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历代相关文献中探索中医脐疗法的发展源流,殷商时期可视为脐疗法的萌芽产生阶段,汉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可视为脐疗法的初步发展阶段,宋金元至明清时期可视为脐疗法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并指出各种脐疗法的操作、应用原则及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对脐疗法的现代发展状况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罗传灿  李敏  张国梁 《环球中医药》2011,4(2):149-152,156
臌胀是中医四大顽症之一,其病机多是正气不足,邪实内滞,往往寒热错杂,虚实兼具,治疗上均较棘手.中药敷脐疗法是其临床主要外治方法之一,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家多有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临床依然应用.本文对臌胀病中药敷脐疗法的概念、机理、源流、临床应用的主要方法、特点及临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了目前临...  相似文献   

3.
孙秋凌 《新中医》1995,27(1):27-28
敷脐疗法临床运用举隅孙秋凌主题词中药外敷疗法,脐,遗尿/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复方(中药)/治疗应用敷脐疗法是通过中药外敷或外熨脐部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近年来笔者临证时屡用敷脐疗法治病,疗效满意。兹简介如下。1葱硫饼疗遗溺高某,女...  相似文献   

4.
谈脐疗法及其应用纪廷龙(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271100)脐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在民间应用已久。作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综览有关文献资料,就对脐疗法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略谈管见,以供同道指正。脐疗法是将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敷于脐部,以治疗疾病。此法颇...  相似文献   

5.
敷脐疗法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和辨证施治原则,选用不同药物敷于脐部,经脐部皮肤的渗透吸收作用,通过脐穴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功能发挥治疗效应。此疗法较多地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取得良好疗效。文章拟对敷脐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敷脐疗法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和辩证施治原则,选用不同药物敷于脐部,经脐部皮肤的渗透吸收作用,通过脐穴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功能发挥治疗效应。此疗法较多地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文章拟对敷脐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试论脐疗的治疗机理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脐疗的治疗机理及作用四川省重庆市第二卫生学校(632260)周天寒,温志源,叶嗣清关键词:脐疗/外治法,治疗机理,治疗作用中医脐疗,又称“敷脐疗法”、“贴脐疗法”,属外治法范畴.是指根据症情选药,研为细粉,分别选用酒、醋、蛋清、水或油类等辅料调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粉剂敷脐配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脐疗治疗组与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中药、中药制剂静滴、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加用辨证选方之中药散剂敷脐。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粉剂敷脐配合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地达到整体排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目的,同时能降低尿蛋白,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高树中教授“脐关”理论与临床应用经验。高教授提出脐为三焦将原气从下焦传至中焦的“关”,是人体阴阳气化、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枢,可称之为“脐关”。临床中,结合望诊、触诊、切诊应用“脐关”理论辅助疾病诊断,创立了通“脐关”以疗疾之法——脐针疗法、脐灸疗法。脐针疗法常取高氏脐部五穴(脐心、脐胃、脐肝、脐肾、脐肺);脐灸疗法强调“生猛辛香温”是选药原则,采用多种隔药灸脐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脐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 例急性腰扭伤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脐针组及普针组各30 例,普针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治疗,脐针组采用脐针疗法治疗。比 较2 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活动障碍评分的变化,比较2 组及时止痛总有效率。结果:治 疗后,2 组VAS 评分、腰椎活动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脐针组上述2 项评分均低于普针 组(P<0.05)。脐针组即时止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普针组即时止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6.7%,2 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疗法能有效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腰椎活动度,即时止 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脐又名神阙、气舍,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为冲脉循行之域,与全身经脉相联系,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面角质层最薄,且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薄弱,渗透力最强,药物容易穿透、弥散,易于发挥效用。外用药可在脐部直接吸收,保持一定浓度,充分发挥药效,故而敷脐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而泄泻在治疗中尤其时常应用敷脐疗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敷脐疗法治疗各证型泄泻,整理如下:1止泻膏药用丁香、吴茱萸、白胡椒、干姜等分,研细末,与少许凡士林…  相似文献   

12.
传统药酒疗法周俭(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教研室,100029)用药酒维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试从源流、制作以及合理使用三方面论述传统药酒疗法。一、药酒的源流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酿酒术。药酒的出现要晚...  相似文献   

13.
敷脐疗法治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48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徐美龄,唐为勇(200021)关键词:敷脐疗法,迁移性腹泻,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迁移性腹泻口服中西药疗效均欠理想,笔者近年采用中药敷脐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且有“廉、便验、快”之特点,现介绍于...  相似文献   

14.
浅谈脐疗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最早的治病方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其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繁多,备受历代医家重视。脐疗法属中医外治法之一,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如糊、散、丸、膏等)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以某些物理刺激(如艾灸、针刺、热敷、拔罐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熏脐法、熨脐法、炼脐法、温脐法。脐疗法是在古代药熨、敷贴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中医经络、脏腑理论与药物刺激、渗透、激发相结合的产物。脐疗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试就脐疗法的历史发展作一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脐疗法是中医学中行之有效、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之一。现今随着临床中脐疗法的应用,其相关基础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操作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为进一步探寻古代医家脐疗法具体操作方法,笔者选择在针灸史中较有影响力的清代著名医家李学川的书籍《针灸逢源》进行研究,对书中所述脐疗法进行整理,以浅释脐疗法,冀望能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1脐疗法治病机制脐疗法是将腧穴、药物结合起来的一种外治方法,临证  相似文献   

16.
隔物灸脐作为中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充分利用穴位、灸法及药物三重作用发挥效力,在创伤骨科卧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中效果明显,具有辨证灵活、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耐药性低等优势。此文围绕隔物灸脐疗法的种类、作用机制极其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明确隔物灸脐疗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扩大隔物灸脐在临床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敷脐疗法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霍翠兰 《新中医》2005,37(2):55-56
敷脐疗法在临床应用上与药物内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其自身的特色。笔者在临床中常运用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各种疾病,略有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广泛运用于包括急症在内的中医临床各科疾病。古代常用的急症脐疗方法包括直接灸脐法、隔物灸脐法、熨脐法、药物敷贴法、脐部按摩法、浴脐法、脐部拔罐法等。脐疗法的作用机理与脐的特殊生理和解剖结构有关。但就现在急症脐疗法的研究而言,相应文献整理总结仍属空白。笔者希望今后对急症脐疗法相应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挖掘,总结适宜病症,提炼适合现代临床的治法,来更好的应用于现代临床急症。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脐反应点进针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临证思路。脐反应点进针法是脐针疗法创始人齐永教授以脐洛书全息理论为指导,结合后天八卦全息理论,运用针柄,在脐相应方位寻找疼痛反应点,并由反应点进针,针尖朝向肢体疼痛部位,必要时配合拍打疼痛部位以助行气活血止痛的一种针刺方法。脐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快速、用针数量少等特点,可为针刺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神阙穴属任脉,古书记载忌针宜灸,位于脐中部。经临床反复研究及验证,神阙穴具有抗衰老、调和脏腑的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开始注重脐诊,且开始在脐部施诊,予以脐灸、脐针疗法,其中脐针疗法提出至今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指导作用,故应将脐针疗法传承创新以广泛运用于临床,本论文对近年来脐针疗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