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研究咯血相关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因反复或大量咯血行胸部增强扫描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3例,支气管扩张(以下简称支扩)或慢性炎症21例,支气管肺癌合并支扩2例,肺内血管畸形2例,肺隔离症3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对咯血相关血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肺癌、支扩及慢性炎症36例中,供应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均显示异常,15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供应病灶的动脉共117支,其中支气管动脉占71.8%(84/117),10支存在异位起源,肺外体循环动脉占28.2%(33/117),其来源和数目与病灶所处位置、累及范围及胸膜病变密切相关;肺动静脉瘘1例,表现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及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支气管动脉畸形1例,表现为丰富的支气管动脉血管网伴多个动脉瘤形成;肺隔离症3例,表现为肺外体循环动脉异常分支供血病灶。结论64层螺旋CTA能够提供咯血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等详细数据,有效评价咯血相关血管的三维影像特征,在咯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咯血相关血管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影像学特征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反复或大量咯血来我院行支气管动脉64层螺旋CTA扫描的患者38例,采用CTA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咯血相关血管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大咯血常见病因:支气管扩张16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例,炎性病变8例,肺结核6例。CTA共检出54支咯血相关动脉,供应病灶的支气管动脉均显示异常,7例伴有肺循环动脉供血,7例伴有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结论 CTA能够提供咯血相关血管的起源、走行、数目等三维影像特征,不但在介入栓塞术前的病情评估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咯血病因的鉴别诊断方面提供了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探讨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BA)的CT影像特征,为肺癌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63例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延迟时间25~ 30 s,扫描时间8~12 s;并将上述轴位图像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选取最佳观察角度,充分显示BA的CT影像特征.结果 原发性肺癌组BA显示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肺癌组较正常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组患侧较健侧BA明显增粗(P<0.05).原发型肺癌病灶内支气管动脉主要表现为断断续续、迂曲增粗、交织成网状;相关肺动脉可被包绕,表现为残根状,截断及受侵变窄.结论 64层CTA能安全、直观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CT影像特征,为肺癌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甲状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101例(正常组65例,甲癌组36例)符合本研究并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病例的颈部原始图像,将数据在A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高级血管分析(advanced vessel analyze,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甲状腺癌供血动脉特征.结果 甲状腺癌组36例肿瘤均由甲状腺动脉(共76支腺体支或非腺体支)供血,所有供血动脉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将供血动脉来源统计为3型:仅甲状腺上动脉供血型18例(50%);仅甲状腺下动脉供血型6例(16.67%);甲状腺上下动脉均供血型12例(33.33%).结论 甲状腺癌均由甲状腺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较好评价其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并以DSA作对照评价其敏感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大咯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大咯血患者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血管造影,并分别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将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扩张或慢性炎症以及8例肺癌的咯血患者均显示有支气管动脉的异常,表现为支气管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的扩张、迂曲以及远端血管网的形成,部分有肺外体循环参与供血。2例CTA阴性表现中,经DSA血管造影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动脉扩张并移位。CT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传统DSA血管造影符合率为95.8%。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咯血患者扩张的支气管动脉、其所在位置及数量等信息有助于对再次咯血的预测和指导介入治疗,其无创、方便值得临床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BA)血管成像(CTA)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住院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组,观察BA.结果 35例在MPR中至少1支BA清晰显示,共显示支气管动脉69支,右侧39支,左侧30支.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清晰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刘秀梅 《中外医疗》2015,(6):177-178
目的:对肺部慢性炎症与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CTA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部慢性炎症患者作为慢性肺炎组、以30例原发性肺癌作为原发性肺癌组,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以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支气管动脉内径、慢性肺炎组与肺癌组的体外循环供血率。结果慢性炎症组、肺癌组与对照组的支气管动脉的内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慢性炎症组肺体外循环动脉供血率为46.67%,肺癌组肺体外循环动脉供血率为16.67%,慢性炎症组显著高于肺癌组(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扩张普遍存在于肺部慢性炎症及原发性肺癌中,尤其肺部慢性炎症的支气管扩张更明显,两者的供血动脉CTA表现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血供动脉的临床特征.方法:92例确诊的NSCLC行MSCTA血供动脉检查,并以同期行MSCTA检查、确诊为慢性肺部炎症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2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对结果双盲法进行双盲分析.结果:92例NSCLC患者中78例(84.8%)仅见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9例(9.8%)仅见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血管;5例(5.4%)见混合型供血血管.MSCTA表现为所有肿瘤性供血动脉均不同程度增粗扭曲,走向或走行至瘤体内,瘤体区域可见杂乱无章的血管影.而慢性炎症较NSCLC更易刺激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x2=14.981,P=0.000 1),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率分别为47.4%和15.2%;慢性炎症组患者血供动脉支数和NSCLC相当(t=1.542,P=0.126);但慢性炎症组患者血供动脉的内径较NSCLC组的明显增粗(t=5.805,P=0.000 1).同时MSCTA还显示慢性炎症病灶区血管紊乱,常相互吻合形成广泛的血管网络.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非小细胞肺癌血供动脉有很好的识别,可以为其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同时慢性肺部炎症血供动脉扩张更为明显,更能刺激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因此可以非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哲辉  仇亚妹  梁冰  许云龙  韦柳 《中外医疗》2013,32(26):191+19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通过64排螺旋CT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肝动脉血管增粗,血管分支明显增加;结节型和巨块型肝癌共出现93个病灶,并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表现;72例患者中有20例出现肝动脉变异,表现为不同的分型。结论 64排螺旋CT能够形成三维立体肝动脉血管图像,清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肝动脉变异等,对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罡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9-69,71,F000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隔离症的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隔离症,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异常血管与病灶的关系,提高诊断率。结果8例病灶均为肺叶内型,6例位于左下肺后基底段,2例位于右下肺后基底段。8例均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其中一例显示4支异常血管供血。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肺下叶后基底段囊性或实性病灶的异常血供,三维重建能够提高异常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完全可以取代有创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