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医心理病因研究中,从教育层面提炼出保护缺失。本文从保护缺失的定义、成因、分型、影响、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中医心理病因的发展、中医心理家庭治疗、中医心理治未病之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研中医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提供对策。方法:对650名学生进行多方位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学生思想特点从总体上来讲是积极向上的,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结论: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搭建学生心理调适平台等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目前影响我国医学生幸福感存在的相关因素及未来解决途径。方法:在大学生和医学生是共性个性的关系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影响大学生及医学生幸福感相关因素的异同点,针对上述因素结合相关文献,整合出系统的解决思路。结果:影响医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校园内外多重因素,因此解决思路也同样具有多维性。结论:我们应当从分析影响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出发,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制定针对相关因素的合理方案,从而促进医学生个人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线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中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结果显示,中医类留学生心理适应较好,社会文化适应需提高,来华前缺乏对中医的了解。分别从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个体差异、对中医的了解和个性化跨文化适应指导分析了中医类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从5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的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等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制的相关问题,对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和大四见习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临床本科实习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0.48分,临床本科见习生的主观幸福感得分为76.14分.跟普通大学生平均分78.16分[1]相比,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的主观幸福感偏低.  相似文献   

6.
心理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中大学生群体存在相当多的心理状态偏离问题。人际关系、家庭亲子关系、婚恋情感是困扰大学生的重要因素。性取向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合理的干预,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心理亚健康是处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如不引起重视还可能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处于心理亚健康状况的人大约有80%以上,心理亚健康状态人群开始向低龄化发展,处于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占50%左右[1].随着相继报道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的增加,最新调查显示,北京某高校大学生中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有16%以上,有2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缺失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自编大学生职业规划问卷调查表,在四川三所高校中随机抽取二、三、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经统计后得到相关结论。结果:从职业规划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很不完善,学生意识不强,学校指导不力,机构缺失,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结论: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是涉及学生个人、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搭建起大学生一系列职业规划体系平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峰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62-2363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大学校园也不同于任何一种别的社会生活环境,在社会中处于较高层次。但正是这样一个群体,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特殊层次,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共性趋势,又有其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附,交往与封闭,个人意愿与职业要求等诸多矛盾与冲突面前,表现出种种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会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因此,应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药类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或多或少表现出焦虑逃避心理、自负自卑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过分依赖等心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试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1.
周秋莲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217-1218
通过对地方院校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治疗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以及心理与社会特性的角度,论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医学辅助治疗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心理问题的医学辅助治疗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校心理卫生教育。方法随机选取200名高校大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前后对其应对挫折或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进行测试,并使用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在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前后,应对挫折或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只要针对逐年剧增的大学生自杀行为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开展生命教育,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其心理承受力明显增强,自杀现象也会明显减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高校医疗保健相结合,以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西藏大学生就业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制度改革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倾向两方面进行论述。阐述西藏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优劣势及就业心理的自我提升。提出在就业的新形势和就业工作的新任务下,研究西藏大学生就业心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解决西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阐明了当前90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现状好的方面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党性修养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等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郭霞珍 《中医教育》2008,27(6):28-30
目前认为中医界有名望的技术高超的中医师太少,这是大家常常谈论的一个问题,然而社会又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那么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大学教育中如何应对这一社会需求,也是深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与中医专业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以后发展提高自身诊疗能力和水平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针对首都大学生就业中的突出问题的调研。更使人看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刘昭坤 《河南中医》1998,18(4):230-231
中成药治疗大学生身心疾病的体会刘昭坤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卫生所(255200)主题词身心医学神经衰弱/中医药疗法六味地黄汤/治疗应用笔者近年治疗大学生身心疾病,颇有体会,介绍如下。1大学生心理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因个体存在适应...  相似文献   

17.
医学贫困大学生因其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心理贫困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医学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具有严重的自卑与过度的自尊并存、自信自强与自我消沉两极分化、渴望交流与自我封闭相互冲突等特点。因此,需要从拓宽资助渠道,构建全方位济困助学体系;加强人文关怀,构建立体化心理救助体系;注重环境育人,构建全局性心理环境优化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心理扶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文秀 《北京中医》2008,(3):237-239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治未病”的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和瘥后调摄等思想出发,应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体系、心理咨询体系、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心理保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癌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其意味着极其痛苦和衰弱,面临死亡。癌症病人在确诊前后存在着特殊的疾病心理反应,由否认、愤恨、沮丧、忧郁直至接受现实等情绪变化。而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对癌症的转归和延长存活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有必要从“生理、心理、社会”这三方面着眼,帮助他们平复心理的创伤,疏导不平衡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现在彳艮多人都知道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俗语说:“树老怕空一心,人老怕冷清。”养老决不仅仅是满足老年人的衣食需求,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对于他(她)们安度晚年其意义更为重要。一、老年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内部心理过程中和谐一致、与外部环境适应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积极稳定、自我评价恰当、人际交往和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良好共5个方面。”据中科院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健康、经济、参与活动等多项因素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