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染色体非整倍体改变在体外受精胚胎中十分多见 ,是导致人类辅助生殖失败的常见原因。胚胎细胞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筛查 ,已成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主要内容。体外受精后胚胎活检 ,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避免非整倍体胚胎移入母体宫腔 ,能起到显著提高着床率和改善受孕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非整倍体改变在体外受精胚胎中十分多见,是导致人类辅助生殖失败的常见原因。胚胎细胞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筛查,已成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主要内容。体外受精后胚胎活检,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避免非整倍体胚胎移入母体官腔,能起到显著提高着床率和改善受孕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未受精卵母细胞胞浆形态与其染色体非整倍体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法分析未受精卵母细胞中13,16,18,21和22号染色体的核型,并将其与卵母细胞胞浆形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形态正常的70个卵母细胞中,非整倍体15个(21.4%);在出现胞浆颗粒化的40个卵母细胞中,非整倍体16个(40%),明显高于形态正常卵母细胞中的非整倍体比例(P<0.05)。结论卵母细胞胞浆颗粒化与其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进行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5月之间在扬州市妇幼保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2124例孕妇外周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进行Hiseq?2000测序,对检测结果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对无创产前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对年龄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与孕妇年龄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6例,其中21-三体7例,18-三体1例,XO型1例,XXX?2例,XXY?3例,XYY?2例。羊水细胞核型分析验证9例,其中21-三体5例,18-三体1例,XO型1例,XXX?0例,XXY?2例,XYY?0例;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9.3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妇年龄与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的关系不显著(P0.05),T21,T18,XO,XXY发病率与产妇年龄逻辑回归P值均大于0.05。结论基于高通量测序和母体血浆游离胎儿DNA进行无创产前然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具有无创性、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与胎儿非整倍体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非整倍体是人类生殖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 ,是引起自发性流产和新生儿中多种先天性畸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尽管非整倍体的发生率高、临床后果严重 ,但人类对于非整倍体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仍然不清楚。另一方面 ,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这个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可能会导致染色体的异常分离。其中 ,重组的改变、姐妹染色单体的过早分离是研究较多的两个重要环节。此外 ,线粒体的突变、非整倍体发生的两性差别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 SNP-array)检测对于发现羊水嵌合体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羊水诊断发现胎儿为染色体嵌合体并进行SNP-array检测的74例孕妇的资料。结果在74例嵌合体中, 12例为假性嵌合体, 62例为真性嵌合体, 后者包括罗伯逊易位嵌合体1例、缺失嵌合体3例、标记染色体嵌合体4例、常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19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30例、等臂染色体嵌合体5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与SNP-array对于诊断嵌合体各有优缺点。当二者结果不一致时, 可进一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NP-array)检测对于发现羊水嵌合体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羊水诊断发现胎儿为染色体嵌合体并进行SNP-array检测的74例孕妇的资料。结果在74例嵌合体中,12例为假性嵌合体,62例为真性嵌合体,后者包括罗伯逊易位嵌合体1例、缺失嵌合体3例、标记染色体嵌合体4例、常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19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30例、等臂染色体嵌合体5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与SNP-array对于诊断嵌合体各有优缺点。当二者结果不一致时,可进一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羊水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370例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获取胎儿羊水标本,同时进行MLPA技术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采集产前诊断指征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MLPA技术对羊水产前诊断样本检测成功率为100%,21、13、18、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两者检测符合率为99.8%;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的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别为:高龄妊娠(占55.7%)、NIPT高风险(30.17%)、唐氏筛查临界/高风险(26.72%)、B超异常中以NT增厚和胎儿鼻骨未显示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6.03%,5.60%。结论 MLPA技术具有高通量、快速、低成本等优势,但也有不能检测低比例的嵌合、三倍体和染色体倒位、易位,探针不能覆盖整个基因组的局限性,联合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于羊水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对提高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075例产前诊断标本进行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产前诊断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荧光定量PCR(QF-PCR)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QF-PCR技术对样本进行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诊断,并与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QF-PCR均正确检出38例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假阳性结果;同时亦正确检出1例18-三体嵌合样本,但是漏诊了3例涉及21和性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对于体外培养失败的样本,可将QF-PCR作为培养失败的样本一个补充。结论 QF-PCR技术能够在48~72h内快速、准确地诊断21、18、13、X及Y染色体非整倍体,此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体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可弥补核型分析带来的不足,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孕妇及其家人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妊娠后早期自然流产与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系。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202例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进行了全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分析,其中IVF患者132例,IcsI患者70例.结果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胚胎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为63.86%(129/202),其中以三体型最常见,占83.72%(108/129);IVF组与ICSI组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4.39%和62.86%(P〉0.05);新鲜胚胎移植组与冷冻胚胎移植组非整倍体发生率分别为62.99%和65.33%(P〉0.05);≤35岁组和〉35岁组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55.00%和76.83%(P〈0.01)。结论经ART治疗妊娠患者早期自然流产大部分由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所致,并且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一极体形态学与卵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相关性及卵细胞非整倍体产生的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IVF-ET周期中未受精卵母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观察第一极体形态与未受精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随极体形态级别增高,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增高。一级极体组卵细胞非整倍体的发生率和四级极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极体的形态学和卵细胞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由具有4级形态第一极体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胚胎不适用于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患者的D5和D6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PGT-A并进行解冻移植的268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比较D5和D6囊胚(分别为975个、710个)的染色体非整倍体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D5囊胚的整倍体占比显著高于D6囊胚(49.1%vs. 41.1%, P=0.001 1), 非整倍体的占比则显著低于D6囊胚(50.9%vs. 58.9%, P=0.001 1), 其中D6囊胚染色体数目异常率显著高于D5囊胚(27.9%vs. 20.2%, P=0.000 5)。>35岁者D5/D6囊胚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率无差异, 而≤ 35岁者D5囊胚整倍体比率显著高于D6囊胚(53.8%vs. 44.3%, P=0.001), 非整倍体率则显著低于D6囊胚, 且以染色体数目为甚(16.3%vs. 23.9%, P=0.001)。无论D5还是D6囊胚, ≤ 35岁者整倍体比率均显著高于>35岁者, 非整倍体率均显著低于>35岁者, 且均以染色体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定量荧光PCR(QF-PCR)产前诊断常见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方法:对95例羊水样本采用QF-PCR技术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并将所得实验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QF-PCR检测发现95例羊水标本中正常63例,21三体14例(1例嵌合型,1例易位型),18三体4例,(45,X)3例,(47,XXX)8例;检测结果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QF-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8%。结论:QF-PCR可快速检测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并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类染色体不分离机制一直是医学遗传学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染色体Cd结构研究的角度,综述了Cd结构与着丝粒功能活性及其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变的关系,这些研究提示了染色体不分离可能与Cd结构消失及其形态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金标准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为对照,研究应用21、13、18号,X及Y染色体探针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进一步探讨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常规羊水细胞培养,制备G染带染色体核型,计数分析20个细胞,分析3个分裂期染色体核型,必要时计数100个细胞核型。应用13,18,21,X,Y探针,进行未培养羊水的FISH检测。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学历、民族、自然流产次数、产次、孕周以及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对染色体结果的影响,以确定造成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高危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流产次数和超声异常与染色体非整倍体有关(P_10.0001,P_2=0.054)。自然流产次数的优势比为1.423;超声异常的优势比为4.728。通过最佳操作点判定,表明年龄≥33.5岁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9310例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探讨异常染色体核型主要类别,以及该技术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200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共9310例。结果检出异常1188例,检出率12.8%,其中结构异常58例,占4.9%(58/1188),数目异常359例(常染色体非整倍体260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8例),占30.2%(359/1188);多态性病例771例,占64.9%(771/1188)。结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仍然是产前诊断中主要应用手段,在出生缺陷防控及生育指导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重链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在适宜孕周进行穿刺取羊水、脐血或绒毛,采用MLPA技术进行21、18、13、X和Y染色体非整倍体快速检测,同时进行细胞培养后染色体核型分析双盲检测。结果在5396例产前诊断样本21、13、18、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的符合率为99.9%,141例异常结果涉及21、13、18、X/Y染色体分别为81例、12例、18例、30例。结论 MLPA技术对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具有低成本、高通量、检测周期短等优势,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应用于快速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相似文献   

18.
人类卵子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卵子来源的非整倍体是人类妊娠丢失的主要原因。除年龄因素外,细胞周期检验点功能缺陷、染色体重组异常、基因表达异常等均可促使非整倍体发生。荧光原位杂交是常用的卵子染色体研究方法,比较基因组杂交、光谱核型分析、微阵列是对该方法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行产前诊断胎儿羊水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检出情况,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到我院就诊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8629名,行羊膜腔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03%(262/8629),包括203例常染色体非整倍体,59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其中三体综合征例数最多,占异常核型的77.48%(203/262),以21-三体最常见,为152例,占异常核型比例为58.01%。非整倍体异常核型检出率由高到低的产前诊断指征分别为:高龄妊娠、NIPT高风险、唐氏筛查临界/高风险、B超异常等。结论联合不同产前筛查手段、严格掌握产前诊断指征对提高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减少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染色体核型分析目前仍是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国产产前诊断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靠性。分析产前诊断指征与非整倍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9例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患者,抽取羊水25ml,其中20ml用于传统的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显带分析,其余5ml用FISH方法诊断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结果 329例受检样本中,有效样本322例,其中18三体5例,21三体6例,13三体1例,X单体6例。FISH技术检测这五种常见非整倍体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非整倍体发生率在B超异常组发生率最高为18%,与唐筛高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国产FISH探针可以快速准确诊断21,13,18,X和Y 5种非整倍体,国产FISH探针用于羊水细胞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诊断具有临床可行性,超声检查+FISH是产前检测非整倍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