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失功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动静脉内瘘失功,将面临进一步的血管通路选择问题。目前有8种技术可以解决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的血管通路问题,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静脉内膜增生物剥离/内瘘重建、远离狭窄部位的内瘘重建、重新建立自体内瘘(导管过渡)、移植物内瘘、中心静脉导管、手术切开取栓和内瘘血管搭桥。原则上能修复的内瘘尽最大可能修复,以保护血管资源,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综合考虑,应优先选择手术修复,其次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其他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置入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例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患者,于手术取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后,对残存狭窄≥50%处置入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5例均经手术取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成功,术后可正常血液透析,4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源性猝死;未发生感染、血管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通路压力监测与分析在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通路压力监测与分析。观察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早期发现率。结果早期发现通路压力异常观察组11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早期发现通路压力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诊断内瘘狭窄观察组9例、对照组1例,观察组早期内瘘狭窄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失功对照组8例、观察组2例,对照组内瘘失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血管通路压力监测与分析能提高内瘘狭窄的早期发现率。  相似文献   

4.
崔立文  徐金升 《临床荟萃》2011,26(7):608-61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血管通路之一,优先于人工血管通路及中心静脉置管。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不仅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自身动静脉内瘘)腔内治疗时发生血管破裂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2012年04月~2016年07月无锡市人民医院共对200名内瘘失功患者进行腔内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管破裂7例。其中6例即刻发现破裂,1例为延迟破裂。其中4例血管破裂(包括2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2例自身动静脉内瘘)置入覆膜支架,2例破裂放弃治疗,1例局部压迫止血。结果所有4名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造影明确完全封堵破口,术后患者均可立即进行血液透析。其中1例患者置入支架后6个月因人工血管增生致内瘘失功,余患者随访1、19、20个月,期间无再发血管破裂,内瘘通畅。结论动静脉内瘘破裂是腔内治疗过程中一种少见但危险的并发症,应用覆膜支架封闭破口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自体动静脉内瘘(AV内瘘)是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足够的AV内瘘血流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的根本保证[1].在临床,血管内膜增生引起的非血栓性内瘘狭窄是引发内瘘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患者在未达到足够的血流量情况下进行血液透析,待出现内瘘失功时才开始进行干预,严重影响了透析质量.2012年9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透析中心对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超声稀释法测定内瘘血流量(Qa)及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狭窄[3],并对其中内瘘早期狭窄的透析患者38例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剂(扶他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的表达及其对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失功内瘘及16例新建内瘘,用手术剪切的方法采集血管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蛋白质水平检测36例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的MMP-9和 PAI-1的变化.结果 MMP-9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中,MMP-9阳性表达明显增多(1.43%vs23.32%,P<0.01). PAI-1在正常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微量表达;在失功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有少量表达(2.28%vs4.62%,P>0.05).结论 MMP-9在闭塞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AI-1在失功动静脉内瘘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无明显增多。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4例,调查动静脉内瘘失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结果 1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5例出现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时间[2. 65(0. 43)]年,17例经过静脉内膜增生物剥离后修复成功,8例重新建立动静脉内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营养不良、高磷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脂血症、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受到合并症、营养、疾病种类等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动静脉内瘘失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及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graft,AVG)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2012年4月~2016年12月间,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ePTFE)移植建立透析血管通路286例,根据不同患者的肢体血管情况,分别采用合适的血管桥接方式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并回顾性分析通畅率和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结果手术成功率100%,1年通畅率95.4%,2年通畅率88.6%,3年通畅率为78.4%。常见并发症中狭窄和/或血栓形成占18.5%,假性动脉瘤4.5%,感染3.8%,其他并发症7.0%。经过针对性的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具有口径大、通畅率高、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和易穿刺等优点,只要我们积极有效的处理术后并发症,不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必将成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关系。方法将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月的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动静脉内瘘狭窄组37例,动静脉非狭窄组64例:分别比较上述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液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UV)、平均动脉压(MAP)、血清肌酐(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结果动静脉内瘘狭窄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非狭窄组(P〈0.01),此外,动静脉内瘘狭窄组长期口服叶酸、VitB6例数明显低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P〈0.05),动静脉内瘘狭窄组患者平均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平均动脉压、Scr、TG、CHO、HDL、LDL、TP、ALB、Hb、Hct等与动静脉内瘘非狭窄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动静脉内瘘狭窄有关,长期口服叶酸、维生素B6能减低动静脉的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的有效通畅率。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7例尿毒症患者初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根据术前彩超测量患者头静脉直径将40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研究组,27例头静脉直径〉2.5mm患者分入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用Fogarty球囊扩张头静脉,使其直径〉2.5mm后行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内瘘手术。术后观察内瘘通畅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58例开始应用内瘘进行血透。9例内瘘术失败。其中研究组5例,对照组4例。12个月的初次、累积通畅率研究组分别为64%和72%,对照组分别为60%和76%。结论:用球囊扩张小口径头静脉至其直径〉2.5mm后和桡动脉行端端吻合可得到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其远期通畅率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场效应治疗仪用于保护老年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4例老年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热敷组、浸泡组,实验组采用场效应治疗仪护理(测温计测得温度为41℃),热敷组以温度为40℃~42℃热水袋热敷,浸泡组用40℃~42℃热水浸泡整个内瘘侧前臂。比较3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血管并发症与热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浸泡组(P〈0.05),实验组皮肤并发症明显低于浸泡组和热敷组(P〈0.05)。[结论]场效应治疗仪用于老年病人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可减少各种内瘘及皮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实施效果。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5月,以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联体内10所基层血液透析中心为试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5所血液透析中心作为试验组,其余5所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构建的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对动静脉内瘘进行建立、评估、监测、维护等一体化的规范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比较实施前和实施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143例,对照组155例完成研究。实施后的3、6、12个月,试验组的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6、12个月,试验组的血流量、尿素下降率和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的12个月,试验组的血肿和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联体内血液透析通路标准护理流程的建立,有效提高了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提升了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水平,并减少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廖正银  游昕  罗勇 《华西医学》2009,(5):1193-1195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合并严重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插管注射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的栓塞率,血管再通率,副作用,并发症及生存率等指标。结果:38例肝癌动静脉瘘患者经肝动脉导管注入明胶海绵碘化油乳剂约2~10mL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闭塞率为94.7%(36/38),4周后造影显示动静脉瘘再通率为5.56%(2/36),未见确切不良反应,肿瘤碘化油乳剂沉积好,患者6月生存率为94.7%(36/38),12月生存率为60.5%(23/38),24月生存率为21.1%(8/38)。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注射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安全可靠,对瘘口要求不高,栓塞率高,再通率低,肿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内瘘穿刺溶栓治疗内瘘血栓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因血栓形成动静脉内瘘失功的14例血液透析患者共17例次.其中自体血管内瘘13例次,人造血管内瘘4例次.经自体内瘘静脉置入深静脉导管或将留置针置入人造血管内,经上述通路向内瘘血栓注入尿激酶(25~75)万U/d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后11例次内瘘血管在3~25小时内溶通,平均(11.82±7.31)小时,成功率为64.7%;6例次溶栓失败.溶栓成功的患者治疗前血栓形成时间[(8.27±7.35)小时]明显短于不成功者[(29.33±21.30)小时].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在溶栓后出现轻度的前臂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身体器官的栓塞现象.结论 内瘘血管穿刺溶栓治疗血栓形成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随身灸联合喜疗妥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行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热敷联合喜疗妥软膏的方法,实验组采用随身灸联合喜疗妥软膏的方法,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血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内瘘使用时间及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内瘘血管情况在轻型、中型、重型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身灸联合喜疗妥能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壁损伤的修复,减少硬节等并发症,延长动静脉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透析,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新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规处理,即透析结束采用弹力绷带配合指压压迫止血5 min,30 min后解除弹力绷带,指导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行湿热敷和握力器锻炼,每日2~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透析治疗结束24 h后用自制的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涂抹动静脉内瘘及周围皮肤组织并按摩,每日1次。观察两组内瘘在12个月内发生栓塞、狭窄、动脉瘤、局部血管硬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管硬化、狭窄、动脉瘤、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喜疗妥软膏能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纽扣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纽扣式穿刺法,对照组区域穿刺法,比较两种穿刺方式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纽扣式穿刺法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