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探测胸背动脉穿支移植皮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拟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31例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记录胸背动脉及其穿支的走行、内径、距体表的距离,并将其标志于体表。结果 31例胸背动脉均可探及,显示率为100%,其中30例胸背动脉可探及穿支血管,1例因血管内径细窄、走行迂曲、变异,改行其他部位的皮瓣移植。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胸背动脉可为临床提供了一个经济、可靠、无创并能够体表定位胸背动脉及其穿支皮瓣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血管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探查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探讨其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术前超声检查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术女性患者36例,重点为探查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穿出肌肉进入腹壁脂肪层的精确位置,并在该处作标记.结果 36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均能显示,较为粗大的穿支血管数量每侧约有1~3支,另一侧往往与对侧呈对称性出现,这些穿支血管主要分布于脐下9 cm为半径的范围内,其中以脐下外侧3~7 cm处最为常见,管径为(0.7±0.2)mm,血流峰速为7~42 cm/s,阻力指数为0.62~0.96.结论 超声能清晰显示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是目前影像学中唯一精确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共收治45例乳腺癌术后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局部修复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血肿3例、感染3例、血管危象4例。并发症护理包括维持患者稳定心理状态;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营养支持;建立实时化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移植皮瓣均成活。结论 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维持其稳定心理状态,可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体位的护理及增强免疫等,可预防血肿和感染发生;建立血管危象监控及报告平台、构建皮瓣移植术后血液循环的监测及管理流程,对预防和治疗血管危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频彩超对穿支皮瓣血管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探测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探讨高频彩超在穿支血管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频彩超对43例穿支皮瓣移植术患者行穿支血管探测,其中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36例,胸背动脉穿支皮瓣5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2例。重点为探测各穿支血管出肌点的精确位置,并在该处体表作标记。结果43例穿支皮瓣血管均能显示,并较为精确地定位。穿支血管管径极细,平均约0.7mm;变异较大。出肌点极不恒定。结论超声能清晰显示和定位腹壁下动脉穿支血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是目前唯一精确有效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在皮瓣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在腓动脉穿支岛状皮瓣设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61例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超声多普勒探测血流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1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前未应用超声检测皮瓣血管;观察组术前经多普勒血流探测并测出其速度及波形。结果观察组术中测得穿支动脉起始处内径平均为0.92±0.21 mm,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为0.18±0.07m/s,皮瓣筋膜蒂长度平均为8.31±3.34cm,皮瓣成活30例,成活率为100%,术中测得皮瓣筋膜蒂长度为5.13±2.42cm;对照组皮瓣成活27例,成活率为90%。两组皮瓣筋膜蒂长度及皮瓣成活率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能够选择一定流速的腓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能够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检查中的应用。方法:以术中所见为标准,采用单盲的方法比较手持式声学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数目、位置、血管直径检查及判断血管走行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移植8例皮瓣,共计24支穿支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声学多普勒超声分别确诊22支及17支,误诊为2支和6支,漏诊为2支和7支,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量血管直径与术中测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支血管主干分叉点16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术中所见一致,二者吻合率为100%。8例皮瓣存活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检测和皮瓣设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高皮瓣移植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研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规律、体表的定位及血流动力学,评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性,为术前供区选择双侧中的优势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高频彩超对30例健康志愿者及1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患者的双侧穿支血管数目、管径、起点位置、走行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平均流速进行检测,并与术中观察到的穿支血管数据及Dopplar超声探测数据进行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健康人及13例患者共检测到穿支动脉192条,其中肌皮穿支型占79.3%;肌间隙皮支型18.6%,直接皮血管型2.1%。穿支管径(外径)(1.02±0.41) mm;平均血流速度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稍高于女性(P<0.05)。Dopplar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显示:收缩期正向波,舒张期流速极低或没有血流,呈低速高阻单相频谱。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较粗大穿支的数量、管径、管壁结构、走行方向、分布区域、血流动力学性状,评价血管质量以及进行体表定位。13例手术患者中检测到的穿支结果与手术中所见的穿支数量、位置、管径基本吻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精确地了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血管穿支的情况,为临床选择优势侧皮瓣供区提供了较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淑敏  马晓燕  金薇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206-2208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由Koshima等[1]1989年首次报道,主要用于乳房再造.穿支皮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2],故游离皮瓣移植术是目前修复创伤后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3].  相似文献   

9.
乳房Ⅰ期再造手术中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应用于乳房Ⅰ期再造手术配合管理的方法.方法 对6例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血管吻合术手术配合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皮瓣成活,切口无感染、无并发症发生,乳房外形病人满意.结论 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良好的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方法,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配合的情况。结果15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配合恰当,手术用时缩短,出血明显减少。14例皮瓣术后顺利成活,皮瓣受区与供区创口愈合良好。足踝功能恢复良好。腹部外形恢复较好,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及积极主动的手术配合是小儿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背景:跟骨骨髓炎治疗既要彻底消除骨髓炎感染灶,封闭创面,修复缺损软组织,又要恢复肢体正常形态,最大可能保护足的负重功能。由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不损伤下肢的主要血管,且其旋转弧度大,血供恒定可靠,适于修复慢性跟骨骨髓炎创面。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28例慢性跟骨骨髓炎患者,彻底清创后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移位移植治疗,供区直接缝合23例,植皮覆盖5例。结果与结论:28例患者移植后逆行移位肌皮瓣全部成活,其中4例出现肌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肌皮瓣无臃肿,质地优,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跟骨骨髓炎未见复发,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提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是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康成人上肢肱动脉(BA)至指端微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方法 纳入205名健康志愿者,男性组88名,女性组117名.以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平面波超声敏感血流显像(Angio PLUS)观察右上肢BA、尺动脉(UA)、桡动脉(RA),掌、指侧固有动脉(PPDA)、指背动脉弓(DDAA)及甲床三级动...  相似文献   

13.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慢性肝病终末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血管并发症往往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儿童由于移植物体积和血管管径较小,术后血管并发症较成人更易发生。CDFI是临床评估肝移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通畅性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在准确诊断某些血管并发症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CEUS应用于小儿肝移植的监测。本文就超声检查在小儿肝移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ATL HDI-5000型高频超声对57例糖尿病患者及43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其颈动脉内径、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总动脉最大IMT、阻力指数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血流PSV、EDV速度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合并症的糖尿病组最大IMT及斑块检出率大于无合并症糖尿病组。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颈动脉有无形态学改变(IMT、狭窄、阻塞及斑块的形态、结构)、观察血流状态,对判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了解预后及对并发症的预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背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如何保持女性乳房的形态完美这一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及患者的关注,乳房再造由此而产生、发展,逐渐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重建乳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纳入42例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均进行保留乳头乳晕或保留乳房的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自体背阔肌皮瓣或扩大背阔肌肌皮瓣移植重建乳房,根据客观标准及主观标准评价重建效果。结果与结论:42例中,33例行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9例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背阔肌乳房重建24例、扩大背阔肌乳房重建18例。转移皮瓣及重建的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客观评价美容效果优良39例,一般3例;主观评价优良者40例,尚可者2例。随访9-41个月,所有患者无肿瘤局部复发,1例出现骨转移。表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采用背阔肌移植重建乳房操作简单、易行,整形效果好,安全性高,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超声介导钇-90玻璃微球局部注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瘤内注射钇-90玻璃微球(^90Y-GTMS)治疗肝癌方法的疗效。为肝癌患者寻找一种更有效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2例共28个肿瘤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入核素^90Y-GTMS,进行直接瘤内包埋放射治疗。每个瘤灶内根据瘤体大小,给予0.5-1.0mci/cm^3剂量的^90Y-GTMS。结果:22例28个肿瘤中,经治疗后89.3%(25/28)的肿块缩小,另3例3个肿瘤,瘤体大小变化不明显,但随访期内席子料无增大,本组病例随访3-60个月(平均28.4个月),13例死亡。9例至今生活正常,治疗后1-3个月对12个瘤灶再次行多点位穿刺病理组织活检;9例肿瘤完全性坏死,未见存活肿瘤细胞,结论:核素^90Y-GTMS经超声引导下,进行直接瘤内局部注射治疗,此方法对肝癌细胞破坏性大,疗效肯定。安全,简便,省时,痛苦少,是很有效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一次性穿刺活检装置制备髂动脉破裂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实验动物五指山猪9只,均为雄性,体质量为(14.06±0.31)kg.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留置中心导管给予限量补液及麻醉维持.经颈总动脉穿刺置管并连接压力换能器,通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连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和心率.在超声引导下使用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无深静脉及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重度大隐静脉曲张40条患肢(38例患者,其中2例为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Fibro-Vein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硬化治疗.结果 40条患肢均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成功,7条(7/40)大隐静脉于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2次注射治疗.随访1~12个月,全部患者(包括经2次治疗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消失;下肢明显曲张畸形的静脉消失,其中8条(8/40)患肢远端存在局限性轻度曲张的静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曲张的大隐静脉较治疗前变细,22条(22/40)治疗大隐静脉的部分血管段实变,18条(18/40)静脉壁回声增强,并可见不规则、不均质中等实性回声紧密黏附于血管壁,挤压远端肢体时管腔内可见流沙样缓慢流动的血流信号,其中8条静脉(8/18)有少量反流.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便、有效、痛苦小、无瘢痕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可重复进行,近期疗效佳,是一种治疗与美容兼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CDFI检查,并对其中9例肝动脉异常不能排除HAT的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结果10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中,98例肝动脉多普勒血流信号清晰显示,8例术后早期多切面扫查未显示肝门区及肝内门静脉周围肝动脉彩色血流信号,CDFI不能排除HAT。行超声造影后,6例肝动脉主干及分支清晰显示,走行正常,除外HAT,经随访证实;2例超声造影后肝动脉仍未显示者诊断为HAT,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对比CT血管成像(CTA)证实。1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CDFI检查发现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但频谱异常,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阻力指数〈0.50,收缩期加速时间延长,超过0.08S,呈Tardus,Parvus改变;超声造影后见肝动脉密集细小且走行迂曲,诊断为HAT侧支循环形成,经CTA证实。结论CDFI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肝移植术后HA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