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观察了940例小儿支气管物行支气管镜检术的麻醉效果,并比较了全身麻醉与表现麻醉下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认为的氯胺酮,γ-羟基丁酸钠全麻行支气管镜检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汪青 《中外医疗》2011,30(24):45-4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3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氯胺酮、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侧孔供氧,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复合全麻在小儿支气管镜检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不保留自主呼吸、经支气管镜氧气输入端加压供氧通气静脉复合全麻在小儿支气镜检的应用。 方法 小儿气道异物病人4 0例,随机分两组。基础麻醉均采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肌注。Ⅰ组麻醉过程中使用阿曲库铵0 .3mg/kg静注,控制呼吸;Ⅱ组以γ羟丁酸钠4 0~5 0mg/kg缓慢静注,保留自主呼吸。通气供氧方法均在置镜成功后从支气管镜氧气输入端加压供氧。观察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置镜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毕至清醒时间。 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Ⅱ组围术期低氧血症发生次数、围术期并发症、置镜困难、手术时间及术毕至清醒时间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不保留自主呼吸,经支气管镜氧气输入端加压供氧通气静脉复合全麻在小儿支气管镜检术的应用过程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低、安全、手术时间短、清醒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防止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的麻醉方法。方法:先用氯胺酮与γ-羟基丁酸钠行全身麻醉后,再用1%丁卡因喉头喷雾表面麻醉局部黏膜。结果:治疗患者653例,效果满意。结论:静脉复合加丁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是较为安全适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21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可行性、效果和意义。方法麻醉诱导用氯胺酮1~2mg·kg-1、羟丁酸钠60mg·kg-1和咪达唑仑0.1mg·kg-1分别分次静脉注射。麻醉维持<3岁患儿用1%氯胺酮2~3mg·kg-1·h-1微泵持续输注,≥3岁患儿用1%氯胺酮2~3mg·kg-1·h-1和1%丙泊酚4~6mg·kg-1·h-1微泵分别持续输注。术中保证患儿的氧气供应,保持较高的氧气流量。结果21例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循环及SpO2维持良好,恢复快。结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是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用于婴幼儿支气管镜检术的效果.方法 将458例需行支气管镜检术的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芬太尼(F组)静脉复合全麻和氯胺酮(K组)静脉复合全麻.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后、置镜前及术中3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与F组比较,K组术中HR、MAP及RR明显增高(P<0.01);SpO2明显降低(P<0.01).F组严重缺氧、屏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 芬太尼无心血管兴奋作用,镇痛效果强,单次注射作用维持时间比氯胺酮长,只要掌握好推注速度和充分吸氧,可避免肌僵和缺氧的发生,且能保障患儿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9.
在临床麻醉中,我们通常选用氯胺酮来完成不需要气管插管的中小型小儿手术。但氯胺酮也存在一些缺点,如麻醉维持时间短,用药量大时呼吸抑制明显,分泌物多,术后苏醒延迟,昏睡,醒后烦躁等。近年来对氯胺酮复合短效镇静、镇痛药丙泊芬和瑞芬太尼的研究较多,但对曲马多复合静脉麻醉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曲马多用于静脉复合麻醉中的量效关系及应用的安全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小儿气管异物病情危急,患者气道应激性升高及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异物取出手术中多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痉挛、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因此,全身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2005—2008年,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和γ-羟丁酸钠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两种方式取出气管异物,总结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2种表面麻醉方法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60例.A组应用利多卡因超声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利多卡因喉头喷雾法.比较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血氧饱和度、脉搏、心率、呼吸频率、呛咳和不良反应记忆率,以及检查后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结果:检查中B组氧饱和度明显低于A组,而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发生呛咳、检查后不良记忆少于B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和愿意再次检查高于B组(P<0.01);A组达到有效麻醉的平均耗药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支气管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诊断性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常规组仅用表面麻醉,37例静脉麻醉组除表面麻醉外还静脉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和异丙酚。观察两组的术前紧张度;检查前和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内镜医师的满意度、受检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时均出现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与基础值比较,P<0.000 1),常规组的血压上升和心率加快比静脉麻醉组显著(P<0.001)。在两侧支气管检查过程中静脉麻醉组的血压基本回到基础值,而常规组仍显著高于基础值(P<0.000 1);两组在入声门及检查中均有氧饱和度下降(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静脉麻醉组的下降较常规组严重(P<0.05);静脉麻醉组在镜检中出现PaCO2的上升,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常规组术前紧张度高于静脉麻醉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内镜医师对纤维支气管镜操作的总体满意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静脉麻醉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00 01);静脉麻醉组78.4%愿意再次接受检查,常规组仅为16.7%;静脉麻醉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多于常规组。结论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使用复合静脉麻醉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大大提高了受检者的满意度和接受度。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全性,需把握好适应证并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成人气管支气管病变诊治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20例大气道疾病患者(8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进行26次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全身麻醉后置入成人通用硬镜,经硬镜腔内置入纤支镜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酌情选用消融、冷冻、切除、取出及支架放置等操作。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次成功置入硬镜,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气道创面大量出血,在硬镜下控制出血后,为完整切除肿块而转开胸手术。术中主要并发症为低氧血症(3例,11.5%),均为一过性症状;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咽喉疼痛(7例,26.9%),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硬质气管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成人大气道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60例需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超声雾化表面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观察: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的变化;②检查过程中追加药物次数、药物总量、呛咳程度、操作时间的比较;③麻醉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A组术中及术后收缩压明显升高,心率及呼吸频率加快,氧饱和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术前相比,B组术中心率及呼吸频率有一过性加快,氧饱和度有一过性下降(P<0.01),术毕恢复正常。与A组相比,B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追加药物次数及总量明显减少,严重呛咳程度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和B组的麻醉优良率分别为30.0%和66.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连续超声雾化表面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插管过程安全、镜检操控性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法在小儿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气管异物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观察组麻醉诱导成功后,在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对照组在高频通气法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并观察两组麻醉前5min时(T0)、置入胃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钳取异物时(T3)和拨除气管导管时(T4)生命体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取出气管异物,观察组手术总用时、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支镜在气管内一次持续停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波动低于对照组,在T2、T3时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可显著降低支气管异物患儿喉部肌肉及支气管痉挛,稳定患儿生命本征,对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方法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为局部麻醉组,用2%利多卡因咽部、气管局部麻醉;B组46例为无痛组(全身麻醉),给予异丙酚(2.00±0.56)mg/kg,芬太尼50~100μg,术中静脉滴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果 A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较术前升高,B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较术前下降,且B组的血压变化变化较A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B组的下降较A组的更明显(P〈0.05)。A组患者术中心率加快,B组患者术前、术中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A组术中呛咳、体动发生率、术后不良记忆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能够接受复查人数多于A组(P〈0.05)。结论无痛支气管镜检查麻醉质量好,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不良记忆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何伟  原庆会  赖庆莉  唐晓凤  杨天风  李卫 《四川医学》2011,32(10):1549-1551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苦纤支镜检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全身麻醉组(GA组,n=21)和表面麻醉组(SA组,n=19).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纤支镜进入前(T1)、进镜至咽部(T2)、声门部(T3)、气管内(T4)及第15 m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特殊异物44例的救治经验。方法:在直接喉镜及支气管镜下探取异物,迅速建立有效通气道。结果:成功取出笔帽、塑料口哨、大头针等特殊异物36例,术前自行咳出3例;5例未取出转胸外科治疗者,均为异物吸入时间在半年以上,周围被肉芽包裹,支气管镜下不能分清异物边缘。结论:根据异物的形状、质地、结构的特殊性,采用多种手术方法,尽早取出异物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5例临床救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5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取出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成功取出笔帽、塑料口哨、瓜子等异物41例,术前自行咳出4例。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救治成功的关键是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正确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53-56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雾化麻醉,B组在A组的基础上再推注芬太尼+咪哒唑仑,比较两组用药前(T0)、进入声门时(T1)、抵达隆突时(T2)、取镜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进入声门时间、检查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T1、T2、T3的HR、MAP明显高于T0,而SPO2低于T0,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用药后各时间段HR、MAP高于B组,而SPO2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用药前后HR、MAP、SPO2较为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进入声门时间及检查时间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中采用局麻联合静脉镇静镇痛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耐受度,从而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