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摘要例 1 女患 ,70岁。以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尿便障碍 11天为主诉入院。患者无诱因起病 ,左肋部及腰背部疼痛 ,随即双下肢麻木无力 ,约 12小时内症状达高峰 ,不能行走及排尿。于当地以急性脊髓炎治疗 ,给甲强龙 50 0mg ,连续 5天静滴 ,维生素B族类药物等治疗 ,症状略好转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入院时查体 :颅神经无异常 ,双上肢肌力Ⅴ级 ,左下肢肌力Ⅲ - 级 ,右下肢肌力Ⅲ +级 ,胸 8以下痛觉减退 ,深感觉存在 ,双膝反射左侧 ( )、右侧 ( - ) ,巴彬斯基征双侧 ( +)。胸段脊髓MRI示 :胸 5~ 7可见长T1、T2 信号。诊断 :脊髓前动…  相似文献   

2.
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死是由于小脑前下动脉血栓形成或基底动脉(BA)闭塞所致,临床表现有眩晕、共济失调、耳鸣耳聋、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减退、Horner征、同向凝视麻痹等一系列症状,其中第Ⅷ脑神经受累所致耳鸣耳聋为AICA梗死所特有.2001年7月至2005年3月我科诊治该病患者1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3岁,因反复眩晕发作,右耳听力减退、耳鸣伴恶心、呕吐4a入院;患者于1996年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视物旋转,有天翻地覆感,站立时身体向右侧倾倒。感右耳耳鸣,呈高声调鸣响,右耳听力减退,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持续发作2-3h后稍缓解,但仍感后枕部胀痛,卧床休息后减轻。曾在院外诊断为“内耳性眩晕”,给予‘甘露醇、654-2针、复方丹参、西比灵”,治疗后好转。但时有上述症状发作,时轻时重,重时如前所述,轻时仅感站立不稳。近半a来眩晕发作频繁,且右耳听力进一步减退。病程中精神差…  相似文献   

4.
赵英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28-129
目的分析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解剖特点、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只要在CT或MRI上表现为脑桥外下侧或(和)小脑中脚区域梗死,即可确诊AICA梗死。同时单侧听力障碍是AICA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因AICA梗死避开了靠近中线的锥体束和网状结构等重要结构,所以功能预后良好。结论正确认识小脑前下动脉梗死的解剖特点和临床特点可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籍延华  邵海林 《广西医学》2002,24(2):298-299
患者男性 ,5 4岁 ,1天前在活动中突然头晕恶心未吐 ,双眼视力模糊伴右半身无力及意识障碍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小时前突然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言语不清。查体 ,神智呈嗜睡状 ,T38℃ ,P84次 / min,R2 1次 / min,Bp1 5 0 / 95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心肺无异常 ,双瞳等大等圆 ,0 .35 cm,光反应 ( + ) ,右鼻唇沟浅 ,伸舌略右偏 ,右上肢肌力 级 ,右下肢肌力 级 ,肌张力低 ,右健反射 + ,右锥体束征 ( + ) ,经急查头颅 CT示基底节区及枕叶梗塞。给予脱水剂、能量合剂、抗凝及激活脑细胞药治疗中于入院第 5天突然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脑前下动脉(AICI)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8例经头MRI确诊的小脑前下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发病和预后情况。结果:AICI梗死患者数占同期脑梗死数的0.85%,占同期小脑梗死的20.22%。动脉粥样硬化为该病的主要原因。小脑前下动脉区脑梗死的预后较好。结论:AICI区脑梗死都有眩晕和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表现,多数伴有颅神经受累,临床上典型病例并不多见,不易被确诊,诊断应有头MRI的影像学结果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朱艳秋  梁芸 《吉林医学》2002,23(2):107-107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6岁.因突发眩晕、呕吐、视物模糊,右侧肢体运动障碍8d,不省人事1d于2001年8月4日入院,住院号:890134.病人在田间劳动时发病,右侧肢体无力,尚可缓慢行走.在附近诊所按脑血栓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1d前病人出现问话不答,终日昏睡,双瞳孔均散大,诊所认为病人有生命危险,遂入我院治疗.即往高血压病史10a,平素间断服用降压药,头晕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Bp165/83mmHg.昏睡状态.查体不合作.  相似文献   

8.
1病例介绍 患女,65岁;因突发眩晕、呕吐、行走不稳和左耳聋4天,于2003年12月1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降压药维持。查体:血压.180/110mmHg,神清、语明、心肺(-)。双眼向右侧凝视,向左侧凝视时,可见水平眼震,左侧Homer征,左侧面部痛觉减低,左侧周围性面瘫,左侧角膜反射消失,左耳聋。四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锥体束征(-)。  相似文献   

9.
张弘  李高华 《医学争鸣》2008,29(10):917-917
临床资料 小脑前下动脉(AICA)闭塞患者10(男7,女3)例,年龄44~75(平均)64.6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更好地防治脑血管疾患,为临床提供有关数据,对88侧三种小脑动脉进行观测方法,取已移下固定后整脑,经红色乳胶灌注,0mm-125mm游标卡尺测量DSZ-1型双目手术放大镜观察。结果:三种小脑动脉分支数变异较大(4支~9支);左,右管径总和差异不大,0.25〉P〉0.10;分布范围较恒定,弯曲数目1个~5个,结论:三种动脉的变异提示脑血管造影及脑外科医生注意出现占位性病变时,各弯曲的移位及避免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  患者 6 8岁女性 ,以“双眼视物不清 ,走路不稳 3d ,视物双影 ,意不清 1d”为主诉入院。既往高压病史 8a,未系统正规治疗。 1991年 ,1996年两次患“脑梗塞”临床治愈。本次急性起病 ,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走路不稳、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略感头痛 ,无恶心呕吐 ,无视物旋转 ,无抽搐及意识障碍 ,在当地医院给予维脑路通、脑活素静点 ,病情进展加重 ,入院前 1d出现视物双影 ,意识不清。查体 :BP2 2 .5 /13kpa。嗜睡状态 ,言语欠清 ,双眼右侧同向偏盲 ,瞳孔不等大。D右 :D左 =4.0 :3.0。右眼对光反射迟钝。…  相似文献   

12.
小脑前下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神经外科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5个成人新鲜头颅标本,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灌注朱红乳胶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结果:小脑前下动脉出现率为100%,其中分支迷路动脉、回返穿通动脉、弓状下动脉的出现率分别为100%、90.0%、13.3%。小脑前下动脉在面神经根附近形成小脑前下动脉袢,出现率为83.3%。结论:小脑前下动脉的显微解剖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在桥小脑角区手术,避免损伤这些动脉。  相似文献   

13.
报告6例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男4例,女2例,年龄69至84岁,平均病程32天,临床主要表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活动障碍,偏瘫,视力减退,幻视等症状,头颅CT平扫显示丘脑,中脑,桥脑,小脑,颞叶内侧,枕叶的梗塞灶,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典型CT征象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由Caplan首先提出 ,1 990年我国眼科医生报告了国内第一例TOB ,以后TOB很快被神经内科医师认识。我们于 1 997年 1月至 1 998年 1 2月共收治了 1 2例 ,占同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 1 6%。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1 2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的 2 8岁 ,最大的 84岁 ,平均年龄 57 5岁 ;有高血压病史 9例 ,糖尿病 2例 ,风心病 1例 ;9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其中昏迷 4例 ,无动缄默 1例 ,嗜睡 4例 ;眼球运动障碍 1 0例 ,其中双眼仰视 ,俯视麻痹 3例 ,双眼仰视麻痹 ,单眼俯视…  相似文献   

15.
郑光荣  韩东菊 《重庆医学》2002,31(9):F003-F003
自发性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 10 % ,但因小脑出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往往被误诊。我院 1996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小脑出血 16例 ,依据 1986例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度标准。明确诊断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现将 16例小脑出血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4 8~ 87岁 ,平均年龄 5 6 4岁 ,有高血压病史 12例 ,糖尿病史 1例。被误诊的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5 2~ 73岁 ,平均年龄 5 7 8岁 ,有高血压病史 5例。1 2 主要症状及体征、出现时间 见表 1表 1  …  相似文献   

16.
男性患者,33岁,因头晕,行走不稳三个月入院。三个月前饮酒后入睡,睡眠中突然感左颈枕部疼痛,头晕,视物晃动,恶心呕吐,双下肢无力,站立向左倾倒。第二天出现左面部及右半身发木,左眼睑下垂,饮水呛咳。在外院拟诊为“脑干脑炎”。用大量激素治疗无效,并出现肥胖,痤疮,满月脸。  相似文献   

17.
王刚  王浩  田力学 《北京医学》2001,23(3):156-156
患者,女,48岁.因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模糊半年,于2000年3月15日入院.查体:双侧角膜反射减弱,右侧水平眼震,咽反射减弱,饮水呛咳,腹壁反射减弱,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试验及轮替试验皆阳性,行走不稳呈摇摆步态.CT示:小脑蚓部及右侧小脑半球高密度占位,大小约7cm×6.5cm×6cm,边界清楚,压迫第四脑室及脑干,侧脑室轻度扩大积水.MR示:小脑蚓部及右小脑囊实性占位呈长T1短T2信号,四脑室及脑干可见受压变形移位,周围脑组织未见水肿,肿物结节可见增强.手术取后正中入路,见小脑蚓部囊实性肿物偏右侧,压迫小脑半球及蚓部,内含有黑色实性物质、毛发及胶胨样棕绿色粘稠物质约30ml,仔细分离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肿物内含骨、毛囊、毛根、大量泡沫细胞、含铁血黄素及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为畸胎瘤.术后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16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MR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前动脉闭塞所引起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发病率远较脑血管病低 ,加上尚无客观的诊断标准 ,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即使作出诊断也很难断定病变程度、范围。为探讨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的MR和临床特点 ,几年来我们系统地观察了16例患者MR改变和临床表现 ,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1995~1999年间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16例 ,男性9例 ,女性7例 ;年龄41~72岁 ,平均 (51.4±9.5)岁。均为首次发病 ,无脑部受损、颅神经受损征象。既往体健7例 ,有糖尿病病史2例 ,有高血压病史7例。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小脑前下动脉(AICA)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改变.方法 对18例AICA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MRI、MRA、DSA及CTA进行分析.结果 AICA梗死主要累及小脑中脚或(和)脑桥外下方,所有患者均有眩晕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症状体征,均有多颅神经受累,第Ⅷ颅神经受累是AICA梗死的一个特征性改变.结论 AICA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MRI,MRA、DSA及CTA,且其对判定病因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学。方法 采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22具(共44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没行有关数据学处理结果:①22具尸头44侧共发现小脑下前动脉41支。从基底动脉下1/3段发出者34支(占82、93%)从基底动脉1/3段发出者7支(占17.07%)。②小脑下前动脉起始段位于展神经根腹侧者34支(占82、93%);位于展神经根背侧者5支(占12.19%);穿展神经根丝者2支(占4.88%)。③小脑下前动脉与第Ⅶ和第Ⅷ对脑神经位置关系腹侧型者16支(占37.84%);穿神经根型者19支(占47.02%);桥袢型者4支(由9.76%),远隔型者2支(占4.88%)。④小脑下前动脉形成的桥臂袢位于三叉神经根腹侧者9个(占34.62%);位于三叉神经根腹外侧者15个(占57.69%);位于三叉神经根背侧者2个(占7.96%)。结论: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与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及三叉神经的解剖关系极其密切,血管与神经之间可产生相互压迫而导致某些神经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