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术后患者两种吸氧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直视术后双鼻导管和面罩2种吸氧方法的氧疗效果。方法将心脏直视术后停用呼吸机后持续氧疗的120例患者,采用2种吸氧方法,在相同氧流量;同一时间段,分别监测患者的氧合指标:pH值、PaO2、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频率。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2种吸氧方法的感受。结果2种吸氧方法患者的氧合指标、呼吸频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氧疗期间的舒适度双鼻导管吸氧法明显优于面罩吸氧法(P<0.05)。结论双鼻导管吸氧法既能保证有效氧疗又能使患者感觉舒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且需要进行氧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进行氧疗n=40例)和对照组(文丘里面罩或双腔鼻导管进行氧疗n=40例)。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氧疗设备后生理参数(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的变化以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呼吸困难评分、舒适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生理参数方面的比较,应用经鼻高流量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低于传统氧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和患者平均动脉压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观感受方面的比较,应用经鼻高流量组患者在呼吸困难评分,舒适度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氧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氧疗方式比较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能减低患者的呼吸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性,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老年病房确诊的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缓解期在家庭内应用双鼻导管氧气筒吸氧,氧流量(1~2)L/min,每天吸氧时间为至少15h,总疗程均为12个月;定期随访患者吸氧的依从性。治疗前后两组均用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定血气分析、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实验组1年后SGR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低氧血症、6MWD改善明显(P〈O.01);肺功能变化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FEVI%、FEVl/FVC%及PaCO2较实验前加重(P〈0.01)。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明显改善缓解期COPD伴低氧血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社区追踪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长期家庭氧疗状况,观察长期氧疗对其生活质量及急性发作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急性发作出院后缓解期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以常规抗炎、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鼻导管低流量吸氧或鼻导管与BIPAP呼吸机交替氧疗,每天至少15h,随访2年后应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及2年中急性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SGRQ问卷中在症状、活动能力及心理影响和总分的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年中急性发作的次数、平均住院天数也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长期氧疗知识的宣教,提高COPD患者及家属长期氧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10 h,氧流量6 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2 L/min;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4~6 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l、2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PaO2和PaC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d PaO2明显提高,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采用不同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吸氧方式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氧疗的疗效,分析为早期低体重儿进行吸氧治疗应选择的合理的吸氧浓度与方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进行吸氧治疗的早产低体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单侧鼻导管低流量吸氧、CPAP或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测定其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吸氧治疗时的氧流量及吸氧浓度,并比较使用不同测氧仪进行氧浓度测定的结果。结果:与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相比,在为患儿使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时采用0.5L/min、1.0 L/min、2.0 L/min的氧流量,其氧吸入浓度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氧流量的增加,为患儿采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可逐渐增加,而为患儿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无明显的变化。采用两种测氧仪测得的氧浓度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鼻导管氧疗时应采取单侧鼻导管吸氧的方式,并将氧流量控制在0.3-0.5L/min之间,以免因氧流量过高造成患儿氧中毒。此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及缺氧程度等情况为其合理选择大小适宜的头罩进行头罩吸氧,将氧流量设置为5L/min,并将气体湿化并加热至31-34℃。对于使用呼吸机进行CPAP的患儿,应根据其血氧分析指标为其调整给氧浓度。  相似文献   

7.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治疗成人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氧疗方法。与传统氧疗装置相比,HFNC可以提供21%~100%的恒定氧浓度、最高达60L/min的氧流量、37℃温度、100%相对湿度的高流量气体,可以更好的改善氧合并且患者舒适度及依从性良好。临床常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拔除后的氧疗、癌症伴呼吸衰竭的姑息治疗、术后病人的氧疗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其局限性,现就其最新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三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氧疗方法(改良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吸氧、暖箱吸氧)进行比较,了解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3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3组:改良鼻导管组11例、鼻导管组10例,暖箱组10例,分别对其设定不同氧流量,并在吸氧后1 h测定氧浓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氧流量下,鼻导管组与暖箱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鼻导管组的实际吸入氧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氧疗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利弊,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最适当的供氧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精确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重症肺炎患者拔管后序贯治疗的临床价值,为ICU患者进行合理氧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ICU收治的拔除气管导管后给予鼻导管吸氧失败的65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3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比肝移植术后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使用经典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对受体呼吸功能的影响,选择出较好适合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氧疗方式,提高该类患者专科护理的质量,改善治疗的舒适度及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及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42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后氧合指数OI≤300 (Pa O2/Fio2≤300)住ICU的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经典面罩吸氧组和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组,各21例,分别采用简单面罩吸氧和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吸入氧浓度在40%~45%,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0 min、5 min、30 min、2 h、24 h血气的动脉血气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血氧饱和度(S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的参数变化;两组中转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再插管病例数。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脱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吸氧组在拔管后5 min、30分钟、2 h、24 h Pa O2、SPa O2、氧合指数OI均较面罩吸氧组好,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氧疗(鼻导管、面罩吸氧),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患者氧疗舒适度和耐受性及48 h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氧疗后1 h、8 h、24 h呼吸频率分别为24.6±3.5次/分、22.4±3.2次/分和21.2±3.3次/分,低于对照组的27.8±3.8次/分、25.4±3.8次/分和24.1±3.5次/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氧疗后1 h、8 h、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分别为62.7±3.6 mmHg、65.6±3.2 mmHg和68.3±3.3 mmHg,高于对照组的58.3±3.4 mmHg、59.8±4.1 mmHg和60.8±4.1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氧疗后1 h、8 h、24 h氧合指数(PaO2/Fi O2)分别为219.9±17.2 mm...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4-7+1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12月因急性呼吸衰竭在本院就诊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综合性治疗。对照组接受鼻导管供氧治疗,研究组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期间均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发现病情恶化及时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分别于氧疗开始后15 min、60 min、120 min统计并比较两组监护仪数据、血气分析数据、呼吸困难评分。比较两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O_2)值、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0 min、治疗后120 min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rog评分、舒适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巧用头皮针导管吸氧法在胃肠减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外科手术后需要胃肠减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50例患者吸氧方法为取一枚头皮针,将针头剪掉,留取塑料导管部分,将接输液器的接口处直接或通过接头与吸氧导管相连,将剪去针头的一端插入鼻腔约2-4cm[1],用胶布在胃肠减压同侧鼻腔外固定即可。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法,鼻导管插入胃肠减压对侧鼻腔,比较两种吸氧方法对病人舒适度、吸氧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两种吸氧方法均能达到氧疗效果,而观察组的吸氧方法可减少病人吸氧时不适感,提高舒适度及吸氧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头皮针导管法吸氧时,导管插入深度在鼻前庭位置,有利于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对吸入氧气发挥湿化、温化及清洁过滤作用,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刘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35-1436
目的:探讨一次性口罩给氧的氧疗效果及患者接受程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意识清楚能有效配合且需要氧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面罩给氧,观察组为改良用双腔鼻导管加口罩给氧。比较2组患者缺氧改善情况,了解患者的耐受度与舒适感。结果2组患者氧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改良后患者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对烦躁患者的护理。结论双腔鼻导管加一次性口罩给氧能提高患者的耐受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便患者交谈,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罗虹 《四川医学》2009,30(2):231-232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在高海拔地区夜间睡眠时氧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白天按常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夜间睡眠后行氧疗,即面罩吸氧2~3L/min。结果观察组夜间睡眠后SaO2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停氧30min后,PaO2,PaCO2和pH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在高海拔地区夜间睡眠给予氧疗,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循环和心肺功能,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非湿化氧疗对中低流量吸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心内科、泌尿外科、普外一科、普外二科经鼻中低流量吸氧的成人患者共933为研究对象,按照吸氧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459例)和对照组(474例),对照组用传统湿化给氧,实验组用非湿化给氧,分别于吸氧后第1、2、3、4、5、6、7d对两组患者给氧后的氧疗效果、鼻粘膜干燥、鼻粘膜出血、护士操作时间及氧疗成本等进行评价。结果非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并不影响患者氧疗效果,没有增加患者鼻粘膜干燥、鼻粘膜出血,但却缩短了护理操作时间,降低了氧疗成本,与湿化中低流量吸氧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非湿化氧疗,在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的同时,节省了护士的操作时间,大大地节约了氧疗成本,并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cTnl、BN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急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全部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低流量鼻导管氧疗;观察组34例,采用高流量经鼻湿化氧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氧和指数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cTnl、BNP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优于传统的低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法,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且可降低cTnl、BNP水平,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氧疗组、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无创通气组三组,分别给予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90天全因死亡率、治疗48 h后氧合状况。结果共纳入116例患者,其中经鼻高流量氧疗组40例,标准氧疗组39例,无创通气组37例。经鼻高流量氧疗组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标准氧疗组(22.5%比51.3%,OR=0.28,95%CI 0.10~0.73)和无创通气组(22.5%比48.6%,OR=0.31,95%CI 0.12~0.82);三组90天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0%、25.6%和24.3%,P=0.456)。治疗48 h后,高流量氧疗组PaO_2较标准氧疗组、无创通气组显著升高(P=0.006),高流量氧疗组比标准氧疗组提高PaO_2/FiO_2更有优势(OR=4.02,95%CI 1.64~9.85),但高流量氧疗与无创通气PaO_2/Fi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PaCO_2、pH、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氧疗、无创通气相比,经鼻高流量氧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28天气管插管率,且有降低患者90天全因死亡率的趋势。经鼻高流量氧疗提高患者氧合比标准氧疗更有优势,和无创通气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病情缓解出院后患者随机分为长期家庭氧疗(LTOT)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未做氧疗;氧疗组用双腔鼻导管家庭氧疗每日吸氧15h。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并且每半年定期复查血常规、血气分析。结果:家庭氧疗组半年、1年后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Hb、H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氧疗组每年平均住院次数及3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能降低COPD患者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对照组采用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拔管后24 h、48 h、72 h痰液黏稠度、口腔清洁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痰液黏稠度、口腔清洁度、经皮血氧饱和度、PaO_2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效果优于鼻导管经口给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