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头颈部肿瘤首位。鼻咽癌由于肿瘤位置深且隐蔽,无法经手术大块切除,且癌细胞分化差,对放疗敏感,故其治疗首选放射治疗。鼻咽癌腔内放射治疗适用于鼻咽腔内肿瘤和根治性外照射后鼻咽腔内肿瘤残留或复发眷”。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3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并将放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肿瘤科自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外照射加腔内距离放射治疗鼻咽癌70例,均经病理证实。首程治疗60例,鼻咽复发癌再程治疗10例,本组(结合组)与同期单纯外照射组的1、2、3年生存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放疗后复发情况:结合组的鼻咽腔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外照射组,但其颅底与咽旁间隙的复发率,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病人的鼻咽黏膜反应较单纯外照射重,鼻咽复发癌腔内放疗后易出现鼻咽出血。给我们的提示:对鼻咽腔周围病变,外照射致局部控制没有把握好,不宜盲目行腔内近距离放疗,在一般情况下,腔内近距离放疗只是腔内加量放疗,作为对照射的补充治疗,剂量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3.
王敏  付波 《华西医学》2010,(8):1552-1553
目的探讨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放疗)对于局部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对1998年8月-2003年8月收治的34例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常规外照射。剂量为58~62Gy,其中20例补充了腔内放射治疗,剂量参考点为黏膜下5mm,每次剂量5Gy,2~3次,间隔3~4d。结果 5年生存率为41.1%(14/34),局控率为47.0%(16/34),远处转移率为23.5%(8/34),补充腔内放疗的20例,5年生存率65%(13/20),未补充腔内放射治疗的14例,5年生存率为28.5%(4/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根治放疗后局部复发再行放疗仍是主要且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照射加腔内放疗对于复发患者其在降低外照射剂量的同时,不降低局控率及生存率;在恰当的技术条件下尚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加用腔内放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外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后鼻咽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行根治性IMRT后1年内发生鼻咽溃疡的80例鼻咽癌患者(溃疡组)及同期行根治性IMRT后1年内未发生鼻咽溃疡的80例鼻咽癌患者(非溃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N分期、饮酒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未鼻腔冲洗、鼻咽部剂量>72Gy、未使用抗生素、吸烟、营养不良则为影响鼻咽癌患者根治性IMRT后鼻咽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化疗、鼻咽部剂量>72Gy、吸烟、营养不良为影响鼻咽癌患者根治性IMRT后鼻咽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分期、化疗、鼻咽部剂量>72Gy、吸烟、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同鼻咽癌患者根治性IMRT后鼻咽溃疡的发生关系密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治疗鼻咽癌复发与局部残存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鼻咽癌复发与局部残存病灶患者,对其中的17例复发组患者设5~7个适形野,5次/周,2 Gy/次,放疗至20~28 Gy后,改超分割照射1.5 Gy/次,每日2次,间隔6 h,10次/周,放疗至总量50~58 Gy,休息1~2周后腔内近距离治疗1~2次,1次/周,5 Gy/次。对19例残存组患者适形放疗5次/周,2 Gy/次,总量至68~72 Gy后,休息1~2周后追加腔内近距离治疗1~2次,1次/周,5 Gy/次。结果适形放疗90%以上等剂量曲线适形靶区,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一般,所有患者经适当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的放疗并发症,近期疗效复发组和残存组(CR+PR)分别为88.23%和89.47%。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治疗,作为治疗鼻咽癌复发与局部残存病灶的一种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建议近距离治疗时采用放置后装模的CT图像进行参考点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鼻咽癌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和单纯外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外照射组117例,腔内组101例。外照射采用^60Co治疗,剂量58 ̄86Gy,腔内治疗采用WD-HDR-18(^192Ir)治疗机,剂量5 ̄24Gy。结果:腔内组3年生存率81.2%,局控率91.1%;外照射组3年生存率69.2%,局控率80.3%。结论: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治疗鼻咽癌对其局部控制率及短期生存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腮腺转移临床极少见。笔者遇到1例延误诊治2年之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男,40岁。间断血沸3月,左上颈肿块10天于1993年5月21日就诊。鼻咽部活检示左侧咽隐窝低分化鳞癌,于1993年6月初开始8MV-X线放疗,采用耳前野、鼻咽肿瘤区外照射65Gy,腔内射正2Gy(2次),全颈切线位照射40Gy,缩野追加到90Gy。放疗后,鼻咽部病灶和颈部转移性肿块消失。1994年8月发现左耳前无痛性肿块,如花生米大小,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耳前肿块穿刺病检为:腮腺炎性组织。临床考虑左颌下淋巴结转移,行8线照射70GY后消失。腮腺区肿块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增敏组:将甘氨双唑钠800 mg/m2的剂量,30 min内静脉滴注后于1~3 h内行常规放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共21次.对照组:6MVX线常规外照射. 鼻咽原发灶DT:68~70 Gy/7周,颈转移灶DT:64~66 Gy/6.5~7.0周.结果 原发灶和颈转移灶达完全缓解(CR)时放射增敏比(SER)为1.53.增敏组和对照组CR率分别为90%(45/50)、64.0%(32/50).增敏组达到PR和CR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黏膜、皮肤反应,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放疗敏感性,提高鼻咽癌近期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总剂量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疗后耳鼻及皮肤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鼻咽癌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鼻咽癌的同时,也损害放射野内及周围的正常组织,可导致相应的放疗并发症,其中以照射区皮肤损伤及毗邻鼻咽腔的耳、鼻器官受累最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放疗病房自2001年1月~2003年3月共收治327例鼻咽痛患者,现将327例鼻咽癌放疗中及放疗后耳鼻及皮肤并发症的护理总结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临床资料见表1。1.2治疗情况327例鼻咽癌患者均给于根治性放疗,采用6M V-X线或60C o-γ线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G y/次,鼻咽照射设双侧面颈联合野 耳前野,有颅底骨质破坏者加颅底小野,鼻咽照射剂量D T60~80G y,6~8周完成,阳性颈淋巴结D T64~70G y,6~7周完成;颈淋巴结阴性预防照射D T50~56G y,5~6周完成。鼻咽原发灶采用6M V-X线或60C o-γ线垂直照射,颈切线剂量46G y后电子线补量至D T60~70G y,颈髓及脑干剂量控制在40G y以下。鼻咽癌系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鼻咽癌的同时,也损害放射野内及周围的正常组织,可导致相应的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放疗后鼻咽部仍有残留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行鼻内镜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 鼻内镜引导下予32例放疗后鼻咽部仍有残留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结果 全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87.6%.5年生存率为68.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咽部残留病灶有较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对放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52例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非双盲法分为同步放化组及单放组各26例,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鼻咽部70~74Gy,颈部淋巴结转移根治量64~70 Gy,颈部预防量50~54 Gy),同步放化组另在放疗开始前、中、后,采用顺铂+5-Fu+亚叶酸钙化疗4周期,21天/周期.结果 放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同步放化组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均比单放组高(P<0.05),但出现口腔溃疡、咽喉疼痛及需暂停放疗的发生率均比单放组高(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原发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消退率,但可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肿瘤在局部控制率以及近期疗效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72例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6Mv X线常规放射治疗加第3周起鼻咽腔内后程微波加热,每周1次,每例平均加热4次;对照组37例,采用6Mv X线单纯常规放射治疗。2组放射治疗剂量均为62~74 Gy/31~37 F,中位剂量68 Gy/34 F,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2.9%(29例)、14.3%(5例);对照组分别为59.4%(22例)(P〈0.05)和29.8%(11例)(P〉0.05)。咽旁间隙肿瘤CR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0%(21/25)、64.0%(1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鼻咽腔内肿瘤完全消退时的肿瘤剂量;急性重度黏膜反应(3~4级)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癌能被患者所耐受,能改善局部控制率,是否能改善咽旁间隙受侵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待累积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的~(192)Ir三维近距离放疗与二维后装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00例宫颈癌Ⅱb~Ⅲb期患者,根据放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2组患者先行45~46 Gy三维调强外照射,对明显增大的盆腔淋巴结和宫颈旁转移区域追加高度适形的三维适形外照射10~15 Gy,之后进行1次/周后装放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维腔内后装治疗,观察组在CT引导下采用~(192)Ir后装机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放疗期间2组均行顺铂单药化疗4~6周,在8周内完成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有效率、靶区域覆盖指数、靶区适形指数及治疗后急性放射性肠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8.29%)高于对照组(56.00%)(P0.05);观察组治疗后乙状结肠D2cc、膀胱D2cc及直肠D2cc照射剂量[(69.47±1.97)、(79.19±2.64)、(68.21±2.32)Gy]均低于对照组[(73.21±2.31)、(83.19±3.58)、(72.38±2.49)Gy](P0.05),靶区域覆盖指数(0.97±0.12)、靶区适形指数(0.93±0.12)均高于对照组(0.93±0.09、0.87±0.09)(P0.05);观察组2、3级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31.71%、1.71%)及2、3、4级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24.57%、21.71%、1.14%)均低于对照组(45.71%、2.86%,28.57%、25.71%、2.00%)(P0.05)。结论宫颈癌三维后装放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降低对周围组织的辐照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由顺铂与氟脲嘧啶组成的PF方案同期放化治疗Ⅲ一Ⅳa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化疗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5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采用顺铂30 mg/m 2 d,静脉滴注第1~3天,氟脲嘧啶500 mg/m 2d,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放疗第一天即开始化疗,放疗中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两组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鼻咽部剂量66~72 Gy/3336次,颈部淋巴结剂量60~72 Gy/30~36次,颈部预防剂量48~50 Gy/24~25次.[结果]放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的鼻咽部及颈书的肿瘤完全消退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现骨髓抑制、咽喉疼痛、消化道反应及需暂停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颈部病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消退率,但可加重放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补充放射治疗对鼻咽癌原发残留灶的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88年10月 ̄1995年3月,收治原发病灶残留的患者共82例,采用外照射及腔内近距离归谢方案补充放疗。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愕控率分别是51.2%、48.8%及73.3%。分析了单用外照射、腔内近距离治疗及两者并肜的治疗效果。结论:局部残留病灶的鼻咽癌患者补充放疗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在治疗方法上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常规外照射后加腔内放疗与常规外照射早/中程加腔内放疗的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 67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外照射后加腔内放疗组(Ⅰ组)36例,为常规外照射至Dt50-60GY后加腔内放疗,2~3次;常规外照射早,中程加腔内放疗组(Ⅱ组)31例,为常规外照射至Dt20,30GY后加腔内放疗,3-4次。两组总剂量Dt60-70GY。结果 两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常规外照射早,中程加腔内放疗组在治疗中患者食道梗阻情况、饮食情况、焦虑、恐惧等得到改善,体重增加.治疗后进一步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梗阻严重的食管癌.在外照射的早/中程加腔内放疗,可以较早地改善患者的食道梗阻情况、饮食情况,减轻焦虑、恐惧.增加体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咽癌后程超分割放疗长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4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超分割治疗组(后超组)和常规分割对照组(常规组)各73例.两组均先行面颈联合野常规分割对穿照射DT36Gy/20次/4周后,后超组:缩野后鼻咽改用超分割照射,每次DT 1.15~1.2 Gy,2次/d,两次放疗间隔时间为6~8 h,每周照射5 d,鼻咽病灶总DT 74.8~776.7Gy/54次/7.5周;对照组73例缩野后常规外照射,DT 2.0 Gy/次/d,鼻咽病灶总DT 69~72 Gy/37~38次/7.5周.颈部均为常规照射.[结果]后超组和常规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8.3%、96.6%(P〉0.05);、3、5、8、10年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83.3%、75.1%、72.8%、72.8%和71.7%、60.9%、52.2%、52.2%(P〈0.05); 3、5、8、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9%、68.3%、51.4%、47.8%和78.1%、42.5%、32.9%、3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放射治疗急性毒副反应,后超组口腔黏膜反应与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期并发症两组相似.复发与转移:常规组放疗后复发(33.7%)高于后超组(21.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规组放疗后(30.14%)出现转移高于后超组(24.6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后程超分割的局部控制率及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常规放疗组复发率高于后超组,但转移率无差别.后程超分割治疗急性毒性反应及后期副反应均无明显差别,患者能耐受,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陈昱明  张纯  成奇峰 《华西医学》2006,21(3):490-491
目的:观察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2例T3-4N0-1M0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对照组)及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照射2Gy/次,5次/周,鼻咽部原发灶DT68-72 Gy/6.8-7.2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照射DT50 Gy/5周。研究组前3.6周同对照组,然后每周分割剂量逐渐递增,即分割剂量的第1、2、3周分别为1.1Gy/次、1.2 Gy/次、1.3 Gy/次,每天2次,两次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每周5次,鼻咽部总剂量DT72Gy/6.6周,颈部转移灶DT60-70 Gy/6-7周,预防剂量DT50 Gy/5周。结果:放疗结束后3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原发灶CR、PR率分别为77.8%、22.2%和55.6%、44.4%(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急性放射性反应高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程逐步递量加速超分割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反应患者可以耐受,远期疗效和后期放射损伤有待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关于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治疗。方法:外照射加腔内治疗,腔内剂量参考点距施源器10~12mm.参考点剂量8~10Gy/次,每周1次。结果:局部病灶控制率93.3%,无重大并发症。结论:局部病灶控制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乙醇乳膏(比亚芬)预防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治疗组于第1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乳膏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不涂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在20Gy、50Gy和70Gy照射剂量时皮肤反应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0Gy照射剂量时,皮肤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当放疗剂量达到50Gy时,治疗组皮肤反应以Ⅰ度为主,占67.27%,而对照组则以Ⅱ度(45.45%),为主,另有14例出现Ⅲ度皮肤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6.37,P〈0.01);当放射剂量达到70Gy时,治疗组仍以Ⅰ,Ⅱ度为主(81.82%),而对照组有70.91%的患者达到Ⅲ度,且有4例因出现极严重的皮肤反应而被迫中止放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7,P〈0.01)。结论比亚芬乳膏能有效地预防鼻咽癌放疗后皮肤反应的发生,能减轻患者痛苦,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