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指数平滑模型在麻疹发病预测方面中应用。方法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医疗机构2004~2012年麻疹月发病数资料。用Eviews6.0软件建立流感和麻疹月发病数的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结果通过模型诊断器建议采用指数平滑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其R2=0.856,其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吻合程度高,说明采用指数平滑模型能很好的预测麻疹。结论指数平滑模型法适用于各种疾病时间序列分析,但对不同疾病的预测效果存在差异,当疾病发病数据趋于平稳时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分析麻疹的流行时间特征并进行麻疹流行趋势的预测。方法:根据浙江省某市1990~2006年麻疹的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对2007~2009年的实际资料进行了验证,并对2009年以后的资料进行了外推预测。结果:浙江省某市1990~2006年麻疹流行时间预测数学模型为:^T((1k))=102.7205e0.1109(k-1)-98.7205,经拟合检验,模型拟合度合格(C=0.42,p≈0.80)。利用该模型对2007~2009年该市的麻疹发病时间进行验证,2008年为麻疹流行年,其余年份为麻疹的低发年,与资料相符,并对2009年以后资料进行外推预测,预测麻疹的下次流行在2011年。结论:灰色系统模型对麻疹的流行时间预测效果具有较好的价值,可为麻疹的防控工作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根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52例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为麻疹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成人麻疹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结果成人发病年龄多分布于20~39岁,发病季节多在3~6月份,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与出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卡他症状,咳嗽、口腔Koplik斑,血象多正常或降低,肝酶升高。结论采取成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流动人口疫苗接种情况的监测,可有效降低成人麻疹传播,控制成人麻疹流行。  相似文献   

4.
成人麻疹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后,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散发,出疹前误诊率较高,不易做到早期隔离,作为传染源易引起疾病传播。现将我院一年内收治的60例成人麻疹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麻疹发病率预测的可行性,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7.0对深圳市2002~2007年麻疹月发病的资料建立ARIMA模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建立模型ARIMA(1,1,0)×(0,1,1)12是合适的,Q统计量计算方法,Q=16.34,P>0.05。结论:ARIMA模型能很好的模拟深圳市麻疹发病率的变动趋势,预测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学模型探讨计划免疫前后麻疹发病季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圆形分布构成比法与余弦模型对某地开展计划免疫前后麻疹发病季节特征进行分析 ,求得计划免疫前麻疹的发病时点为 4月上旬 ,高峰时区为 1月中旬~ 6月下旬 ;开展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的高峰时点为 4月中旬 ,高峰时区为 2月中旬~ 6月中旬。通过对求得模型的拟合 ,并求得第二谐量三角多项式的决定系数均在 98%以上 ,表明用该模型拟合资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刘光 《安徽医药》2003,7(3):235-236
目的 了解社区辖内工厂人群对麻疹相关情况的认知,为对集中人群进行麻疹预防治疗工作,作出社区干预提供资料。结果 调查人群对麻疹相关知识认知贫乏,自我卫生保健意识薄弱,预防接种率偏低。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定期监测麻疹患病情况,采取必要的疾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些控制医院内麻疹传播的方法,包括保持高的麻疹免疫覆盖率,确保住院儿童和医务人员有足够的麻疹免疫水平以及对疑似麻疹病毒在进院时予以隔离等。  相似文献   

9.
孙颖  杨亚明  陈玉文 《中国药业》2007,16(14):23-24
目的:为我国药店开展社区情感营销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社区情感营销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实施的策略。结果与结论:药店通过提供情感服务、情感口碑传播、情感公关以及加强员工管理等手段来开展社区情感营销,不仅有利于药店提高其社区内顾客的忠诚度,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药店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区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25例麻疹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市麻疹发病率较高,以1岁以下婴儿成成人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近半数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发病。结论:深圳地区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特征与我市外来及流动人口多,存在麻疹免疫空白人群,激素在婴幼儿的滥用,以及麻疹疫苗的生产、保存、运输,和接种各环节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51-253
目的探讨社区糖耐量异常人群筛查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6月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该阶段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危险因素计分法建立社区糖耐量异常人群筛查模型,以该模型筛查社区1560名一般人群糖耐量异常情况,并分析筛查结果。结果采取危险因素计分法累积积分≥5分建立的社区糖耐量异常人群筛查模型筛查1560名社区一般人群,其中770例采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筛查出目标人群中有80例糖耐量异常者。结论通过危险因素计分法建立的社区糖耐量异常人群筛查模型筛查社区糖耐量异常人群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可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前期人群筛查,从而为尽早做好预防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苏青  周鲁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7):537-541
目的:研究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方法:应用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和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AngⅡ受体阻滞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用该模型预测新设计的化合物的药效参数。结果:系统地计算了70个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18个量化参数,从中筛选出5个建立QSAR模型。随机挑选6个化合物作为验证集,剩余64个化合物作为学习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设计并预测了30个新化合物的药效参数,其中5个化合物的预测药效较好。结论:成功建立非肽类AngⅡ受体阻滞剂的QSAR模型,该模型为此类药物的结构改造和新药设计提供了参考意见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出理论流行病学库室模型理论方法。方法:建立理论流行病学一阶库室模型理论:疗法和语言。结果:利用理论流行病学一阶库室模型理论方法重建和改进了Meuch.H的催化模型,克服了催化模型存在的仅适用感染力恒定、封闭系统的单类型流行病学状态的问题。结论:提出的理论流行病学库室模型理论方法,改进后的催化模型可称为广义催化模型,并给出此模型的理论分析。该模型可用于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的转移、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传染病发病数资料的EM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EM算法在具有链结构的传染病发病数资料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借助EM算法,对4口之家的麻疹发病数资料分别拟合Greenwood链二项分布模型和Reed-Frost链二项分布模型。模型拟合效果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基于Greenwood链二项分布模型时,家庭内麻疹感染率为29.08%;而基于Reed-Frost链二项分布模型时,家庭内麻疹感染率为34.67%。Reed-Frost链二项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Greenwood链二项分布模型。结论:采用EM算法处理和分析传染病发病数资料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5.
全球能够消灭麻疹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第24届泛美卫生大会确定了在美洲消灭麻疹的目标。迄今已取得了显著进展,麻疹已不再在美洲流行,多数国家已证实阻断了该病的传播。至2003年11月,距委内瑞拉发现最后1例本土麻疹病例已有12个月。这表明麻疹传播是可以阻断的,并且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能够实行合适的策略,全球消灭麻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小儿麻疹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14-114,117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对40例小儿麻疹患儿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包括隔离、病室管理、皮肤与五官护理等基础护理,以及对高热、呼吸困难等的对症护理,同时,注重对小儿的心理护理和对家长的健康教育。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细致、全面的护理,40例麻疹患儿全部治愈。结论:科学、细致、全面的护理是促进小儿麻疹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利巴韦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麻疹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采用利巴韦林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麻疹,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病例选自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麻疹患者98例,麻疹IgM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18.
138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近年来麻疹病例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97~2001年我院收治的138例麻疹病例。结果:幼年曾患麻疹,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者均可发病,且发病年龄推迟,四季均可发病。临床特征全身中毒症状重、皮疹典型、肝功能损害较为普遍。结论:成人麻疹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重,应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第二次麻疹免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余弦模型分析法与圆形分布构成比法探讨蓬溪县1950~1991年麻疹发病季节特征。求得平均角α为86.98°,发病高峰时点相当于4月11日,高峰时区为1月13日~7月10日。求得简单余弦曲线方程为:Y1i=1.096+0.263Cos(ti-86.29°),含第二谐量三角多项式为:Y2i=1.096+0.263Cos(ti-86.29°)+0.045Cos(2ti-182.55°)。求得决定系数R21==0.94,R22=0.99,表明用简单余弦模型拟合可使麻疹发病率Yi的变异减少94%,用含第二谐量三角多项式拟合可使Yi的变异减少99%。  相似文献   

20.
《家庭用药》2010,(9):52-52
一、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无免疫力的人接触患者后90%以上会得麻疹。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可导致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