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 5年无病存活率显著提高 ,化疗强度越来越大 ,骨髓抑制也加重 ,对支持治疗的依赖性增加。尤其是输血支持 ,是患儿获得缓解或延长生命的重要保证。因此 ,应正确掌握输血原则和方法。1 白血病的输血原则1 1 最佳补充的原则 现代输血的观念是越纯越好 ,“缺什么补什么” ,以降低输血所致的免疫紊乱和传染疾病的机会。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尽量减少不必要输血 ,可输可不输者坚持不输 ,可多输可少输者坚持少输 ;应根据临床情况适当补充所缺少血液成分和相应浓缩物 ,尽量少输全血或血浆[1 ] 。1 2 最低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平衡是维持机体血管完整性、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的重要生理防御机制。目前已知人体内源性凝血因子共 11个 ,其中任一凝血因子的缺乏都将破坏凝血与抗凝系统的平衡 ,导致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由于相应基因缺陷造成内源性凝血因子绝对量不足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称为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目前临床上针对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的治疗方法仍局限在相应缺陷凝血因子的适时补充上。虽然相应凝血因子的补充能短时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但由此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费用及潜在的输血感染 (如肝炎、艾滋病等 )将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常用凝血因子应用的有关问题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200032)吴王月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凝期等疾病引起的严重出血,需应用有关凝血因子及血液成分替代治疗,现将常用凝血因子、血液成分应用的有关问题简述于下。1冷冻...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输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输血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也是抢救和治疗新生儿和某些疾病的一种特殊、基本手段。及时、合理的血液输入可延长或挽救一些垂危生命,亦可使一些急慢性失血或出血性疾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但是,血和其他药物一样,适当、合理应用效果良好;若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故必须对输血和血液制品有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输血后一定要严密观察和监护。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应用研究的发展,除全血输注外,成分输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并渐取代全血输注。另外,通过采取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辐照、使用白…  相似文献   

5.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输注华西医科大学附二院儿科血液肿瘤研究室(610041)廖清奎,孔佩艳各种凝血因子缺陷及血小板的数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严重出血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对此类患儿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即是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应用得当,可使患儿迅速止血,转危...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coagulation disorders,CD)患儿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137例患儿经过凝血5项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检查确诊为CD,并进一步进行特异凝血因子测定、骨髓形态学检测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查找病因及原发病.结果 137例患儿中,43例为遗传性CD,其中29例为血友病A,4例为血友病B,10例为血管性血友病;94例为获得性CD,其中15例源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22例源于肝源性凝血障碍,30例源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例源于特殊治疗药物,1例源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遗传性CD以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为主,减少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颅内出血.获得性CD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短期、特异、必要的输血及血液制品输注,其中死亡11例,7例为原发病所致肝功能衰竭,4例为晚期白血病及淋巴瘤.结论 儿童CD分为遗传性及获得性,临床上以获得性为主,遗传性CD需要特异性凝血因子的终生替代治疗,预后取决于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而获得性CD则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血液支持为短期替代,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7-320
新一代成分输血 一、非替补性输血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应用主要是对缺少的血液成分进行补充,仅仅是一种替补性疗法.近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液成分制剂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即非替补性输血,如:①输红细胞能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迅速加快,能使因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而致的白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得到纠正;②输血能改善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③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有效,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甚至获得持久缓解;④大剂量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输血紫癜和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也有一定疗效;⑤采用输血浆治疗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也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第9讲:成分输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概述 输血是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输血无论是严重贫血还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一律给予输全血,由此常常带来不良反应,甚至发生危险.现代输血的概念已不仅仅指输全血,更多的是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即成分输血.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  相似文献   

9.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7-320
新一代成分输血一、非替补性输血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应用主要是对缺少的血液成分进行补充 ,仅仅是一种替补性疗法。近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液成分制剂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即非替补性输血 ,如 :①输红细胞能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迅速加快 ,能使因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而致的白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得到纠正 ;②输血能改善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③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有效 ,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 ,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 ,甚至获得持久缓解 ;④大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白血病输血要求、成分血的合理应用、输血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总结了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指征、判断其输血的必要性、用血的适当性、不同血液成分的疗铲及副作用,分析了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输血原因依序为Hb、BPC、WBc降低,感染、出血。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很好的疗效。小儿白血病因指征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