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qnr基因和ESBLs基因的分布及其耐药特征。方法采用PCR法对11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筛查,并用PCR法检测qnr阳性菌株SHV、TEM、CTX-M-14及CTX-M-3型ESBLs基因;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对qnr阳性株的MIC值。结果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2株(1.74%)细菌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同时检出SHV、CTX-M-14、TEM、CTX-M-3型ESBLs基因。1株qnr阳性菌株对4种喹诺酮类耐药,1株对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中介,对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耐药;2株阳性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外,对其他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中存在qnrB基因,qnr阳性株同时含有ESBLs基因,且呈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研究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别,并分析产酶特性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的基因;VITEK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和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101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ESBLs阳性株39株,高产AmpC酶阳性株53株,其中16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非产酶菌25株;12株AmpC酶阳性菌中,7株扩增出blaDHA。基因,8株扩增出6laMIR基因,其中5株同时携带blaDBA.和blaMIR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MIR和blaFOX基因,4株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MIR基因阳性;16株ESBLs阳性菌中,8株扩增出blaTEM基因,2株ESBLs三维试验阴性菌株blaTEM基因阳性,未检出blaSHV基因。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高度耐药,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阴沟肠杆菌中ESBLs和AmpC酶检出率均很高,AmpC酶以blaDHA、blaMIR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尿源性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中qnrA、qnrB以及qnrS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特征,为控制产ESBL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对46株尿源产ESBL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PCR法检测qnrA、qnrB以及qnrS的存在情况.结果 46株产CTX-M型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6.1%、19.6%、13.0%、60.9%和43.5%.46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2株含qnrB(4.3%),未检出qnrA和qnrS.结论 尿源性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有qnrB的存在,且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严重,需参考药敏结果,不宜经验性选择喹诺酮类药物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产ESBL且qnr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及尿源性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4.
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ATB药敏试验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质粒型AmpC MIR及DHA、TEM、SHV、CTX-M和OXA 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该20株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头孢吡肟敏感率为40.0%,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80.0%~100.0%之间.MIR、DHA和TEM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17株(85.0%)、1株(5.0%)和14株(70.0%),而SHV、CTX-M和OXA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质粒型AmpC MIR及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很高,在阴沟肠杆菌中检出质粒型AmpC MIR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PMQR)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阳性菌株上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采用PCR法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aac-(6')-Ib-cr和qepA的分布情况.对包含PMQR的细菌,采用E-试验测定环丙沙星的MIC大小,同时扩增测序分析染色体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情况.结果 临床分离的6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qnrS、qnrB、aac-(6')-Ib-cr、qepA的检出率分别为14.93%、2.99%、2.99%和16.42%.8株细菌同时包含qnr和qepA基因,其中2株qnr、qepA和aac-(6')-Ib-cr同时阳性.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0.032~≥64μg/mL),其中8株(占61.54%)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64μg/mL).比对结果显示,环丙沙星MIC≤0.5μg/mL的3株细菌几乎未见染色体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而环丙沙星MIC≥8μg/mL的菌株全部存在gyrA和parC编码氨基酸序列改变,且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 83位、87位和parC 80位上.所有PMQR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的gyrB和parE均未发现任何氨基酸序列突变.结论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上检测到qnr、aac-(6')-Ib-cr、qepA的分布与共存.PMQR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不定,但染色体机制仍是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突变主要见于gyrA的83位、87位及parC的80位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呼吸道分离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基因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2004年临床分离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选取携带质粒菌株,提取其质粒DNA作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序列分析确定ESBLs的基因型.结果:40株接合试验阳性产ESBLs菌株中TEM型、SHV型、CTX-M型阳性率分别为50.0%、20.0%和67.5%,PCR阳性菌株中同时产2种以上酶者高达61.3%.随机抽取5株ESBLs的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其中2株TEM型的序列均属TEM-1型,1株SHV型的序列属于SHV-12型,2株CTX-M型的序列分属CTX-M3、CTX-M14型.结论:天津地区呼吸道肠杆菌科细菌ESBLs基因分型以CTX-M型为主,同时产2种以上酶的菌株居多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情况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62株。K-B法对13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头孢西丁(FOX)耐药性进行初步筛选;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PCR对产酶菌株AmpC结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62株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FOX的初筛阳性菌有22株;其中17株检测到AmpC基因,并且8株细菌三维实验阳性。结论 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非产酶菌株明显增高。治疗产AmpC酶细菌所引起的感染以亚胺培南或头孢吡肟为首选,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首次分析本地区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s)菌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2009年6月本院从临床分离的对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105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与质粒结合实验筛选产SSBLs菌株,通过药敏试验鉴定其耐药表型,运用PCR扩增检测其ESBLs基因型与AmpC酶基因型.结果 筛选出的2株产SSBLs菌株(1株阴沟肠杆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敏感.阴沟肠杆菌质粒编码的ESBLs基因型为TEM、CTX-M,AmpC酶基因型为ACT;大肠埃希菌质粒编码的ESBLs基因型为SHV、CTX-M,AmpC酶基因型为ACT.结论 本院存在产SSBLs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但此类菌株尚未在本院传播流行,ACT型是SSBLs菌株质粒AmpC酶主要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8月-2002年7月分离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 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 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 这两种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区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0株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nii,AB)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用PCR方法对20株AB菌的9种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20株AB菌中blaTEM阳性13株(65%)、blaADC阳性12株(60%)、blaSHV阳性1株(5%),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均阴性;1株blaSHV测得序列经比对为blaSHV-36型;1株blaADC作全长基因测序,测得序列经比对与美国核酸库已登录的blaADC DNA序列均不同,为新亚型。结论该20株AB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