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性染色质诱导抗核抗体生成及肾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的病因和诱导抗核抗体 (ANA )生成的激发原迄今不明。本实验试图用ConA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免疫同系BALB/c小鼠 ,寻找诱导ANA生成的真正免疫原 ,阐明SLE发生的激发原是自身活化细胞的核成分 ,而且证明它所诱导的ANA具有致病性。从ConA活化的脾细胞中提取染色质 ,然后免疫同系BALB/c小鼠 ,用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双链DNA (dsDNA )、抗组蛋白抗体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核抗体谱 ,在光镜下检测肾损伤及电镜下检测肾小球沉积物 ,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含量。结果显示 ,活性染色质能诱导IgG类抗dsDNA、抗组蛋白等多种抗核抗体生成 ,且肾小球有显著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蛋白尿形成。该实验表明 ,活化淋巴细胞的染色质是诱导SLE发生的真正自身免疫原。  相似文献   

2.
活化淋巴细胞与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将本室建立的用活化淋巴细胞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样小鼠模型与国际上公认的用慢性GVHR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进行比较 ,进一步探索SLE的发病机理。方法 :分别将亲代Balb c小鼠淋巴细胞经静脉和用ConA活化的(Balb c×C5 7BL 6 )F1代小鼠淋巴细胞经皮下途径输入F1代小鼠 ,用ELISA测定IgG类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 (ANA)荧光核型和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沉积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溶性核抗原 (ENA)抗体。结果 :亲代淋巴细胞免疫F1代小鼠所致的慢性GVHR和活化F1代小鼠淋巴细胞均可诱导F1代小鼠产生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等ANA ,并且肾脏都有明显的IgG类免疫复合物沉积。但亲代淋巴细胞免疫组ANA核型以颗粒型、核仁型为主 ,ENA多肽谱多在 32、47、6 7kD处显色 ;而活化淋巴细胞免疫组以胞浆型、周边型、均质型为主 ,ENA多肽谱在 2 8、47、6 7kD处显色。结论 :这 2种方法均可诱导出SLE样综合征 ,但其抗核抗体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抗核抗体启动原新观点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 ,我们根据本室近十年的研究结果 ,提出了活化淋巴细胞核抗原量和性质的改变是诱导抗核抗体生成的启动原的新观点 ,其主要依据是 :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T细胞和单核细胞已被活化[1,2 ] ;②空肠弯曲菌 (CJ S131)活化的T细胞接种 (TCV)不仅不能预防和治疗由CJ S131所引起的SLE样反应 ,反而可引起抗核抗体 (ANA)生成[3 ] ;③不同原因活化的T细胞、B细胞和LAK细胞均能诱导ANA生成[4] ;④活化淋巴细胞核、染色质以及dsDNA和组蛋白均具有免疫原性[5 7] ;⑤活化淋巴细胞的核抗原如SmB B’表达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 ,其最重要特征是血清中出现以抗双链DNA(dsDAN)、抗Sm等为主的致病性抗核抗体 (ANA)。阐明抗dsDNA和抗Sm抗体生成的机制 ,对了解SLE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虽然多种假说来解释ANA生成的机理 ,但许多证据提示是抗原驱动ANA生成。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哺乳类动物dsDNA、组蛋白、核小体等核成分并不具有免疫原性 ,因此启动生成的激发原迄今不明。一、活化的淋巴细胞同系免疫诱导抗核抗体生成1 细菌活化的淋巴细胞 :1 996年 ,我们首次发现经空肠弯曲菌 (CJ- 1 0 1 )…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诱导抗核抗体产生及其对肾脏损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诱导抗核抗体(ANA)生成的真正的自身核成分免疫原。方法 从Con 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中提取组蛋白免疫同系BALB/c小鼠,ELISA方法测定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核型和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免疫印迹法测定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尿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形态变化,电镜下观察肾小球电子致密物。结果 活性组蛋白诱导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等多种抗核抗体生成,且诱发同系小鼠产生SLE样肾脏病理变化。结论 活性组蛋白是诱发抗核抗体生成、造成肾损害的免疫原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ENA抗体检测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酶免疫斑点技术对56例SLE患儿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56例SLE患儿ANA阳性率最高94.6%,抗ds-DNA阳性率为55.4%,抗Sm/RNP阳性率64.8%,抗SSA/SSB阳性率60.7%.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T细胞对B细胞的旁路激活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典型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免疫学特征是患者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抗核(如核心蛋白,DNA等)抗体及抗其它自身抗原(如红细胞表面抗原等)的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等处沉积造成病理损伤。目前,我们对SLE患者体内多克隆自身免疫性B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知之甚少,因而也缺少有效的药物或方法用於治疗。实际上健康人的外周血中也有许多能够合成自身抗体的B细胞,但绝大多数处于未活化状态而不能产生自身抗体。笔者认为,SLE可能是自身免疫性B细胞表面MHC分子的变化引起T-B细胞间旁路激活的结果。本文探讨T-B细胞相互作用之经典途径与旁路途径的主要特点和区别,以及旁路激活在SL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肿瘤细胞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肿瘤患者血清中多种抗核抗体 (antinuclearantibodies,ANA )生成的新的可能免疫原 ;进一步论证细胞活化是核抗原性发生改变并诱导抗体产生的根本因素。提取SP2 / 0瘤细胞组蛋白免疫同系BALB/c小鼠 ,用ELISA方法检测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体 ,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核型 ,免疫印迹法测定可溶性核抗原 (ENA )抗体。结果 :SP2 / 0瘤细胞组蛋白诱导同系BALB/c小鼠产生了IgG类抗组蛋白、抗dsDNA、抗Sm、抗SS A/SS B等多种自身ANA ,其核型有周边型、均质型、颗粒型等。推测肿瘤细胞组蛋白是诱导ANA生成的免疫原之一。  相似文献   

9.
抗核抗体系列检测对狼疮性肾炎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系列指标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其中LN 122例)和74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2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应用欧蒙印迹法测定ANA系列.结果 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4.49%,其他自身免疫病组ANA阳...  相似文献   

10.
研究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ith(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5种自身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测定了66例SLE患者和50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免疫印迹法测定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RPA.结果显示,在66例SLE患者中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RPA的阳性率分别为92.4%、27.2%、42.4%、71.2%和1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2%、2%、4%和2%)(P<0.01);ANA、Anu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3种抗体(P<0.01);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RPA的特异性分别为68.0%、98.0%、98.0%、96.0%和98.0%.结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和ARPA等4种自身抗体对SLE的检测有很高的特异性,且有明显的互补作用,联合检测能提高对SLE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有关。DNA调节序列的低甲基化与B和T淋巴细胞的激活与分化有关。SLE患者血浆中低甲基化基因组DNA片段,可能模仿了微生物DNA,诱导了抗dsDNA抗体的生物合成。HERV序列、外源性逆转录病毒和核抗原显示出极度的同源性。外源性逆转病毒能够识别HERV抗原,增加抗DNA抗体的产生。针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能被扩展到其他抗原,如,核抗原或DNA片段,从而对SLE患者抗DNA抗体的生物合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抗核抗体和抗核抗体谱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患者50人为实验组,其它结缔组织病患者104例,包括干燥综合征(SS)14例、类风湿关节炎(RF)6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8例和非自身免疫病患者53例为对照组.检测其ANA定量值和ANA抗体谱的表达.结果 ANA在SLE中表达较高,但与MCTD和SS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谱中与SLE相关性较高的抗体中仅抗nRNP与抗dsDNA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联合后灵敏度可大幅提高的组合为nRNP+dsDNA+SSA60,在SLE与SS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nRNP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dsDNA抗体,抗SSA/Ro52抗体在诊断SLE中灵敏度尚可,联合诊断并不能大幅度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SLE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 ,是以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 ,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形成多种免疫复合物而导致组织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T辅助细胞在诱导B细胞增殖活化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SLE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 ,本文就IL 2、IL 4、IL 10、IL 12、IFN γ等T淋巴细胞因子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抗核抗体(ANA)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斑点酶标法(Rapid-DotELISA,R-Dot-ELISA)检测20份ANA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和20份阴性正常健康者血清的ANA。检测中采用不同浓度的核抗原、不同的封闭液、不同浓度的酶标抗体、不同显色时间,摸索最佳检测条件。确定检测条件后,采用R-Dot-ELISA法、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190例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清的ANA,比较R-Dot-ELISA法与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的一致性。结果核抗原浓度为40~160mg/L、封闭液为含1%牛血清白蛋白和10%~20%小牛血清的PBS,酶标抗体稀释度为1∶80~1∶320,显色时间3~5min。R-Dot-ELISA与ELISA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5.4%(r=0.907,P0.05),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6.7%(r=0.932,P0.05)。结论 R-Dot-ELISA检测A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快速、简便,适用于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病程反复、累及多种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学特征主要是高滴度的自身抗体和伴随抑制性T淋巴细胞减少的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增多,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 pp65是否可以诱发正常C57BL/6小鼠产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的变化.方法 构建HCMV pp65原核表达质粒与真核表达质粒,然后进行HCMV pp65原核蛋白表达与纯化.间接法ELISA检测anti-pp65 IgG、dsDNA、抗核抗体(ANA),竞争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b、IL-6、TNF-α浓度.结果 成功获得HCMV pp65原核表达蛋白和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后血清中anti-pp65、抗dsDNA抗体、ANA、IL-6均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 HCMVpp65可以使C57BL/6小鼠SLE相关检测指标发生明显改变,这一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经化学修饰的组织抗原,与正常组织成分有交叉反应的外来抗原、隔绝的体内自身成分及低分化的组织抗原等在一定条件下可刺激机体组织产生自身抗体.某些自身抗体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判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已成为诊断SLE的血清指标或特异性抗体,有些自身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有相关性.因此,测定自身抗体有助于SLE的诊断,并对疾病的活动程度,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表遗传学是研究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化。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发病有关。DNA调节序列的低甲基化与B和T淋巴细胞的激活与分化有关。SLE患者血浆中低甲基化基因组DNA片段,可能模仿了微生物DNA,诱导了抗dsDNA抗体的生物合成。HERV序列、外源性逆转录病毒和核抗原显示出极度的同源性。外源性逆转病毒能够识别HERV抗原,增加抗DNA抗体的产生。针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可能被扩展到其它抗原,如核抗原或DNA片段,从而对SLE患者抗DNA抗体的生物合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SLE时患者出现B淋巴细胞的过度反应,即多克隆B细胞活化.本文说明多克隆B细胞活化的机理及病因意义,同时探讨SLE时出现免疫异常的本质.在NZB/W小鼠已证明有天然的细胞毒性自身抗体(NTA),在SLE患者末梢血中也证明有类似的扰淋巴细胞抗体.这种抗体和NTA同样对抑制性T细胞有强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另外,也看到SLE患者抑制性T细胞减少,其特异性表冇抗原T_5~+/T_8~+细胞减少.从功能方面研究,也看到ConA诱导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 产生多种自身抗体, 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 继而引起组织、脏器的损伤.本文对SLE患者ANA(抗核抗体)、抗ss-DNA(抗单链DNA抗体)、抗ds-DNA(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ENA抗体)等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