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婴,女,2个月。出生37天时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疑为“感冒”给予抗炎治疗三天无效,并全身出现红色丘疹,瘀斑、大小不等,以四肢末端较甚,曾就诊当地医院,化验血象显示:WBC3.1×10~9/L”,RBC3.2×10~(12)/L,血色素58g/L,血小板6.0×10~9/L。诊断: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3岁,白种人。乏力3个月。口-生殖器溃疡5周,就诊前3天出现皮疹。无眼、神经、肠道和关节病史。检查:发热(38℃),右肩部见伴有中心脓疱边缘出血的红斑丘疹,左腕部见出血性溃疡性结节。后者继发于烫伤后,临床上与坏疽性脓皮病相符。背部见散在较小的脓疱,部分为毛囊性。口腔和小阴唇部有多数深溃疡伴边缘出血。未见眼部损害,但根据其他表现可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发现包括:中性白细胞(16.1×10~9/L 中占89%),血小板升高(420×10~9/L),ESR 25mm/h。溃疡、脓疱、血细菌培养阴性。最初静脉内给予氟氯青霉素(2g/d),口服强的松龙(60mg/d),热退,但当背部脓疱消退时,较大的脓皮病皮损却迅速扩大伴广泛的中心坏死。腿、面、上肢包括右手静脉插管处出现新皮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1例 SLE 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经用DDS 治疗有效。患者女,29岁。1980年诊断为面部DLE,病史4年,此前曾有短暂的手指血管炎性损害和末梢关节病。实验检查:ANA 阳性(1:80),C_3、C_4降低,血小板计数140×10~9/L,DNA 结合率<20U/ml。其皮肤病变用 DDS 治疗,100mg/d 约2个月获良效。1年后皮肤病变复发,且血小板减少(11×10~9/L)。此前5个月曾患玻璃体出血,故重又使用 DDS,10天后血小板上升至67×10~9/L。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儿女,75天。因颜面部紫癜4天,左腰部水疱2天来诊。4天前,其家属发现患儿额部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未引起重视。1天前发现患儿左腰部出现红斑及水疱。患儿既往无水痘史,其母孕期曾患水痘,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检:贫血貌,精神差,哭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颜面部及四肢见针尖大小出血点,左腰部可见簇集分布的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疱与疱不相融合,水疱基底有红晕。实验室检查:血WBC14.8×109/L,L0.723,N0.155,RBC2.47×1012/L,Hb70g/L,PLT28×109/L,骨髓涂片示有核细胞增生减少,粒∶红=34.3∶1,粒系增生51.5%,原始粒细胞占40.0%…  相似文献   

5.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 ,11岁 ,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年余、下颌部肿块伴轻痛半月来诊。患者 2年前因全身出血点 ,于当地医院经血和骨髓检查 ,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收入院。经规律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 ,病情渐稳定 ,血小板由 3 8× 10 9/L升至 10 5× 10 9/L。于 5个月前出院。出院后强的松的用量为 2 5mg/d ,每半月减 2 .5mg ,减至 10mg/d时 ,患者自行停用。停药后约 2 0天 ,患儿下颌正中部起一约黄豆大的结节 ,轻微疼痛 ,颌下结节渐增多 ,并融合成一条索状肿块 ,双上肢及躯干亦有同样结节 ,曾在他院诊为“软组织感染” …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7岁,工人,天津人。上腹部疼痛伴持续性高热9天,全身皮疹8天,加重3天。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全身皮肤潮红、肿胀和疼痛,嘴唇和口腔黏膜糜烂和溃疡,黄疸、全身淋巴结、肝、脾肿大,伴严重肝损害,外周血白细胞(21.38×109/L)和嗜酸粒细胞(4.48×109/L)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对于顽周性银屑病特别是银屑病性红皮病,氨甲喋呤(MTX)是常用的药物,其主要副作用是对肝脏和骨髓的毒性,引起表皮坏死少见,本文报道了一例86岁的女性患者,因患银屑病性红皮病用MTX治疗,发生表皮坏死.病人在MTX治疗前查Hb12.0g/dl,白细胞计数12.6×10~9/L,血小板计数275×10~9/L和血尿素5.1mmol/L.为使MTX的毒性减至最小,使用特殊的注射器泵间歇性输注的方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1例81岁寡妇于双足跖发生小疱,继而波及躯干和四肢。根据临床表现、组织学检查和免疫荧光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给予口服60mg/d 强的松龙,获得皮损缓解。复发时,小水疱以双足跖为主。皮肤科检查:于足跖面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水疱,部分为出血性,手掌亦见少数损害,右前臂有单一红斑,其他皮肤及粘膜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b 8.3g,WBC5.43×10~9/L,E 0.01×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90.5fl,ESR18mm,血清铁<8μg/L,肝、肾和甲状腺功能、血清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3个月出生时在左颈和上胸部有一血管瘤,颜色逐渐变深,入院诊断为血小板捕集综合征(platelet trapping syndrome)。血小板计数34×10~9/L,有心力衰竭征象,胸部X片显示左肺模糊,超声心动图显示大量心包渗出液、心脏无血管性损害。用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均为10mg/kg/d)治疗,第4天血小板计数正常,心包渗出液消失,第10天血管瘤几乎变平,显著缩小,仅余耳垂处和下颌处2个结节。组织学显示分叶状毛细血管瘤,血管瘤的分叶较大,且延伸至真皮深层,但未作出簇状血管瘤的特异性诊断。10个月后,噻氯匹定停用。4岁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然家系中同患带状疱疹较为少见,笔者见到2个家系中父女同患该病,现予报告: 家系1:冯××,女,6岁.于90年7月12日,被其母发现右胸部皮肤出现5分硬币大红斑、上布密集粟粒大小之水疱,呈带状分布,微痛,次日开始发烧,并在右胸部又发现有2处同样皮疹并有破溃,于7月16日入本科.体温38.8℃,脉搏120次/分,血压14/8 KPa,一般情况尚可.血常规:血色素95g/L、红血球3.0×10~(12)/L、白血球13.8×10~9/L、中性0.82、淋巴0.16,嗜酸粒细胞0.02;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诊断为右胸带状疱疹继发感染.其父陪护,于7月19日,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27岁,因面部蝶形红斑、发烧、关节疼。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 ANA 1:64阳性,DNA 抗体1:64阳性,ENA1:64阳性,IgG2075mg/L,IgA320mg/L,IgM170/L,血 TRHb110g/L,WBC3.2×10~9/L,BPC110×10~9/L,ESR78mm/h,肝功 HBsAg(+),GPT190u,TP6.0,A/G:3.6/2.4,诊为 SLE 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强的松40mg/d,雷公藤6~#/d 病情迅速缓解,一个月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项目大部分阴转而出院,出院后自行停用强的松改服中药,又因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 1 例 1 男 2 3岁 ,于 2 0 0 0年 1月 2 7日起左侧肩胛部针刺样疼痛 ,并在疼痛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水疱 ,皮疹迅速发展到左胸前部和左上臂至手掌部 ,剧痛难忍 4天而就诊 ,发病前有劳累和感冒病史。结婚 4个月 ,有静脉吸毒史。入院查体 ,体温 3 7 6℃ ,体重 62 ,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皮肤科情况左侧肩胛部胸前上部、腋窝、左上肢伸屈侧及手掌部多发的成簇性红斑 ,水疱 ,部分血疱 ,少许糜烂、坏死、痂皮、左腋下淋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WBC 3 0× 10 9/L、PLT  91 0× 10 9/L、LYM O 42、MID 0 17、NET  0 3 9、ALT…  相似文献   

13.
<正> 家庭内直接接触引起带状疱疹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近年所见5例报告如下。例1 李某,女,54岁,工人。胸部右侧持续性疼痛4天,皮疹2天。先感胸部右侧持续性疼痛,活动受限,2天后自右侧乳房至背部右侧出现红斑及痱子样皮疹,触痛。病前无外伤史。患病前11天其母在左额部、左上下眼睑左颊部患左侧三叉神经第一支带状疱疹,患者曾帮其清洗患部及敷药。检查右侧乳房至背部右侧有五簇粟粒至芝麻大丘疹、水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6.2×10~9/L,分类正常,H~3TdR淋巴细胞转化率9860  相似文献   

14.
野生油菜致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 1例由食用野生油菜所引起的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女 ,3 3岁 ,农民 ,颜面部浮肿瘙痒 3天。血WBC 19.2 2× 10 9/L ,N 0 .83 3 ,血钾 3 .1mmol/L。由食用野生油菜所引起 ,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15.
病例一,男,5岁,入院前5小时在邻居(屋主系麻风病人)家偷吃了“不少”白色小药片(DDS),3小时后家人发现其思睡,口唇及面色灰紫,四肢颤动,步态不稳。入院时T 38.8℃,P148次/分,R 26次/分,神志清,检查合作,双下肢明显震颤,步态不稳,口唇、甲床及皮肤轻度发绀,面色灰紫,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肌力与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RBC 3.6×10~(12)/L,WBC 9.6×10~9/L,N68%,Hb 90g/L,pt 210×10~9/L,诊断:氨苯矾急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7岁。因用硫唑嘌呤9天后发热48小时伴全身不适而就诊。患者于9个月前发现皮肤易发生青肿且常规血小板计数为6×10~9/L,经骨髓检查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8年前曾因血尿经检查发现膀胱癌,但定期随访细胞学检查未见复发证据。血液学检查证实有IgG单克隆丙球蛋白病。尽管每日使用泼尼松龙10mg,血小板仍维持在60~80×10~9/L,于是在9天前加用硫唑嘌呤50mg,一日3次。 由于发热、白细胞增加,临床上曾怀疑脓毒血症,始用头孢噻肟钠并停用硫唑嘌呤。后因热退又重复应用硫唑嘌呤,次日出现广布的色泽较暗的斑疹、下背疼痛且重又发热。曾怀疑皮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4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均对多种治疗无效。例1.男,33岁,因患SLE长期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已长期患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偏低。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全T为0.3×10~9/L(正常1~3  相似文献   

18.
<正> 患者男,32岁。因咽喉部疼痛肌注青霉素,每日2次。两天后,自觉面部瘙痒、灼热、疼痛,出现皮疹且逐渐扩大、增多,同时伴有发热、头痛。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皮肤(颜面、手背部为著)可见散在性片状水肿性红斑,境界清楚,边缘隆起,上有丘疱疹。新皮疹呈暗红色,形成虹膜状损害。实验室检查:WBC 9.7×10~9/L,N 0.58,L 0.34,E 0.08;尿检阴  相似文献   

19.
1例病程为 2年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男 ,2 2岁 ) ,因急性发作而入院行骨髓移植治疗。先用马利兰4mg/(kg·d) 4天和环磷酰胺 10 0mg/(kg·d) 2天预处理 ,8天后接受孪生兄长 110 0ml异体骨髓移植。移植后第 7天WBC 2 0 0× 10 9/L ,患者畏寒、高热 ( 4 0℃ ) ,第 9天全身皮肤出现痛性结节、脓肿。局部皮肤脓肿穿刺液沙堡琼脂 (SDA)培养、血培养肉汤增菌液多次分离到黄曲霉。患者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5FC、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治疗 4个月 ,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小鼠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特征,探讨IFN-γ在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建立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脾内IFN-γ蛋白质及mRNA水平,用平皿系列稀释法检测肾内菌落形成单位(cfu),并记录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IFN-γ的表达:正常组为0.430±0.148(IFN-γ/G3PDH,下同),致死量组第3天为0.211±0.124,第7天为0.386±0.180,均低于正常组,但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5;亚致死量组第3天为0.705±0.206,第7天为0.895±0.101,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1,且7d与3d比较P<0.01;免疫抑制组第3天为0.221±0.127,第7天为0.470±0.223,第3天结果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第3天P<0.05,第7天P>0.05.此外,免疫抑制组均低于相应时间亚致死量组(第3天、第7天均P<0.01).肾内带菌量:致死量感染组第3天为(15.32±2.44)×102cfu,第7天为(78.58±19.97)×102cfu;免疫抑制组第3天为(10.16±1.52)×102cfu,第7天为(65.72±18.64)×102cfu;亚致死量组第3天为(5.51±1.66)×102cfu,第7天为(1.29±0.49)1×102cfu,致死量感染组及免疫抑制组肾内均有大量菌生长,亚致死量组肾内菌量较少.平均生存时间:致死量感染组平均13.6d死亡,免疫抑制组平均14.2d死亡,对照组和亚致死量组生存时间均超过45d.结论 健康鼠大量菌感染及免疫抑制鼠少量菌感染均可引起致死性感染,而IFN-γ在小鼠系统性尖端赛多孢感染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