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Ning FY  Lin ZH  Liu H  Chen XF  Sun F  Wang H  Liu HY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1):777-78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的建立.方法 随机选取30只清洁级BALB/c雌性小鼠,采用腹腔注射IFN-γ联合胃饲白消安的方法制作重型再障模型,以单纯白消安组(单M组)(n=30)和对照组(n=30)为对照,比较3组小鼠间一般情况、患病率、死亡率、血常规、胫骨骨髓有核细胞计数(tibial nucleated cell count,TNCC)、脾脏指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果 IFN-γ与白消安联合组(联合用药组):至给药结束后第10天,重型再障患病率达100%,死亡率为20%;联合用药组WBC、Hb、PL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TNCC分别为(0.8 ±0.3)×109/L、(45±20)g/L、( 10±8)×109/L、( 15.2±10.2)×109/L、(12±7)×106/根胫骨,与单M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给药结束后第20天,WBC、Hb、PLT及TNCC与单M组和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细胞形态学及骨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联合用药组骨髓增生极度低下,脂肪化明显,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加,骨髓抑制严重且不可逆;单M组外周血常规、TNCC及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均可随时间延长逐渐恢复,易见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旺盛及病态造血现象.结论 IFN-γ与白消安合用可在较短时间内诱导建立小鼠重型再障动物模型,方法简便,诱导成功率高,更接近于人类再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5-氟尿嘧啶(5-FU)富集干细胞和白消安损伤干细胞的作用,采用两者联合用药的方案,成功地建立了大鼠造血干细胞衰竭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模型。方法Wistar大鼠于腹腔1次注射5-FU后第5天,口服白消安每周1次,连续3周;以单纯5-FU组和单纯白消安组为对照,观察患病率和死亡率、血象、骨髓有核细胞数、脾脏指数、骨髓CFU-GM数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形态。结果5-FU与白消安合用组,急性再障的患病率为82.0%(49只中40只),平均存活时间为(30.0±6.5)d,其余9只为慢性再障(占18.0%),总患病率为100%;再障死亡率98%。再障动物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呈持续性减低,停药后2~3周血常规各项指标降到最低,约为实验前的二分之一;濒死时BMNC数为实验前的7%,脾脏指数约为实验前一半。骨髓CFU-GM未能检出。病理形态学观察骨髓脂肪化,脾脏、淋巴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组织明显萎缩,凋亡细胞多见,肝、脾无髓外造血灶。单纯5-FU组血常规有一过性减低,停药后l0天很快恢复至正常,无一死亡。单纯白消安组,12只大鼠中仅3只发生再障而死亡,其余大鼠于停药后血常规恢复。结论5-FU与白消安合用可较彻底地杀灭造血干细胞,使骨髓-淋巴细胞萎缩,是较好的造血干细胞衰竭型再障模型。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免疫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再生障碍贫血(aplastic anemia,AA)实验动物模型的免疫学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为动物模型提供更全面的评估指标。方法建模BALB/C小鼠经γ射线照射后尾静脉注射DBA小鼠脾脏细胞,无菌饲养15日检测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相关的血常规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1)模型组小鼠相比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常规指标指标与AA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符;(2)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免疫学指标变化与临床AA患者基本相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AA动物模型,进行免疫学评估将有利于利用AA动物模型研究AA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IFN-γ基因+874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扩增不应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PCR对51名健康者和54例再生障性贫血患者IFN-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遗传易感因素。结果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IFN-γ+874位点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2.6%与65.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中的17.6%与39.2%(Χ^2=13.780,P=0.01;Χ^2=14.811,P〈0.001)。结论:IFN-γ+874A/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IFN-γ4-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对6例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重组人白介素116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7—14天,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复查外周血血小板,第15天复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显效3例(50%),良效1例(16.7%),进步1例(16.7%),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83.3%。全部6例病人骨髓巨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时副作用轻。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种获得性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虽然一些AA的病例是继发于理化致病因子的接触,但大部分的病例是特发性的。随着研究的深入,AA免疫学机制的异常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而大部分的病例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也提示免疫异常为AA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干扰素- γ(IFN-γ)的水平与免疫抑制剂环胞菌素A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4例再障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上清TNF- α、IFN -γ进行检测比较,再障患者均给予环胞菌素A治疗至少3个月。结果 再障患者骨髓上清TNF- α、IFN- 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 05、P<0. 01),TNF -α、IFN -γ水平高者对环胞菌素A治疗的反应好。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上清TNF- α、IFN -γ水平较正常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对环胞菌素A治疗的反应可能与骨髓上清TNF -α、IFN-γ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粒细胞集落刺激冈子具有刺激早期造血干细胞增殖、提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等多重体内牛物学效应.临床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类骨髓衰竭性疾患,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后骨髓抑制及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等.本文就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潜在诱导其克隆性演变的病理生理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人胚胎素联合PSL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胚胎素联合PSL方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钟建庭,徐淑芬,达万明,刘源(兰州军区血液病研究所,兰州730050)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mamia,AA)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呈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60年代以前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rh G-CSF皮下注射(5μg/kg,qd),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升高,CD3+、CD4+、CD8+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粒系增生程度及巨核细胞个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及骨髓增生活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感染次数及抗生素应用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 综合疗法联合rh G-CSF能迅速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疗效,减少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严重的贫血、感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重度骨髓衰竭性疾病。SAA 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 SAA 的认识已从宏观微观有了质的飞跃。目前对 SAA 病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 T 细胞亚群的异常、负性调控因子水平的改变、细胞凋亡等,现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的治疗作用。54只BALB/c AA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AA对照组、环孢素A治疗组、环孢素A联合氯化锂治疗组,每组18只。造模当天起分别腹腔注射环孢素A 50 mg/(kg.d)和氯化锂20 mg/(kg.d),连续5 d,于造模后14、21、28 d观察每组小鼠的疗效,检测指标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第14和21天AA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明显降低,骨髓切片HE染色骨髓腔中充满脂肪细胞,第28天造血无明显改善;与AA组比较,环孢素A组及联合用药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明显升高,骨髓脂肪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环孢素A组比较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有明显升高(P<0.05),骨髓脂肪细胞量减少,骨髓造血接近于正常。结论:Wnt信号激活剂氯化锂联合环孢素A治疗AA的效果较单独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效果更好,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其机理可能与Wnt信号激活后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少见的骨髓造血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低增生及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目前认为AA主要是由T细胞异常免疫导致的以骨髓造血细胞为靶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基因型与AA发生相关,是为AA遗传易感基因.T细胞异常免疫损伤造血千祖细胞,致其过度凋亡,造血干祖细胞池明显缩小,最终造血衰竭.临床上获得性AA需与先天性骨髓造血衰竭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仔细甄别.除支持治疗外,AA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reatment,IST).约90%具有人体白细胞抗原(HLA)相合同胞供者(matched sibling donor,MSD)的年轻患者,经HSCT治疗重型AA(SAA)可获治愈;SAA患者经标准IST治疗,约70%获得血液学反应.IST难治性SAA二线治疗的选择包括HLA相合无关/半相合供者HSCT、二次IST治疗、艾曲帕哌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γ射线照射小鼠后输注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成功诱导出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其发生率96.67%,发生时间稳定,实验重复性好,推迟了死亡的时间,为开展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研究和观察药物作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is a syndrome of severe bone marrow failure due to hyperfunction of CD8+ T cells. While,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SAA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genetic variants in CD8+ T cells of SAA patients.MethodsWe performed 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 in CD8+ T cells of 4 SAA patients and 7 normal controls. The mutations that existed in SAA but not in NCs were identified as candidate genes. Then, we compared them with genes in the enriched KEGG pathway of differently expressed genes (DEGs) from previous RNA‐seq. After analyzing the types of mutations, we identified possible pathogenic genes and validated them by RT‐PCR. Finally, we compared them with the autoimmune disease‐related genes in DisGeNET database to select the most possible pathogenic genes.ResultsWe found 95 candidate mutant genes in which, 4 possible pathogenic genes were identified: PRSS1, KCNJ18, PRSS2, and DGKK. 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Cs, PRSS1 and KCNJ18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AA patients (< 0.05), PRSS2 was also increased in SAA patients but withou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nd DGKK gene could not be detected by RT‐PCR in SAA patients. In addition, PRSS1 was associated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 from the DisGeNET database.ConclusionThe mutations of PRSS1, KCNJ18, PRSS2, and DGKK, especially PRSS1 in CD8+T cell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immune pathogenesis of SAA.  相似文献   

16.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免疫抑制治疗对大多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较好的事实,有力地提示此类患者机体内存在免疫紊乱情况。体外研究发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活化的T细胞能分泌IFN-γ和TNF,它们可通过激活Fas抗原介导CD34~ 造血干细胞的凋亡机制来抑制造血。T细胞克隆性分析研究证实,在此类患者中存在自体CD34~ 细胞反应性,自身MHC限制性的T细胞克隆。虽然对部分化学制剂和病毒如何造成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进而导致造血衰竭的机制还未完全了解,但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可认为,免疫介导的造血破坏在其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与环孢素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临床疗效及临床转归。方法 50例重型再障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治疗组给予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与环孢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明显缓解率以及有所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以及血小板(PLT)均明显升高,但治疗后治疗组WBC、HGB以及PL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牙龈增生出现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出现5例手颤,3例继发性糖尿病,而对照组未发现此类不良反应。结论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与环孢素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型再障疗效优于单用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但不良反应较单用猪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更多,可以推荐应用,如何防治并发症仍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提示植入完成。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较稳定的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方法:雌性6月龄BALB/C小鼠经连续14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环孢霉素后,观察其外周血三系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骨髓有核细胞数量、骨髓涂片、骨髓病理切片等指标。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和环孢霉素的BALB/C小鼠外周血三系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减少,其中白细胞、血小板表现得尤为明显;骨髓涂片示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明显下降,骨髓增生低下;骨髓病理切片示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结论:通过环磷酰胺联合环孢霉素腹腔注射的小鼠模型,其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可作为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