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小勤 《浙江实用医学》2007,12(2):86-86,10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壁增厚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不同病因引起胆囊壁增厚的超声声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急性病毒性肝炎、低蛋白血症等均可引起胆囊壁增厚,因病因不同,超声声像各不相同。结论超声检查在胆囊壁增厚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原因致胆囊壁增厚的特点.方法 选择40例B超检查胆囊发现胆囊壁增厚患者,分析不同病因及胆囊壁增厚特点.结果 肝硬化腹水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3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7例,其他3例.结论 超声基本可以对胆囊壁增厚作出诊断,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对不同原因致胆囊壁增厚的特点及鉴别.方法 选择40例b超检查胆囊发现胆囊壁增厚患者,分析不同病因及胆囊壁增厚特点.结果 肝硬化腹水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11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7例,其他5例.结论 超声基本可以对胆囊壁增厚作出诊断,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胆囊病变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患者临床应用超声显像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非胆囊病变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患者20例,临床给予患者超声显像方法,检测患者的胆囊壁的厚度,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很多种,胆囊本身疾病和非胆囊病变均会引起胆囊壁增厚。结论:非胆囊病变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患者临床应用超声显像检查具有无创伤、准确率高的特点,为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通常被认为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重要依据。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超声图像对106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了胆囊壁增厚的测量,发现此类肝病患者胆囊壁有不同程度增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任明清 《当代医学》2011,17(31):53-54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显像观察胆囊的声像图改变并测量胆囊壁的厚度,对相关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很多,可由胆囊本身疾病和非胆囊本身疾病引起。结论超声对胆囊壁增厚原因的判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邱施政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19-48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壁增厚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壁增厚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胆囊壁增厚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了解患者病史、超声显像、病程、X射线、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白蛋白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为(126.3±68.5)μmol/L、天冬氨酸转氨酶为(889±716)U/L、丙氨酸转氨酶(1051±792)U/L,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胆囊壁增厚中具有无创伤、准确率高等优点,同时还应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该方式在患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伴双壁征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疾病和非胆囊性疾病所引起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及“双壁征”,作为基本声象图报道较多 ,但对它们在声象图上的差异及进一步鉴别诊断报道较少。笔者把引起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伴“双壁征”的疾病分成三类 :1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急性肝炎。 3引起胆囊血液淋巴回流障碍或低蛋白血症的全身性疾病如肝硬化、右心衰、尿毒症等疾病。从胆囊壁及胆囊其他声象图表现结合临床提出它们在声象图上的特点及差异。1 临床资料共 81例 ,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组(慢胆急发组 ) 42例 ,男 1 8例 ,女 2 4例 ,年龄 1 5~ 71岁。均有发冷发热…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运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胆囊壁增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肝胆超声征象在重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病例后 ,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 )。结果 :肝胆超声征象对重型肝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结论 :肝胆超声征象对重肝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ALT值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ALT值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其胆囊壁厚度.结果 98例患者在ALT高峰期有76.23%出现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经治疗后ALT值恢复正常时,仅有2.04%患者胆囊壁增厚.ALT高峰期患者胆囊壁厚度与ALT恢复后患者及健康检查者胆囊壁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血清ALT水平与胆囊壁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肉样病变(PLG)的超声诊断方法,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5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据其临床和病理诊断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PLG)占同期手术胆固醇息肉88%,胆囊腺肌病10%,胆囊腺病2%。结论①胆囊腺瘤癌变倾向明显;②单发且>10mm的病变宜手术切除;③年龄作为肿瘤危除的参考因素;④对症状不重没有癌变危险者可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完整影像资料与B超表现。结果 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20例,B超诊断原发性胆囊癌18例,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1.4%和64.2%,二者无显著差异。MRI和B超结合诊断原发性胆囊癌共23例,诊断正确率上升到85.7%,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合B超对诊断原发性胆囊癌可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常规超声在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胆囊切除术的1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G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胆固醇性息肉与胆囊腺瘤的超声及CEUS图像特征,评估CEUS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36例GPLs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患者95例,胆囊腺瘤患者41例。息肉最大径(Z=-5.189,P<0.001)、血流信号(χ 2=33.630,P<0.001)、血管性基底部宽度(Z=-7.366,P<0.001)、息肉开始增强时间(χ 2=22.487,P<0.001)、动脉期增强强度(χ 2=44.371,P<0.001)、息肉血管形态(χ 2=53.814,P<0.001)、胆囊壁完整性(χ 2=13.277,P=0.001)在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腺瘤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US诊断胆囊腺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5.37%、89.47%和88.24%,曲线下面积为0.874。结论 CEUS能有效鉴别胆固醇性息肉和胆囊腺瘤,有助于GPLs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胎儿腹壁异常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胎儿腹壁异常12例,其中脐疝4例,腹壁缺损4例、膈疝3例、胸腹壁缺损1例。分析了超声图像特点及漏诊、误诊原因,并提出鉴别诊断要点及最早诊断时间。对分娩方式及时间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对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本院经超声检查的胆囊癌44例,常规检查日早晨空腹检查,二维超声发现胆囊癌声像图改变时,再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结果:超声检查胆囊癌44例,术后病理证实39例,诊断符合率为88.6%.结论:超声检查对胆囊癌诊断符合率较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检查有血流信号时,有助于提高胆囊癌的诊断信心,但没有有血流信号时,也不能排除胆囊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以来26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与腹腔镜(LC)结果符合率为98%,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准确的提供了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患者术后1周、6月、1年、2年复查胆囊及其功能未见明显改变,1例合并胆...  相似文献   

20.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与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发病特点及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WE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发病时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结果 27例发病年龄为2443岁,平均32.2岁,中位年龄32岁;3043岁,平均32.2岁,中位年龄32岁;3039岁年龄段发病患者最多,为66.67%(18/27),与其他年龄段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均有剖宫产史且均以切口区疼痛性包块就诊,其中临床症状及包块大小变化与月经关系密切者21例(77.78%),关系不明显者6例(22.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WE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7年,但以术后2年发病率最高(55.56%)。AWE彩超表现为肿块均位于切口区皮下(100%);肿块形态多不规则(86.68%),但边界清楚者占半数以上(56.67%),包块均无包膜,肿块内部多数表现为低回声不均质包块(83.33%),少数可表现为低回声均质肿块(16.67%),肿块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80%)。结论多数AWE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术前多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