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核中异染色质含量逐渐增加,由0d时的显著少于常染质转变为54d时的高于常染色质,线粒体逐渐变性,嵴由清晰变为模糊以至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最终成为空泡;内质网由环状变为短管状,囊泡状,最后消失。  相似文献   

2.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主要表现在:核中异染色质含量逐渐增加,由0d时的显著少于常染质转变为54d时的高于常染色质;线粒体逐渐变性,嵴由清晰变为模糊以至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最终成为空泡;内质网由环状变为短管状、囊泡状,最后消失。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中线粒体和内质网超微结构的这些变化,可以用来判断培养条件的优劣;而从染色质的一系列变化推断,0~18d是诱导培养细胞发生增殖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法研究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研究首次运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的培养条件,以细胞存活时间为指标,对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平衡盐溶液、合成培养基及血清浓度诸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2B1C3为最佳组合。即RP-MI-1640,5%小牛血清和0.85%生理盐水,细胞存活时间长达7个月。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SOD和MDA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培养细胞的退化过程。方法: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童虫细胞在培养0-54d过程中SOD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培养第12dSOD出现一个高峰,以后一直处于低平状态。MDA在培养第18d和第48d分别各有一个高峰,其后均逐渐降低。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呈逐步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为评价指标,探讨恒稳电磁场对感染21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LDH的影响,筛选恒稳电磁场作用的最适强度与时间。方法将虫龄为21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于常规培养基中。接种后第2d,将一部分细胞分别置于强度为0Gs(对照)、5Gs、10Gs、15Gs、20Gs、25Gs的恒稳电磁场中作用48h;另一部分置于20Gs磁场强度中分别作用为0h(对照)、12h、24h、36h、48h、60h、72h。然后运用酶细胞化学方法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进行LDH染色,Olympus-BH2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HIP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其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经不同强度恒稳磁场处理后其LDH着色均比对照组深,其中20Gs组的着色最深,其次是15Gs组,再是10Gs组,5Gs组与25Gs组细胞的着色相似,为最浅;统计分析显示,恒稳磁场处理后的各组培养细胞其LDH活性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显著(q5/0=32.7054,q10/0=51.1946,q15/0=74.6917,q20/0=82.5062,q25/0=33.5342,P<0.01);各处理组之间两两比较,除5Gs与25Gs组间差别不显著(q5/25=0.4181,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20=49.5414,q5/15=41.4658,q5/10=18.33163,q10/25=18.1466,q10/20=31.3085,q10/15=23.0460,q15/25=41.5878,q15/20=8.5468,q20/25=49.7640,P<0.01)。相同磁场强度作用不同时间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LDH逐渐变深,48h时达到最深,之后逐渐变浅;统计分析表明,不管磁场作用多长时间,培养细胞的LDH活性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之间两两比较亦然。结论恒稳电磁场可以明显增强日本血吸虫童虫细胞的LDH活性,其最佳作用强度与时间分别为20Gs、48h。  相似文献   

6.
收集血吸虫毛蚴、尾蚴和成虫,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处理,接种于含有胎牛血清、双抗、促细胞生长物的RPMI-1640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结果日本血吸虫细胞体外培养及传代获得成功,组织原代培养可见在组织碎块周围有发亮、饱满,呈单个分布或索状排列的细胞;随时间的延长,显示细胞增殖。原代培养细胞长满单层后,进行传代接种,传代后细胞形成密集、大小相近、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
血吸虫感染新模型兔血清对童虫的体外杀伤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5):257-259,F00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Fab噬菌体抗体体外杀伤血吸虫童虫作用。方法利用日本血吸虫肌球蛋白(Sj myosin)对人源性抗日本血吸虫Fab噬菌体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获得抗Sjmyosin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将该抗体和巨噬细胞或补体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测定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结果将抗Sj myosin噬菌体抗体和巨噬细胞及补体与血吸虫童虫共培养时,在培养后24h即出现杀伤作用(童虫死亡率为4.69%),48h童虫死亡率达84.06%,96h童虫死亡率达89.38%。结论人源性抗Sj myosin Fab噬菌体抗体具有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活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肺期童虫收集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收集纯净肺期童虫的方法。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昆明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2、3、4、5、6、7、10、12、14、21天解剖,从皮肤、肺脏、肠系膜静脉及肝门静脉处收集童虫。结果肺期童虫出现的高峰期为感染后第3天,获得最佳收获肺期童虫的时间,建立了回收大量纯净童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改良人原生殖细胞(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HPGC)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生殖类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HPGC培养基和改良HPGC培养基,分别对日本血吸虫36d成虫全细胞进行选择性培养,比较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一般形态,对2种培养基培养4-6周的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和AKP染色鉴定,对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HPGC培养基培养2周后出现形态和大小较均匀的细胞,6周时多数细胞死亡或崩解;培养4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异常形态,APK染色呈阳性反应。改良HPGC培养基培养细胞呈半悬浮集落状态,4周内生长较快,形态差异悬殊,随着培养期延长,细胞呈相似的圆形,核和核仁清晰;培养6周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细胞核逐渐消失,至第10周左右死亡;培养8周内均可见细胞分裂相。BrdU掺入法检测培养4周细胞可见细胞核酸合成;培养5周的细胞超微结构显示正常形态,具生殖类细胞特征(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细胞染色体核型表现血吸虫单倍体和双倍体特征;培养6周的细胞AK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结论用HPGC改良培养基能使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某些类别的细胞增殖,该类细胞具有生殖类细胞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东方田鼠血清蛋白组分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作用。方法采用逐级分离技术,包括硫酸铵盐析法、Sephacryl S-300分子筛层析法以及电泳洗脱法,将东方田鼠血清蛋白分离为球蛋白和白蛋白两大类,再按分子量大小依次将球蛋白分离为4个大的组分和12个小的组分,最后有重点地进行细分。然后,将分离的蛋白组分与日本血吸虫童虫共同培育48h,观察对童虫的杀伤效应。结果东方田鼠球蛋白所致的童虫死亡率为59.2%,加补体后的死亡率为68.4%,明显高于BALB/c鼠球蛋白(分别为40.8%和45.2%);东方田鼠球蛋白中的2、3组蛋白的杀伤效果同其总球蛋白,其中的3.2、3.3、3.4组分杀伤效果分别达到45.1%、57.6%和67.2%。这3组蛋白的分子量主带为375、205kDa和100~135kDa,后者的杀伤效果接近于总球蛋白,补体有增强作用;BALB/c鼠的4组球蛋白均无明显杀伤作用。这两种鼠的白蛋白对童虫的杀伤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东方田鼠球蛋白具有体外抗血吸虫童虫作用,其中的100-135kDa组分可能为主要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3.
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及其表位.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后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后10、21、42天兔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ITB),筛选出能被早期感染血清所识别的抗原组分.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天血清从噬菌体12随机肽库中筛选、富集、纯化、扩增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经动物实验初步评估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SDS-PAGE显示SSA的总条带数多于可溶性成虫抗原(SAWA),但大多为共同抗原.EITB结果显示SSA共出现12条早期反应抗原带,其中97 kDa和47 kDa抗原分子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特异性识别;SAWA仅出现7条反应带,未显示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识别的期特异性抗原分子.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天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噬菌体,混合后分别用于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0、21 d鼠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64.4%.结论SSA中的97 kDa和44 kDa抗原分子及3个噬菌体随机12肽抗原模拟表位可能具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初产卵体外培养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超免疫血清对虫卵胚胎发育及雌虫生殖力影响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系统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离体产卵及虫卵发育全过程中形态学特点的变化 ,检测抗未成熟虫卵超免疫血清对虫卵胚胎发育及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 在含正常兔血清的培养基中 ,初产卵经 12~ 14天培体外培养后 ,能完成发育至成熟期 ,对照组雌虫每周产卵总数为 176 5 7个 (n =2 0 )。但在含有抗未成熟虫卵超免疫兔血清的培养基中 ,雌虫产卵数量较正常兔血清培养对照组有显著降低 (P <0 0 0 1) ;在培养后第 10天 ,试验组雌虫即停止产卵 ,部分初产卵卵胚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被完全阻断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 ,抗卵免疫血清可作用于卵胚细胞及雌虫卵黄腺、肠腔内膜组织。结论 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 ,在抗虫卵胚胎发育及抗雌虫生殖产卵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在虫体生殖器官发育方面的功能。方法体外PCR法合成Mago nashi双链RNA(dsRNA),将SjMago nashi基因dsRNA产物和阴性对照lacZ基因dsRNA产物分别电击转染至机械脱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将部分电击转染的童虫作体外培养,在培养后第1、3和5天以TRIzol法同时提取其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ago nashi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物。电击转染的童虫注射入6只BALB/c小鼠体内,每鼠约1 000条,6周后取出虫体,盐酸卡红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部各器官形态特征,测量虫体相关指标。结果在电击转染后的第1、3和5天,SjMago nashi dsRNA组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2%、69%和80%,蛋白质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2%、39%和5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SjMago nashi dsRNA组中的雄虫睾丸内有较多精子,呈泛雄性化表现,而雌虫的卵巢和卵黄腺无明显特征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jMago nash...  相似文献   

16.
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用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S-ELISA)检测SEA-TCA抗原,并根据测得的OD490值和相应抗原浓度计算回归方程式,再用该法和fSjc26GST-PcAb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初步应用于检测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的人群血清循环抗原。结果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测得SEA-TCA浓度(y)与OD490值(x)呈明显的正相关(r=0.981,y=128.08x-46.95);血清循环抗原的平均含量,急性血吸虫病人(206.27±36.62 ng/ml)显著高于慢性血吸虫病人(122.88±75.13 ng/ml)。两组双抗体S-ELISA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均为100%(34/34),慢性血吸虫病人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7.50%(70/80)和78.57%(63/80),特异性分别为90.74%(98/108)和92.59%(100/108)。用以上两法对流行区和传播阻断地区的人群血清进行循环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34.52%(87/252)和9.72%(49/504),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双抗体S-ELISA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AWA-PcAb/MG2双抗体夹心ELISA能量化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  相似文献   

17.
18.
东方田鼠血清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灭活补体和未灭活补体的东方田鼠血清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的效果。方法 将血吸虫童虫分别与灭活补体和未灭活补体的东方田鼠阳性 /阴性血清、昆明鼠阳性 /阴性血清共同培养于 37℃ 5 %CO2 培养箱中 ,在培养 16~ 2 0h、4 0~ 4 4h观察记录各孔内死、活童虫数 ,并计算童虫死亡率。结果 培养 2 0~ 2 4h和 4 4~ 4 8h ,各种血清样本孔中的平均童虫死亡率分别为 :东方田鼠阳性血清 37.92 %± 16 .36 %和 4 0 .15 %± 15 .81%、灭活东方田鼠阳性血清 13.4 0 %± 4 .5 3%和 12 .2 9%± 1.84 %、东方田鼠阴性血清 17.79%± 9.2 1%和 2 4 .73%± 6 .2 5 %、灭活东方田鼠阴性血清血清 8.6 7%± 2 .0 6 %和 10 .4 5 %± 2 .71%、昆明鼠阳性血清 7.5 4 %± 1.85 %和 16 .39%± 2 .6 0 %、灭活昆明鼠阳性血清 7.2 3%± 1.83%和 12 .2 3%± 1.94 %、昆明鼠阴性血清 6 .5 0 %± 2 .76 %和 18.85 %± 6 .2 9%、灭活昆明鼠阴性血清 7.4 9%± 6 .2 8%和 14 .99%± 5 .16 %、血清空白 3.2 3%和 8.2 9%。结论 东方田鼠血清具有明显的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 ,其中的补体可能是在东方田鼠抗血清杀伤日本血吸虫童虫中起决定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基质促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贴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研究肝、肺生物基质及鼠尾胶三种细胞外基质 (ECM )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促贴壁作用。方法 灌注法获取 2 1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虫体 ,冷消化法制备细胞悬液 ,将密度为 2× 10 6/ml的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均匀铺敷三种基质及未铺敷基质 (对照 )的各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定时计数贴壁细胞数 ,计算贴壁率。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从 8h— 4 8h ,各组日本血吸虫细胞的贴壁率逐渐增高 ,4 8h后下降。同一培养时间 ,基质不同 ,细胞的贴壁率不同。培养 4 8h时细胞的贴壁率 ,鼠尾胶组、肝与肺基质组分别为 6 3 2 7%、4 8 95 %、4 5 36 % ;统计学处理发现 ,它们之间差异显著 ;鼠尾胶组与肝、肺基质组比较 ,p <0 0 1;肝与肺基质组之间比较 ,p <0 0 5 ;对照组与各基质组比较 ,均具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ECM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贴壁作用。其中 ,鼠尾胶对日本血吸虫细胞的促贴壁作用最强 ,其次是肝生物基质 ;肺生物基质的促贴壁作用相对较弱 ,但也强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