12d。1.2方法在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下,根据头皮外伤的程度或头皮肿瘤的大小,设计皮瓣及手术切口,并作出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对头皮外伤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在前颅底缺损修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额发际内冠状切开头皮和帽状腱膜,紧贴帽状腱膜深面锐性分离,按缺损分型和范围设计瓣膜大小,将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和颅骨外膜合为一层从颅骨表面剥离,制成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用于修补15例外伤及26例肿瘤术后前颅底缺损患者.结果 本组患者缺损面积2.0 cm × 1.5 cm~6.5 cm ×4.0 cm,其中6例缺损>4.0 cm×3.0 cm患者使用钛网板修复颅底骨缺损.所有外伤患者术后与颅底缺损有关的症状消失,两组均无颅内感染、搏动性突眼、额纹消失、上睑肌无力及额部头皮麻木和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两组各有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均经腰椎穿刺置管引流7 d内消失.结论 带蒂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瓣制备简单,对外伤或肿瘤术后2.0 cm×1.5 cm~4.0 cm×3.0 cm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是一种修补可靠、取材方便的前颅底缺损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7.
自 2 0 0 0年起 ,我们在手外伤治疗中 ,采用皮瓣转位手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 ,在转位皮瓣的蒂部加用了PGE1,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1 1 治疗组 :男 3 9例 5 1指 ,女 14例 18指 ;年龄 16~ 49岁 ;右手 45例 5 8指 ,左手 8例 11指 ;拇指 12指 ,食指 2 2指 ,中指 2 4指 ,环指 7指 ,小指 4指 ,切削伤 5例 ,挤压砸伤 2 7例 ,辗挫伤 2 1例 ,伴肌腱损伤 2 7例 ,指骨骨折 4例 ;单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 1 0cm× 2 0cm~ 4 0cm× 5 0cm ,伤后至就诊时间为 0 5~ 8h ,平均 4 5h。1 1 2 对照组 :…  相似文献   

18.
李澎  李诚  李靖年  吕萍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53):10432-10436
背景: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是一类以皮神经血供为其成活基础的新型皮瓣,皮神经周围的营养血管在营养神经的同时发支营养其周围的筋膜皮肤。此皮瓣可以用最小的副损伤修复骶部压疮,并且皮瓣有感觉。 目的:拟通过对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进行应用解剖学分析,为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及其旋转点的精确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设计、时间及地点:应用解剖学实验,于2006-03/05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及大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 对象:选取31侧用红色乳胶灌注、经甲醛固定的中国成人人体臀部标本。 方法:解剖成人人体臀部标本臀上动脉的肌皮穿支并测量其外径,解剖臀上皮神经和第4腰动脉后支观察其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臀上皮神经中支的长度及第4腰动脉后支的外径。 主要观察指标:臀上皮神经筋膜移植皮瓣的解剖学数据。 结果:臀上皮神经中支长度(15.1±1.4)cm(n=31)。臀上皮神经中支支配区有效长度(13.3±1.5)c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髂嵴上缘距离(8.5±1.1)mm(n=31)。臀上皮神经、第4腰动脉后支出肌点距后正中线距离(7.1±1.6)cm(n=31)。第4腰动脉后支外径(1.0±0.3)mm(n=31)。臀上动脉上支的肌皮穿支外径:第1支(0.52±0.22)mm(n=15),第2支(0.42±0.18)mm(n=10)。 结论: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的旋转点设计应距后正中线(7.1±1.6) cm,距髂嵴上缘(8.5±1.1) mm。臀上皮神经筋膜皮瓣宜以长度(13.3±1.5) cm,蒂部宽度3.5 cm为宜。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如下手术方法进行缺损修复:①游离骨膜片5例;②鼻内窥镜下修补3例;③带蒂额帽状鹏膜骨膜瓣16例;④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12例。所有患者均未移植骨修复颅底。结果 平均住院16 d,术前有脑脊液(CSF)漏、气颅、脑膜脑膨出及眼球突出或凹陷者术后均消失,无CSF漏、气颅及感染再发生。31例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4年),未发现有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颅底缺损直径<1cm且无合并颅内损伤、感染及异物存留的患者可经鼻内窥镜下手术修复缺损,但对急性复杂性颅脑-颅底颌面损伤或颅底缺损较大伴有异物、脓肿、脑膜脑膨出或气颅和CSF漏超过2周不愈者应尽早予清创和修复颅底缺损;带蒂额帽状腹膜骨膜瓣是修复颅底缺损最好的材料,但对于有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则应选择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来修复颅底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常规应用植皮或单纯的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从美学角度讲存在一定的缺点。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外伤性缺损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9/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住院的部分外伤性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51岁。面部缺损4例,头皮缺损7例,面部并头皮缺损4例,缺损面积3 cm×5 cm~ 7 cm×11 cm。②方法:积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局部创面处理,待全身情况稳定、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情况下,行清创、刃厚植皮术,覆盖除骨外露以外所有创面。同时或延期于缺损周围正常组织下埋置一至数枚容量不等(80~450 mL)的扩张器。皮片成活并稳定后,开始扩张器注水,约两三个月注水完成后行扩张器二期术,切除骨外露周围不稳定的瘢痕组织(包括早期植皮部分),用设计的扩张皮瓣覆盖缺损,完成修复。 结果:1例头皮扩张器在扩张后期出现了外露,及时进行二期手术修复缺损。所有患者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短期内均得到了有效修复,2例患者在二期术后出现了轻度的器官移位,术后半年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无瘢痕性秃发发生。 结论:皮肤扩张可用于头面部外伤性缺损的早期修复,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应用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