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2007年宜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宜州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宜州市1998~2007年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宜州市伤寒副伤寒平均发病率在7.62/10万,波动在1.95~3-4.44/10万之间;城镇高于农村,发病年龄以儿童及青少年为主,0~19岁占53.54%;职业以学生及农民为主.结论 宜州市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儿童及青少年仍具有较高发病水平,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州区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7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7年原州区乙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00/10万,但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发病率达144.16/10万.高发年龄为20~29岁,发病率为184.82/10万,1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较低为27.37/10万;农村高于城区;职业以农民发病居多,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7.19%.[结论]乙型肝炎纳入免疫规划,有效控制了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今后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应是加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加速实施较大年龄人群的免疫接种.同时,加大血液制品和安全注射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宜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6~2010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宜州市2006~2010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46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8.69/10万,发病有逐年下降的趋势.7月...  相似文献   

4.
李齐芳  邓肖英  赖海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45-1647
目的分析灵山县2004—2009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县乙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2004—2009年灵山县累计报告乙型肝炎3 230例,年平均发病率37.48/10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高峰;病例以农民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6.93%;病例集中在15~6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3.99%;男性病例与女性病例比为3.52∶1,发病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2004—2009年灵山县乙型肝炎发病呈增长趋势,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低,青壮年发病率高。因此,在做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同时,要利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利时机,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高危易感人群(青壮年)的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6-2015年15岁及以上居民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HB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鄞州区2006-2015年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鄞州区累积报告≥15岁居民乙型肝炎病例1 664例,年均发病率为11.50/10万,各年发病率在8.22/10万~13.87/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5.492,P<0.05),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122.229,P<0.01),慢性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x2趋势=14.792,P<0.01).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地区差异性,发病率<10/10万和≥10/10万的镇数分别为6个和19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17.78/10万.男女发病比为2.63: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6.318,P<0.01).农民乙型肝炎病例最多(32.51%).结论 鄞州区≥15岁居民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中青年农民工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宜州市2003-2012年狂犬病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3-2012年报告的狂犬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宜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狂犬病51例,年均发病率0.81/10万;病死率为100%.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分布在14个乡镇;发病集中在8-12月,农民发病率高,男女比例为4.7∶1.结论 宜州市2003-2012年狂犬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犬养习惯、预防控制宣传力度不够、疫苗价格偏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2009—2013年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宜州市2009—2013年共报告甲乙类肠道传染病7种801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24.43/10万,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10月,占报告病例的52.06%;年龄构成以0~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占62.30%(499/801);男女性别比为1.70∶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结论宜州市甲乙类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以散发为主,要控制疫情,防止暴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监管、疫情监测、疫苗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宝鸡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7年宝鸡市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各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起各年龄组发病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下降比较明显。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区。发病构成中农民所占比例最高,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51.85%,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构成呈下降趋势。结论14岁以下儿童乙肝免疫防治策略已初见成效。应在加强新生儿及儿童乙型肝炎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加大对中青年及农村劳动人口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1991-2008年罗山县甲、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1-2008年罗山县甲、乙型肝炎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8年罗山县甲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21/10万,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4.18/10万,发病呈波动趋势;15岁以下儿童甲、乙型肝...  相似文献   

10.
黄焕辉  黎宝全 《职业与健康》2014,(13):1834-1835,1838
目的分析宜州市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宜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194例,报告发病率为324.04/10万,其中报告重症病例23例,死亡3例;庆远镇报告发病率最高。病例集中在4~7月,以散居儿童为主,0~4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7.99%,男女性别比为1.48:1;所有重症或死亡病例都是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结论宜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差异,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仪征市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年~2010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以来仪征市乙型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5年平均发病率为29.3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20~55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发病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无明显季节性高峰。结论:应加大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2001~2007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湖北省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湖北省2001~2007年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分析. 结果 2001年以来湖北省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年平均发病率83.15/10万,2007年上升至全省各类传染病发病首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15~50岁,高发人群为农民、学生. 结论 加强乙肝监测和免疫接种,开展预防乙肝的宣传教育,将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3.
徐州市铜山区2007—2010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市铜山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铜山区2007—2010年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来,乙肝是铜山区主要传染病病种之一,累计报告乙肝病例80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78/10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加强新生儿免疫接种的同时,推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将有效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实施计划免疫预测及黄牌警告机制对麻疹发病的影响.方法 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疫情资料,逐年计算麻疹发病率和构成比,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8~2007年共报告麻疹32 602例,发病率为1.79/10万~13.30/10万,麻疹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6月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54.59%;≤6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1.37%,仍是低年龄发病模式.结论 计划免疫预测及黄牌警告机制对遏制麻疹发病回升态势是有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灵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0年灵山县细菌性痢疾疫情资料.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 013例,年均发病率9.95/10万;2004-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2010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4~10月发病占82.0%,呈夏秋季发病高峰;男性年均发病率较女性高,性别比1.7∶1;散居儿童(包括幼托儿童)、农民、学生分别占72.6%、17.3%和6.9%;0~4岁组占67.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结论 2004-2010年灵山县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先升后降,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应针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舟山市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舟山市2002-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7年舟山市共计报告病毒性肝炎67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1.44/10万,最高的2002年为127.75/10万,最低的2004年为103.38/10万,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构成比逐年上升至83.95%,而未分型肝炎构成比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和其他血清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渔农民为主。结论舟山市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型肝炎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要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乙型肝炎的诊疗和疫情监测,加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宁南县1990~2006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琴  王文学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50-2751
[目的]了解汉族、彝族杂居县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南县1990~2006年报告的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7年累计报告乙型肝炎病例554例,年均发病率19.63/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为42.36/10万,2000年发病率最低,为9.40/10万,男性发病率为24.06/10万,女性发病率为14.45/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95∶1。以15~39岁发病最多,占60.65%,其次是5~14岁占13.90%。汉族发病率为21.58/10万,彝族发病率为12.32/10万。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50.91%,其次是学生、干部职员分别占15.52%、15.16%。[结论]1990~2006年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汉族发病率高于彝族,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在搞好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同时,要制定方案,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9.
孙芳  孙宪刚  刘倩婷 《现代保健》2010,(12):137-138
目的探讨济南市历下区各种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率自2000年以来呈逐渐下降趋势,2007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2000年下降16.34%;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改变。结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力度,调整防控策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1995~2006年十堰市病毒性肝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明  黄太武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2):157-158,161
[目的]了解十堰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6年十堰市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6年十堰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9 8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86/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市、区)平均报告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年起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因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上升所致,乙型肝炎构成比上升至91.98%.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居多.[结论]十堰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较高.要加强新生儿免费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乙型肝炎的诊疗和疫情监测,加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