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晓楠 《中国临床康复》2014,(16):2461-2467
背景:有研究认为高黏度骨水泥可以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但相比低黏度骨水泥是否具有临床优势,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盘渗漏率、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2.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合并椎体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较易发生骨水泥渗漏,引起相关并发症。目的:观察在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椎体后壁破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使用骨填充网袋预防骨水泥渗漏的作用。方法:纳入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CT及MRI显示所有椎体后壁有不同程度破损,其中男19例21个椎体,女21例28个椎体,年龄50-87岁;对40例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骨填充网袋推送骨水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变化、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肺栓塞发生,无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获得10-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个月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3个月时与治疗后1周目测类比评分、椎体中柱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表明椎体后凸成形中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3.
背景:采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植入的骨水泥不可吸收且强度大于正常骨组织,可引起相邻节段的再骨折。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中填充复合人工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短期效果。 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61—93岁,采用椎体成形中填充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O,24,48周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应用X射线及CT观察人工骨的填充及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X射线及CT复查3例有渗漏,未压迫脊髓及神经,3个月后复查人工骨大部分吸收。表明椎体成形填充复合人工骨能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mL,胸椎3mL以上,腰椎4.5mL以上,平均4.8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椎管内有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单纯椎体成形术难以解除椎管内占位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使其成为其应用的相对禁忌证,而传统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存在手术创伤大、螺钉松动及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 目的:观察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爆裂性骨折患者31例。内固定后通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情况、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胸腰椎正侧位片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改善情况、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置入过程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伤椎均达满意复位,平均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 Cobb 角得到明显改善,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腰背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以上所有指标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1周和内固定后1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内固定后2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前缘及椎间隙处少量骨水泥渗漏各1例,但均无临床症状。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无新发骨折。说明联合应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伤椎椎体成形,不仅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明显缓解腰背部疼痛,还可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腰背部功能,显著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伴椎管内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骨水泥注射量及泄露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椎体高度高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个月,两组腰椎功能指数、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注射量大于对照组,泄露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提高椎体高度,减小后凸Cobb角,增大骨水泥注射量,降低泄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多发生于骨质钙丢失严重的老年人群,轻微的外力就可以引起椎体骨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较好。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材料的特性。方法:采用骨水泥充填材料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2例,共158个椎体。治疗后复查X射线、CT等辅助检查,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用CT容量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后椎体的容积变化,观察疼痛强度评价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结果与结论:纳入结果分析32例,158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后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①治疗后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和椎体塌陷。②治疗前椎体体积为(22.2±8.6)cm。,治疗后增至(24.8±6.9)cm。,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分别为椎管内硬膜外2个、椎旁静脉4个,可能与椎体后缘爆裂、骨水泥黏度过低以及注射速度过快有关。④治疗后48h目测类比评分为(2.2±3_7)分,较治疗前(8.3±1.6)分显著下降(t=25.2,P〈0.05)。作者认为,对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采用充分的治疗前准备和恰当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充填材料,一期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中操作要注意防止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证实微创手术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能撑起椎体恢复高度和硬度,达到解除疼痛、早日活动的目的。但是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导致较多的并发症,预后效果不理想。当前许多中药开始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目的:观察人工虎骨粉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微创修复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方法:选取85例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在CT引导下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及接骨七厘片,观察两组患者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情况以及疼痛缓解时间。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术后骨痂生长良好,多为Ⅲ级与Ⅳ级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微创经皮椎体成形联合辅助CT引导下骨水泥注入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同时配合服用人工虎骨粉对骨折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通过注入骨水泥材料强化压缩骨折椎体的稳定性,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发挥显著的止痛效果,但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目的:进一步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 DSA 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 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度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 d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1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一步降低,与治疗后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椎体前缘高度和中央高度明显恢复(P〈0.05),Cobb角明显矫正(P 〈0.05),至6个月后大部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仍保持稳定。影像学复查显示椎旁骨水泥少量渗漏6例,其中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例,相邻椎间盘内渗漏4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见神经损伤病例。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多数椎体的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椎体成形治疗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椎体成形及椎体后凸成形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但两种手术方式在骨水泥的分布与弥散上有差异。 目的:分析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或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后在椎体内弥散的影响因素。 方法:纳入4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22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A组),5例进行高黏度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治疗(B组),14例进行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C组)。再根据骨水泥注射量、骨折至手术时间、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将A、C组进行亚组分析。通过CT三维成像和容积再现分析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及弥散。 结果与结论:3组术后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相对弥散面积及相对弥散体积无明显区别,均能较好地弥散到上下椎板并越过椎体中线。3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一定范围内,骨水泥注射量与骨水泥弥散体积呈正相关;A、C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随骨水泥注射量的增多而降低,随骨折到手术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与骨水泥的黏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水泥外漏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的神经、脊髓、血管组织而被视为临床禁忌.目的:观察骨水泥分期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全部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随机选择12椎体采用骨水泥单侧椎弓根注射,14椎体采用骨水泥双侧椎弓根注射.治疗前后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变化.结果与结论:26个椎体无骨水泥外漏及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无手术中死亡.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椎体体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采用骨水泥分期注射经扩大了皮椎体成形手术适应证,能有效防止骨水泥外漏,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12例患者(14椎)均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前、经皮椎体成形后1个月和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和站立位侧位片病椎Cobb角。结果与结论:所有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未发生感染、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和骨水泥渗漏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后失访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均显著低于经皮椎体成形前(P〈0.01),而经皮椎体成形前后患者病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能明显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程才  王路  李书奎 《中国临床康复》2014,(12):1811-181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将患者按照骨水泥注入量分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4 mL,常规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6 mL,将同期入院急性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因手术禁忌无法进行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说明椎体成形治疗操作过程中,应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方法在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相邻节段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1987年首次报道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临床,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目的:对国内外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了解椎体成形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存在的争议问题。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8-01/2011-01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rtebroplas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6-01/2011-01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椎体成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725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8篇。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取得良效,它既可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够加固和强化椎体从而防止进一步塌陷。但如何选择病椎,单侧还是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还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的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如何避免穿刺损伤以及骨水泥的渗漏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破坏,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目的:从骨水泥角度,探讨骨水泥与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关系。方法:以"椎体成形术,腰椎,胸椎,椎体骨折,骨水泥";"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thoracic vertebra,lumbar vertebra,vertebral fracture,bone cement"为关键词检索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与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植入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章,以22篇文献为重点进行了讨论。临床验证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40例(56个椎体)胸腰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患者,在C形臂X射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完成椎体成形手术,观察术后疼痛改善,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目前在经皮椎体成形中常用的骨水泥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磷酸钙骨水泥、硫酸钙骨水泥等。目前仍不清楚为骨折愈合提供足够稳定和预防疼痛所需要的骨水泥量及成分比,但应尽量使用小剂量的骨水泥,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同时应根据病变椎体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防止骨水泥渗漏与新椎体骨折。临床验证结果说明经皮椎体成形可以有效止痛,术后随访显示止痛效果与注入骨水泥的量无正相关,且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