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作为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以其操作容易、安全无痛、检查快速、可床边检测、可重复检测和术中监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痉挛(Cerebrovascular 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近年来收治的6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用尼莫地平治疗前后的TCD检测结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经颅多普勒超声利用低频脉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检测颅内的血流信号,了解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了科学的依据,由于它具有简便、无创、可重复性、敏感性高等特点,在神经内外科的临床中广泛应用[1]。目前TCD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动脉痉挛评估、颅内脑动脉血管狭窄筛查、颅外颈部动脉狭窄和侧支循环的判断、急性颅内压增高和脑死亡的评估、术中监测、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脑血流微栓子监测、急性脑梗塞溶栓效果评估、颅内外血管盗血检测、鉴别脑梗塞血栓形成还是动脉动脉栓塞等方面应用较多,特别是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和评估的应用尤其广泛[2]。但是TCD是无二维图像的盲式探查颅内血流,如何正确的判断检测到的血管,除了从深度、血流速度及方向、频谱形态、PI值方面判断外,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是个十分重要的判断手段,特别时在双侧血流速度或搏动指数不对称(颅外段病变),颞窗不穿透时,CCA压迫试验明显提高了TCD的检出率,为正确的判断血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改变及防治措施。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结合临床表现评价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 6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5例经尼莫通及腰大池引流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对发现脑血管痉挛有重要价值;尼莫通及腰大池引流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重度颅脑损伤的急性期患者的颅内血流状况,判断脑血管痉挛(CVS)的存在,从而推测脑缺血障碍的程度。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2000~2005年已经明确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47例。与60例正常体检且颞窗良好者进行对照。结果:患病组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不同程度加快,部分严重痉挛的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峰值流速相对减低,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比值(VMCA/VICA)明显增加,提示有脑血管痉挛的存在。痉挛越重,脑缺血越重。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生痉挛的机率明显大于正常体检人群(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功能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动脉,并就脑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异常程度、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频谱形态多有改变.结论 TCD可对糖尿病患者血管状态提供客观的信息,在临床诊断、治疗、预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脊液置换减轻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并进而无创预测颅内压(ICP).方法:将60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组与非置换组各30例,发病第1、3、5、7天均行TCD检测,记录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造影和 CT 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常用方法,但很难评价其血液动力学。1979年 Nornes 首次在外科手术时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1982年 Aaslid 研制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非创伤性地记录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并用来评价脑血管疾病的血液动力学。本文运用 TCD 对14例 AVM 患者进行检查,探讨 TCD 对 AVM 的血液动力学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重型脑外伤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60例重型脑外伤病人,于第1、3、5、7、10天不同的时间进行TCD检测,对CVS组与非CVS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重度脑外伤后,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伤后即进行性升高,3至5d达高峰,随后逐渐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非CVS组MCA血流速度伤后3d维持在正常范围,伤后5d略有升高,随后回落逐渐接近正常,与CV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测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S的动态血流速度变化,对CVS的预防和治疗出血性脑损害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TCD检查无颞窗现象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金得辛 《浙江医学》2004,26(11):869-870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借助低频脉冲多普勒技术,经特定的颅骨超声窗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颞窗是其中重要的超声窗,通过它可以检测包括大脑前、中、后等动脉.  相似文献   

11.
王雪梅  林萍 《广东医学》1994,15(5):316-316
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非创伤性检测颅内血流速度的方法,自1982年Aaslibl首次报道了用脉冲多普勒探头直接记录到脑底动脉血流速度后,TCD技术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TCD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病变时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颅内血管的狭窄与阻塞及血管痉挛等的判定,动静脉畸形,评价Wills环功能状态和脑血管的侧支循环等。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经颅多普勒(以下简称TCD)的表现为:收缩期血流速度增高,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频谱形态呈层流。现将我们从1993-OI一1996—05检测的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出现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的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R方法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5岁。仪器:EMEtrans-seam彩色三维经颅多普勒诊断仪(频谱分析,彩色三维血管分布图及彩码标识血流变化)从表中可见,35例患者中,TCD符合脑血管痉挛表现者占94.3%,TCD正常者占5.7%。2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较高,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中的作用.方法 对泰安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的96例SAH病人均于3天内行DSA后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于<7 d、8~15 d、>15 d等不同的时间进行的TCD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个病人在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最快时行DSA检查,对二者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VS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发病即进行性升高,经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120诊断为CVS,与DSA检查诊断为CVS相符性很高,达95%.结论 TCD检测与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且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S的动态血流速度变化,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李春  陆福山 《当代医学》2009,15(15):72-72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于发病6小时内检测45例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流改变情况,之后连续监测15天,每日监测1次。结果4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27例,占60%,其中第3~7天TCD监测中,发现脑血管痉挛20例,占脑血管痉挛患者74%,脑血管痉挛患者中,发病6小时内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与第10天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出血后第3~7天内。  相似文献   

15.
15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采取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总异常率为86%,可检测出脑血管狭窄、痉挛、闭塞及血管弹性等颅内血管病变,对ACVD可提供血流动力学资料,并对病变血管流域进行定位,是监测脑血管痉挛(CVSP)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CVSP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情况,为临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TCD技术检测1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TIA)的颅内血管情况,记录颅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 TCD检测到的血管狭窄以MCA为主,其次是TICA;未见明显狭窄的患者,脑血流情况主要为前循环血流增高或椎基底动脉血流减慢;各组病人脑动脉硬化频谱改变比例均高.结论 TCD是诊断颅内脑血管狭窄准确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影响CV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夹闭手术前后应用TCD监测CVS。术前行颅脑CT检查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Fisher分级。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TCD检查资料。结果以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CA)高于120 cm/s为诊断CVS的标准,术后有17例发生CVS,发生率为53.1%。TCD检测CVS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78%。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中CVS的发生率有高于Ⅰ、Ⅱ级的趋势。结论 TCD为监测CVS的有效方法;颅内动脉瘤术后CVS的发生可能与Fisher分级的等级有关。TCD可以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增高,预测CVS,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唐德萍  赵玮琳 《广西医学》2001,23(4):784-785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观察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总异常率为81.3%(26/32),真正查到病因12例(37.5%),其中脑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5例,脑动脉狭窄3例,脑血管痉挛8例,脑血流病理性增高6例。结论:TCD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部分病因诊断及脑血管痉挛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无创、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与颅内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人,正常对照组18人,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细胞选择凝集素(E-Selectin),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一1(VCAM-1)和白细胞选择凝集素(L-Selectin)的含量,用TCD探测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蛛网膜下胜出血后E-Selectin、ICAM-1、VCAM-1均明显升高(P<005),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普遍增快,脑脊液中粘附分子水平升高与颅内血管痉挛密切相关(r=0.67)。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痉挛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CDFI)联合检测技术在颈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进行TCD及CDFI检查,对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TCD及CDFI诊断38例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术后检测颈动脉狭窄段内经显著增宽,管腔内血流充盈良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管腔内狭窄解除,开放侧枝关闭,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相符。结论:CDF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TCD用于对颅内动脉侧枝血流的检测,TCD与CDFI结合提高了颈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是准确评价颈动脉支架术后疗效和随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