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的收缩^[1]。植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得以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后易出现囊袋血肿并发症,尤其是囊袋淤血一旦形成将增加细菌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2.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4.
5.
6.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是优化起搏器功能,延长起搏器使用年限,减少近期及远期起搏器相关不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首要措施。本次研究通过对123例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失访情况调查,分析失访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10.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调查分析7例病人发生囊袋血肿的原因、发生时间、血肿大小及发现血肿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5例囊袋血肿发生在术后24h内,其中1例由护士查看伤口时发现,4例由医生换药时发现;2例囊袋血肿发生在术后14天,病人出院后在家中发现.7例病人的囊袋血肿经穿刺抽吸、切排、止血、沙袋压迫等处理后痊愈.结论起搏器术前应全面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停用抗凝药与抗血小板制剂;术中应规范操作,止血彻底;术后应仔细查看伤口,发现囊袋血肿妥善处理.同时还应对病人加强起搏器知识教育,做好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起搏器置入患者迟发性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346例次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起搏器置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46例患者中共有6例发生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为1.7%。结论迟发性囊袋血肿发生率较低,与抗凝药物及手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2.
起搏器囊袋血肿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们对 6 3例老年患者 (>6 0岁 )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规放置橡皮引流条 ,无 1例发生囊袋血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3例中男 37例 ,女 2 6例 ,6 1~ 89岁 ,病程 15d~ 16年。其中病窦综合征 36例 ,房室传导阻滞 2 3例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4例。植入DDD起搏器 2 8例 ,VVI 2 6例 ,AAI 9例。1 2 方法1 2 1 植入途径 头静脉 4 7例 ,右锁骨下静脉 14例 ,左锁骨下静脉 2例。1 2 2 植入方法 1%普鲁卡因局麻后 ,沿右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护理。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集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感染的相关原因及护理。结果 203例起搏器植入患者,发生囊袋感染6例,占2.96%;4例为初次安置起搏器,2例为原部位更换起搏器;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2例无菌生长;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静脉应用抗生素及积极的护理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由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针对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埋藏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及(或)发生继发感染,常导致手术失败。我院335例起搏器安置和更换术后共发生17例囊袋出血,现对出血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由于处理不当引起手术失败的临床过程。1 资料与处理 在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8~80岁,平均62岁。术前凝血酶原时间14例正常,3例延长。16例发生在首次安置术后,1例发生在更换术后。血肿发生时间,6例为术后2~5天,11例为术后6~12天。12例有手术侧肢体早期过度活动,2例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第8天局部被硬物撞击。所有患者均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渗液及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避免该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行起搏器植入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囊袋渗液及血肿的情况。结果 (1)本组145例,其中男81例,女64例,平均年龄(62.73±14.63)岁。13例(8.97%)为心脏同步化起搏(CRT)及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患者,132例(91.03%)为单腔起搏器及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囊袋渗液及血肿18例(12.41%),其中大型起搏器(CRT、ICD)植入术、体质量指数22以下、过敏体质、合并糖尿病及血管疾病与囊袋渗液及血肿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囊袋渗液及血肿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仔细排查危险因素,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均能正常活动,未再出现突然晕厥等症状。[结论]加强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康复护理有助于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总结202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预防与护理.预防囊袋感染的护理重点是术前做好皮肤准备,严格手术环境、无菌物品、手术者的手及手术过程的无菌技术管理,术中做好患者护理,减少创伤,注意囊袋制作时大小合适,术后加强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发生囊袋感染1例,201例术后1周拆线,切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19.
周艳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起搏器植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实施防护对策.结果 1070例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中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20例,感染发生率为1.87%.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等.20例囊袋感染患者中有12例发生在术后1~6个月,占60%;3例发生在术后0.5~2.0年,占15%;5例发生在术后2年以上,占25%.对所有发生囊袋感染患者的感染创面进行分泌物培养,其中有5例占20.00%患者的分泌物经培养为阳性,真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其他15例患者的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等,针对这些因素应积极控制囊袋血肿,加强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加强手术基本功的训练,充分做好原起搏器再安置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囊袋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8年7月ICD术后起搏器囊袋表面多发水泡1例,总结其治疗护理经念。治疗过程中对起搏器囊袋表面水泡的处理,预防感染及起搏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提供心理支持。患者起搏器囊袋表面皮肤恢复良好,未出现起搏器感染等并发症,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