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快速、有效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根本措施[1]。然而,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大面积受损,体表静脉大多被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静脉穿刺条件极差。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将深静脉置管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可在很多情况下发生。休克大致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类。  相似文献   

3.
霍小远  岳智玲  程明秀 《全科护理》2013,(28):2650-2650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毛细血管渗透压增高,通透性改变,大量体液外渗,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迅速减少,从而发生休克,如不及时处理,休克就会加剧,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阶段而导致死亡。而纠正此类休克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在短时间内快速补液,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2010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烧伤后的病人血容量骤减及微循环改变,机体代偿功能障碍,发生休克是烧伤早期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扩容治疗,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纠正休克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机体遭受严重烧伤后,全身毛细血管痉挛、充血、渗出、血栓形成及表皮、真皮之间水疱和组织水肿、皮肤脱落,常用穿刺部位均烧伤,无法在浅表静脉穿刺,采用深静脉穿刺插管快捷,补液通畅及时易于操作固定,且维持时间长、为抢救赢得时间,临床护理中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例休克病人采用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结果:18例病人恢复了有效循环,2例因病情危重,失血量较多,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在烧伤早期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的关键;体液渗出期后则是补充营养和滴入药物的重要途径。因此,严重烧伤伤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静脉液体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故任何疏忽都可能给伤员带来痛苦或加重病情。同时,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外周静脉大多被破坏或穿刺困难等原因,难以满足病情需要。故需建立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1997年7月~2000年5月,我院对30例特重度烧伤病人采用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进行有效的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无1例因置管而发生局部血肿及静脉血栓等,拔管后穿刺尾端细菌培养为阴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股静脉穿刺置管在大面积烧伤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
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出现休克。如果休克早期患者血容量得不到补充,使之进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出血性休克最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快速补液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2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5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经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护士常需要估算输液的时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使用常规的计算方法不易在短时间内准确的计算出来,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由于局部组织通透性增加、渗出多,使患者体液大量丢失导致休克。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补液治疗,补液量不足,低血容量休克不能纠正;补液过量,可引起肺水肿,所以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古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48-1148
临床患者深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缝线固定,透明输液贴膜固定。但大面积烧伤的患者,经烧伤创面置管后,使用这种方法并不合适。由于置管处皮肤已破损,用透明贴膜固定,易与创面粘连,不透气,不利于创面的愈合,而且时间长也易感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结合临床实际,对大面积烧伤创面深静脉置管的固定与保护方法进行改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烧伤引起全身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液体港到体表外和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防治休克则是治疗严重烧伤的首要问题,而及时的液体复苏又是休克期平稳渡过的关键。现就我院治疗面积烧伤的输液管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在10岁~44岁。烧伤面积均超过70%。致伤原因以火焰、热液为主,其次为火药、化学烧伤。入院时并发休克31例,吸入性损伤20例,合并伤5例。治愈30例,好转回当地治疗3例,死亡5例,均死于感染期。2输液管理根据197o年全国烧伤会议提出的补液公式:烧伤第一个…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唐天云李德亮丁宝寿陈天德尹亚群吴迎宪龙永富袁红伶张金黎本文曾在中华医学会第7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及西南地区第7次麻醉学术会议上交流作者单位:650032昆明市云南省人民医院唐天云男35岁主治医师深静脉穿刺置管对监测中心静...  相似文献   

14.
开水、火焰、电弧都可造成小儿烧伤,最常见的是开水烫伤,由于小儿与成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不同,所以在治疗、护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140例患儿的护理,体会到小儿患者疼痛耐受性差,神经系统功能尚不健全,病情变化快,较成人重。故加强病情观察,密切注意输液速度,保持创面外敷料干燥,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工作。达到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使其平稳度过休克期,提高小儿烧伤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16.
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烧伤休克是由于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而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呈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病症。成人烧伤面积超过20%、小儿超过10%就有可能发生休克.一般认为烧伤休克是血浆外渗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结果.而目前还缺乏防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有效措施.液体复苏治疗仍然是平稳度过休克期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措施。国内外烧伤界学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发现,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最为重要和相关的因素是烧伤面积与患者的体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一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的Evans基于动物实验结果提出了第一个补液公式——Evans公式。其后经过各国烧伤界学者的不断改良和发展,逐渐形成适合于不同地域和特定条件的一系列烧伤抗休克补液公式。这些补液公式都继承了Evans公式的基本思想.以烧伤面积和体重作为核心因素来考虑补液量,在指导烧伤休克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对烧伤休克形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监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平稳度过休克期临床指标的不断完善,发现仅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来估计休克期补液量是不够的.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影响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量其他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休克期削痂植皮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休克期削痂植皮。结果创面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休克期削痂植皮及时封闭创面,加速了创面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们对46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进行抗休克抢救治疗.结果 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d,最长45 d;有5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21例发生穿刺点红肿疼痛,2例发生静脉炎.应用深静脉置管有效保障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用药.结论 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深静脉置管具有患者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补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长途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期间长途转运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平稳转运到院.结论 做好出诊前的充分准备,转运前的病情评估及预处理,转运途中严密监护,持续、有效的液体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到院时无缝衔接,是保证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长途转运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补液升温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烧伤休克是烧伤后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和细胞代谢紊乱的结果。烧伤早期休克的复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面积烧伤救治的成功率,而体液复苏是休克治疗的关键,其直接影响着休克的纠正,组织灌注关系到脏器功能的维持。自2002年1月~2004年1月间,我科对早期烧伤休克病人采用升温补液的方法进行体液复苏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